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第一部 分公务员素质工程概述
第二部 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部 分领导职务公务员必备素质
第四部 分关于干部 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五部 分公务员素质工程基地建设
第六部 分公务员素质工程经验交流
附录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
第一章 什么是公务员素质
一、素质的定义
二、素质的特性
三、素质与知识的区别
四、素质构成
五、公务员素质
第二章 什么是公务员素质工程
一、公务员素质工程
二、建设公务员素质工程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章 建设公务员素质工程的途径和方法
一、公务员的培训教育
二、公务员的实践锻炼
三、在选贤任能上进行一场深刻革命
四、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
五、“九五”期间我国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点任务
第四章 公务员管理机构
一、公务员管理体制
二、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三、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体制和基本内容
第五章 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二、公务员录用
三、公务员考核
四、公务员奖励
五、公务员纪律
六、公务员任免
七、公务员职务升降
八、公务员培训
九、公务员交流
十、公务员回避
十 一、公务员保险福利
十 二、公务员辞职辞退
十 三、公务员退休
十 四、公务员申诉控告
第六章 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
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九五”公务员培训工作纲要
第一章 公务员政治理论素质
第一节 公务员政治理论素质概述
一、公务员政治理论素质的内涵
二、怎样培养公务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
第二节 公务员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
一、马克思主义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二、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四、历史唯物论
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六、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关系及其矛盾
九、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
十、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十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十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节 公务员应全面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四、全民族抗日战争
五、全国解放战争
六、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八、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
第四节 公务员应科学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一、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五、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六、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
第五节 公务员应了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走向开阔开放发展的大思路
一、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二、当代主要西方国家
三、独联体和东欧
四、第三世界
五、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基本原则
六、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
七、当今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第六节 公务员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六、坚持深化改革基本国策
七、自觉拥护扩大开放政策
第七节 公务员应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五大精神做跨世纪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
第二章 公务员依法行政素质
第一节 依法行政概述
一、依法治国
二、依法行政的概念和意义
三、行政管理必须法制化
四、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新途径
第二节 法学基础知识
一、法的起源和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第三节 宪法基础知识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四节 行政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法的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
三、行政法的原则
四、行政立法
五、行政执法
六、行政司法
七、行政责任
八、行政赔偿
九、行政法制监督
第五节 行政诉讼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行政诉讼法的任务
三、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四、行政诉讼的范围
五、行政诉讼的管辖
六、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
七、撤诉
八、诉讼中止
九、诉讼终结
第三章 公务员公文处理素质
第一节 公文概念
一、公文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二、公文的种类
三、公文的格式
四、行文规则
第二节 公文的拟制
一、命令
二、议案
三、决定
四、指示
五、公告、通告
六、通知
七、通报
八、报告
九、请示
十、批复
十 一、函
十 二、会议纪要
第三节 规章 文稿的写作
一、章程
二、规定、条例
三、办法
四、细则
五、规则、规程和标准
六、会议决议
七、制度
八、公约、守则
第四节 公文办理
一、登记
二、收发
三、分发与传阅
四、拟办与批办
五、承办、催办与查办
六、核稿与签发
七、缮印、校对与盖印
第五节 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一、公文立卷
二、公文案卷归档
三、公文的销毁
第四章 公务员文字表达素质
第一节 公务员写作概述
一、公务员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务员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公务员写作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 领导讲话
一、讲话稿
二、演讲稿
三、开幕词
四、闭幕词
五、会议报告
六、会议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种类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三、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的性质和种类
二、述职报告的写作格式
三、述职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第五节 计划和总结
一、计划
二、总结
第六节 机关简报、快报、动态
一、简报
二、快报
三、工作动态
第七节 礼仪文稿
一、表扬信、感谢信
二、慰问信、慰问电
三、请柬
四、贺信、贺电
五、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六、唁电、悼词
第五章 公务员行政管理素质
第一节 公务员行政管理素质培养概述
第二节 行政职能
一、政府的基本职能
二、政府管理运行职能
第三节 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与行政首长
二、行政领导集团的群体结构
三、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领导
第四节 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概述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第五节 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概述
二、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第六节 行政信息
一、行政信息概述
二、行政信息管理
第七节 行政管理法规
一、行政管理法规概述
二、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
三、行政管理法规的实施
第八节 行政道德
一、行政道德概述
二、行政道德的主要规范
第九节 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一、行政效率
二、行政改革
第六章 公务员现代科技知识素质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科学及科学的作用
二、技术及技术的作用
三、科学研究与开发及其重要意义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科学技术
二、产业革命掀起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三、化工技术革命掀起世界第三次生产力高潮
四、电力技术革命掀起世界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五、高新技术掀起世界第五次生产力高潮
第三节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与基本特点
一、现代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现代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趋势
四、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
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六、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基本问题
一、物质结构揭迷
二、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三、地球起源、演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四、生命与智力起源
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
第五节 当代高新技术
一、信息技术
二、新材料技术
三、新能源技术
四、生物技术
五、航天技术
六、自动化制造技术
第六节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七章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一节 公务员行为规范概述
一、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含义和特点
二、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公务员政治行为规范
一、政治行为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治行为规范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政治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公务员业务行为规范
一、业务行为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二、业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涵义和作用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原则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第五节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
一、保守国家秘密是公务员的职责
二、保密行为规范
第六节 公务员外事行为规范
一、公务员外事行为的涵义和作用
二、外事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
三、出访时的行为要求
四、外事接待的要求
第七节 公务员语言行为规范
一、语言是公务员行为的重要方面
二、语言行为规范的原则
三、公务员各种场合的语言行为规范
第八节 公务员的仪表举止行为规范
一、仪表举止是公务员形象的体现
二、仪表举止的基本要求
第九节 公务员交际行为规范
一、交际行为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二、交际行为规范的内容
第十节 公务员婚姻家庭行为规范
一、家庭概述
二、婚姻恋爱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三、平等互爱的夫妻关系规范
四、尊老爱幼的家庭关系规范
五、和睦团结的邻里关系规范
第八章 公务员的心理素质
第一节 心理素质——公务员通向成功的台阶
一、概述
二、公务员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感觉与观察——公务员的认知之门
一、感觉
二、知觉
三、观察
四、注意
第三节 记忆——公务员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前提
一、记忆的种类
二、识记
三、回忆和联想
四、再认
五、保持和遗忘
第四节 表象与想象——公务员创造力的源泉
一、表象
二、想象
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五节 情绪和情感——公务员生活的磨砺之石
一、情绪与情感的特征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四、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五、心境、激情和应激
六、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第六节 意志——公务员克服困难的开山之斧
一、意志与认识、情绪、个性的关系
二、意志行动及其过程
三、意志品质及其形成
第七节 气质——公务员的成功之舟
一、气质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三、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四、气质的测量
五、性格
六、性格与气质
七、性格的结构
第一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掌握和精通邓小平理论素质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二、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三、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四节 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容
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第六节 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七节 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八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第九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一、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二、“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十一节 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
一、国际形势
二、外交政策
第二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通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素质
第一节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一、市场及其组成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三节 市场体系
一、商品市场
二、金融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
四、技术、信息市场
五、房地产市场
六、期货市场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的特征和基本类型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
三、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五节 宏观调控
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原则
三、财政政策
四、货币政策
五、产业政策
第三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保持清醒头脑,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素质
第一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讲政治
一、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三、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
四、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五、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做遵守政治纪律的模范
第二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讲学习
一、领导职务公务员要讲学习
二、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努力向实践学习
三、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把握好学习内容
四、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按政治家素质的要求锻炼和提高自己
第三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讲正气
一、公生明,廉生威
二、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办事公道
三、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用人公正、关心爱护同志
四、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加强修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第四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行政决策素质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含义、类型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三、行政决策科学化
四、行政决策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第二节 行政决策程序
一、发现问题,确立目标
二、拟定方案
三、分析评估,优选方案
四、方案的实施和追踪反馈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一、决策思维方法
二、调查研究
三、科学预测
四、智囊技术
五、数学分析法
六、可行性研究
七、决断理论
八、模拟与实验
第四节 行政决策体制
一、科学决策的一般系统
二、科学的决策体制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三、建国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
四、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五、从两个投资失误案例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六、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稽察特派员制度
第五节 领导行为的界定选择
一、界定选择的基本特征
二、领导行为界定选择的特点
三、领导者要把握好“边界”
第六节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政策的含义与作用
二、政策的制定
三、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知人善任素质
第一节 知人善任是领导职务公务员必备的重要素质
一、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是摆在领导职务公务员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
二、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三、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
四、知人善任是领导职务公务员主要职责和成熟的标志
第二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爱才之心,护才之胆
一、要敢于承担用人责任
二、正确认识人才的优缺点,不求全责备
三、要敢于启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第三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识才之能
一、识才的基本原则
二、识才的基本方法
三、识才的基本标准
四、人才的个性特征与创造力识别
五、识别人才的不足和缺点
第四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用才所长
一、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
二、职位分类,为用人所长提供依据
三、量才任职是用才所长的关键
第五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一、领导职务公务员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上要有责任感、使命感
二、优化人才成长的组织人事环境
三、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舆论氛围
第六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基本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
第一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掌握和运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二、掌握和应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 正确理解领导角色
一、领导角色的含义
二、领导角色的特征
三、领导角色的功能
四、领导角色怎样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基本领导方法
一、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二、一般与个别相合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日常领导艺术
一、决断艺术
二、授权艺术
三、汇报工作艺术
四、工作谈判艺术
五、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六、接待视察检查的艺术
第五节 怎样处理好正、副职关系
一、正职的角色定位
二、副职的角色定位
三、正确把握好领导方式
四、正、副职都要注意人格力量
五、正、副职的相互协调
六、怎样当好副职
第七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清正廉洁素质
第一节 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廉洁问题的论述
一、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
二、邓小平同志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三、江泽民同志论反腐败斗争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第二节 党员领导干部若干廉政规范
一、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二、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条规定”、“补充规定”和处理意见
三、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四、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五、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
六、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
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八、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廉政规定
第三节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典型实录
一、“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二、一个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司局级干部
三、“税务铁人”——袁庭钰
四、秉公执法、不图发财的景志刚
五、默默耕耘在山乡的“孺子牛”杨凤岐
六、反腐败勇士——姜瑞峰
七、“雪道上的县长”——罗松仁青
八、到西柏坡去“赶考”的乡长王韶华
第四节 反面案例实录
一、开国反腐第一刀
二、如此“借钱”
三、离休后的“失足”
四、破碎的“出国梦”
五、500条香烟断送掉的晚节
六、一支中饱私囊的文物缉私队
七、“贵州第一夫人”巨口鲸吞
八、影响恶劣的“3.5象牙案”
九、中州“硕鼠”群落网记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廉政谈
一、先秦时期的廉政制度和思想
二、秦汉时期的廉政制度和思想
三、唐宋时期的廉政制度和思想
四、元代张养浩的廉政思想
五、明代廉政制度和思想
六、清代廉政制度和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章 周恩来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三章 刘少奇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章 朱德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章 邓小平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六章 陈云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七章 江泽民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章 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法规文件
国家行政学院办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人事部门加强对地方行政学院业务指导的意见
在全国行政学院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人事部考核培训司司长张志鸿
第二章 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典型经验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培训思路
积极探索公务员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地方行政学院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加强培训与科研工作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
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开拓国家公务员培训新局面
适应培训转轨的需要探索公务员培训教学方法的新路子
我院在深入开展公务员培训中的一些新探索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优化公务员教学培训工作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建设一流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
拓展公务员培训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密切配合积极协作努力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
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塑造行政学院新形象
建设适应公务员培训需要的地方行政学院
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开创行政学院工作新局面
把握新特点探索新思路开创新事业
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培训
培训培训者——行政学院建设的一个迫切课题
我们是如何发挥三位一体功能的
甘肃行政学院建院情况及建议意见
从青海实际出发办好行政学院
加强学院基本建设努力搞好培训工作——陕西行政学院成立八年来的回顾与总结
发挥“两种职能”作用为沈阳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努力探索培训国家公务员的新路子
第三章 行政学院开展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典型经验
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的路子
认真搞好司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从科级公务员抓起认真探索任职培训的新模式
我们是如何开展“直属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教学工作的
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把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新路子
第一章 公务员培训综合类
大力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制定培训规划,加强宏观管理推动培训工作在正规化轨道上顺利开展
开展正规化培训为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服务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推进人才资源开发
积极开展公务员涉外培训促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势需要做好人事部门培训教育工作
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务员培训体系
“八五”培训教育工作总结和“九五”培训教育工作思路
努力探索岗位培训新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努力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
狠抓三年干部轮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第二章 公务员初任培训
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提高新录用人员基本素质
强化初任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人口”素质
第三章 公务员任职培训
努力探索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国家公务员的任职培训工作
第四章 公务员离岗培训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探索离岗培训新路子
中共中央关于省级领导班子配备的几点原则意见的通知(摘要)(1982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摘要)(1982年12月7日)
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组织部、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关于配备全国省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摘要)(1983年5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县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摘要)(1983年12月1日)
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组织部、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关于调整省地两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摘要)(1983年12月2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省级换届有关领导成员任职年龄等问题的通知》(摘要)(1987年7月15日)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地方党委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摘要)(1990年1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部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搞要)(1990年8月6日)
中共中央《关于做好1993年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1992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做好地方各级人大换届工作的通知》(摘要)(1992年9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摘要)(1995年2月28日)
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1991年9月6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992年4月1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积极大胆地做好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通知(1992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意见(1988年4月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培养选择女干部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90年9月1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挂职锻炼的通知(1997年7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1993年12月3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1995年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通知》(摘要)(1995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关于在国务院各部委和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安排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的请示报告(1979年10月12日)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国家机关安排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的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81年1月6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统战部《关于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妥善安排非党干部问题的意见》(1983年1月2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选配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通知》(198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联合发出《关于推举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审判、检察机关领导职务的通知》(摘要)(1991年1月2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各级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中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意见》的通知(摘要)(1992年9月2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摘要)(1995年6月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是改革现行干部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摘要)(1979年11月2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1988年6月6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认真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摘要)(1988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试行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1989年2月25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摘要)(1995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1980年2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1982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从中央、国家机关中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基层或地方锻炼的通知(1983年9月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1983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1984年12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农牧渔业部关于对县以上农业领导干部进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的通知(1985年12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摘要)(1989年12月2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的通知》(摘要)(1990年1月1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1991——1995年全国市长培训计划〉的通知》(摘要)(1991年6月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印发〈1991——1995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的通知》(摘要)(1991年12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4年9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摘要)(1995年3月2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集中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通知(摘要)(1995年11月1日)
中共中央印发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1996年8月1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1983年8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变中央和国家机关直接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办法的通知(摘要)(1984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不直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通知》(摘要)(1989年7月16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不直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通知》中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1986年11月18日)(1986年11月18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摘要)(1990年7月7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坚持乡镇干部选聘制和择优录用部分优秀乡镇选聘制干部的通知》(摘要)(1991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转发吉林省委组织部〈关于采取‘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选拔副地厅级领导干部情况的报告〉的通知》(摘要)(1992年6月22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中几个问题的通知》(摘要)(1993年6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5月24日)
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0年10月7日)
中共中央组织关于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组织生活的通知(1981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离休退休干部阅读文件问题的通知(1981年8月26日)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2年2月20日)
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1982年4月1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妥善安排退出现职的老干部的意见(1982年6月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发挥中央、国家机关离休老干部的作用的意见(1982年8月19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老干部离休荣誉证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通知(1982年10月18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1982年12月10日)
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问题解答》的通知(1983年5月16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的补充规定》(1983年5月23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离休干部健康休养的几项规定》(1983年5月25日)
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的补充规定〉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1984年2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部分老同志待遇问题的意见》(1984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规定的通知(1984年6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女干部离休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1987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发出《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摘要)(1988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作出《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退(离)休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的若干规定》(摘要)(1988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通知(1990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印发〈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摘要)(1991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退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摘要)(1992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增加部分老红军、老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费的通知》(摘要)(1992年10月1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抓紧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问题的通知》(摘要)(1995年3月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1983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领导班子“四化”建设的八年规划(摘要)(1983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关于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的通知(1984年4月26日)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摘要)(1984年10月24日)
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1986年1月2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的通知(1986年2月20日)
var cpro_id = 'u317582';
第二部 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部 分领导职务公务员必备素质
第四部 分关于干部 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五部 分公务员素质工程基地建设
第六部 分公务员素质工程经验交流
附录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
第一章 什么是公务员素质
一、素质的定义
二、素质的特性
三、素质与知识的区别
四、素质构成
五、公务员素质
第二章 什么是公务员素质工程
一、公务员素质工程
二、建设公务员素质工程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章 建设公务员素质工程的途径和方法
一、公务员的培训教育
二、公务员的实践锻炼
三、在选贤任能上进行一场深刻革命
四、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
五、“九五”期间我国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点任务
第四章 公务员管理机构
一、公务员管理体制
二、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三、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体制和基本内容
第五章 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二、公务员录用
三、公务员考核
四、公务员奖励
五、公务员纪律
六、公务员任免
七、公务员职务升降
八、公务员培训
九、公务员交流
十、公务员回避
十 一、公务员保险福利
十 二、公务员辞职辞退
十 三、公务员退休
十 四、公务员申诉控告
第六章 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
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九五”公务员培训工作纲要
第一章 公务员政治理论素质
第一节 公务员政治理论素质概述
一、公务员政治理论素质的内涵
二、怎样培养公务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
第二节 公务员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
一、马克思主义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二、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四、历史唯物论
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六、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关系及其矛盾
九、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
十、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十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十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节 公务员应全面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四、全民族抗日战争
五、全国解放战争
六、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八、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
第四节 公务员应科学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一、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五、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六、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
第五节 公务员应了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走向开阔开放发展的大思路
一、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
二、当代主要西方国家
三、独联体和东欧
四、第三世界
五、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基本原则
六、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
七、当今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第六节 公务员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六、坚持深化改革基本国策
七、自觉拥护扩大开放政策
第七节 公务员应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五大精神做跨世纪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
第二章 公务员依法行政素质
第一节 依法行政概述
一、依法治国
二、依法行政的概念和意义
三、行政管理必须法制化
四、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新途径
第二节 法学基础知识
一、法的起源和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第三节 宪法基础知识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四节 行政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法的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
三、行政法的原则
四、行政立法
五、行政执法
六、行政司法
七、行政责任
八、行政赔偿
九、行政法制监督
第五节 行政诉讼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行政诉讼法的任务
三、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四、行政诉讼的范围
五、行政诉讼的管辖
六、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
七、撤诉
八、诉讼中止
九、诉讼终结
第三章 公务员公文处理素质
第一节 公文概念
一、公文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二、公文的种类
三、公文的格式
四、行文规则
第二节 公文的拟制
一、命令
二、议案
三、决定
四、指示
五、公告、通告
六、通知
七、通报
八、报告
九、请示
十、批复
十 一、函
十 二、会议纪要
第三节 规章 文稿的写作
一、章程
二、规定、条例
三、办法
四、细则
五、规则、规程和标准
六、会议决议
七、制度
八、公约、守则
第四节 公文办理
一、登记
二、收发
三、分发与传阅
四、拟办与批办
五、承办、催办与查办
六、核稿与签发
七、缮印、校对与盖印
第五节 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一、公文立卷
二、公文案卷归档
三、公文的销毁
第四章 公务员文字表达素质
第一节 公务员写作概述
一、公务员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务员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公务员写作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 领导讲话
一、讲话稿
二、演讲稿
三、开幕词
四、闭幕词
五、会议报告
六、会议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种类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三、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的性质和种类
二、述职报告的写作格式
三、述职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第五节 计划和总结
一、计划
二、总结
第六节 机关简报、快报、动态
一、简报
二、快报
三、工作动态
第七节 礼仪文稿
一、表扬信、感谢信
二、慰问信、慰问电
三、请柬
四、贺信、贺电
五、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六、唁电、悼词
第五章 公务员行政管理素质
第一节 公务员行政管理素质培养概述
第二节 行政职能
一、政府的基本职能
二、政府管理运行职能
第三节 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与行政首长
二、行政领导集团的群体结构
三、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领导
第四节 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概述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第五节 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概述
二、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
第六节 行政信息
一、行政信息概述
二、行政信息管理
第七节 行政管理法规
一、行政管理法规概述
二、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
三、行政管理法规的实施
第八节 行政道德
一、行政道德概述
二、行政道德的主要规范
第九节 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一、行政效率
二、行政改革
第六章 公务员现代科技知识素质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科学及科学的作用
二、技术及技术的作用
三、科学研究与开发及其重要意义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科学技术
二、产业革命掀起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三、化工技术革命掀起世界第三次生产力高潮
四、电力技术革命掀起世界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五、高新技术掀起世界第五次生产力高潮
第三节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与基本特点
一、现代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现代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趋势
四、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
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六、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基本问题
一、物质结构揭迷
二、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三、地球起源、演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四、生命与智力起源
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
第五节 当代高新技术
一、信息技术
二、新材料技术
三、新能源技术
四、生物技术
五、航天技术
六、自动化制造技术
第六节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七章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一节 公务员行为规范概述
一、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含义和特点
二、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公务员政治行为规范
一、政治行为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治行为规范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政治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公务员业务行为规范
一、业务行为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二、业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涵义和作用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原则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第五节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
一、保守国家秘密是公务员的职责
二、保密行为规范
第六节 公务员外事行为规范
一、公务员外事行为的涵义和作用
二、外事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
三、出访时的行为要求
四、外事接待的要求
第七节 公务员语言行为规范
一、语言是公务员行为的重要方面
二、语言行为规范的原则
三、公务员各种场合的语言行为规范
第八节 公务员的仪表举止行为规范
一、仪表举止是公务员形象的体现
二、仪表举止的基本要求
第九节 公务员交际行为规范
一、交际行为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二、交际行为规范的内容
第十节 公务员婚姻家庭行为规范
一、家庭概述
二、婚姻恋爱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三、平等互爱的夫妻关系规范
四、尊老爱幼的家庭关系规范
五、和睦团结的邻里关系规范
第八章 公务员的心理素质
第一节 心理素质——公务员通向成功的台阶
一、概述
二、公务员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感觉与观察——公务员的认知之门
一、感觉
二、知觉
三、观察
四、注意
第三节 记忆——公务员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前提
一、记忆的种类
二、识记
三、回忆和联想
四、再认
五、保持和遗忘
第四节 表象与想象——公务员创造力的源泉
一、表象
二、想象
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五节 情绪和情感——公务员生活的磨砺之石
一、情绪与情感的特征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四、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五、心境、激情和应激
六、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第六节 意志——公务员克服困难的开山之斧
一、意志与认识、情绪、个性的关系
二、意志行动及其过程
三、意志品质及其形成
第七节 气质——公务员的成功之舟
一、气质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三、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四、气质的测量
五、性格
六、性格与气质
七、性格的结构
第一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掌握和精通邓小平理论素质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二、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三、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四节 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容
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第六节 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七节 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八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第九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一、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二、“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十一节 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
一、国际形势
二、外交政策
第二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通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素质
第一节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一、市场及其组成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三节 市场体系
一、商品市场
二、金融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
四、技术、信息市场
五、房地产市场
六、期货市场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的特征和基本类型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
三、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五节 宏观调控
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原则
三、财政政策
四、货币政策
五、产业政策
第三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保持清醒头脑,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素质
第一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讲政治
一、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三、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
四、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五、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做遵守政治纪律的模范
第二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讲学习
一、领导职务公务员要讲学习
二、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努力向实践学习
三、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把握好学习内容
四、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按政治家素质的要求锻炼和提高自己
第三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讲正气
一、公生明,廉生威
二、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办事公道
三、领导职务公务员一定要用人公正、关心爱护同志
四、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加强修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第四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行政决策素质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含义、类型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三、行政决策科学化
四、行政决策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第二节 行政决策程序
一、发现问题,确立目标
二、拟定方案
三、分析评估,优选方案
四、方案的实施和追踪反馈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一、决策思维方法
二、调查研究
三、科学预测
四、智囊技术
五、数学分析法
六、可行性研究
七、决断理论
八、模拟与实验
第四节 行政决策体制
一、科学决策的一般系统
二、科学的决策体制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三、建国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
四、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五、从两个投资失误案例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六、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稽察特派员制度
第五节 领导行为的界定选择
一、界定选择的基本特征
二、领导行为界定选择的特点
三、领导者要把握好“边界”
第六节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政策的含义与作用
二、政策的制定
三、政策的实施
第五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知人善任素质
第一节 知人善任是领导职务公务员必备的重要素质
一、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是摆在领导职务公务员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
二、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三、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
四、知人善任是领导职务公务员主要职责和成熟的标志
第二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爱才之心,护才之胆
一、要敢于承担用人责任
二、正确认识人才的优缺点,不求全责备
三、要敢于启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第三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有识才之能
一、识才的基本原则
二、识才的基本方法
三、识才的基本标准
四、人才的个性特征与创造力识别
五、识别人才的不足和缺点
第四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用才所长
一、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
二、职位分类,为用人所长提供依据
三、量才任职是用才所长的关键
第五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一、领导职务公务员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上要有责任感、使命感
二、优化人才成长的组织人事环境
三、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舆论氛围
第六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基本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
第一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掌握和运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二、掌握和应用领导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 正确理解领导角色
一、领导角色的含义
二、领导角色的特征
三、领导角色的功能
四、领导角色怎样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基本领导方法
一、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二、一般与个别相合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节 领导职务公务员日常领导艺术
一、决断艺术
二、授权艺术
三、汇报工作艺术
四、工作谈判艺术
五、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
六、接待视察检查的艺术
第五节 怎样处理好正、副职关系
一、正职的角色定位
二、副职的角色定位
三、正确把握好领导方式
四、正、副职都要注意人格力量
五、正、副职的相互协调
六、怎样当好副职
第七章 领导职务公务员清正廉洁素质
第一节 我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廉洁问题的论述
一、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
二、邓小平同志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三、江泽民同志论反腐败斗争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第二节 党员领导干部若干廉政规范
一、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二、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条规定”、“补充规定”和处理意见
三、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四、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五、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
六、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
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八、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廉政规定
第三节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典型实录
一、“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二、一个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司局级干部
三、“税务铁人”——袁庭钰
四、秉公执法、不图发财的景志刚
五、默默耕耘在山乡的“孺子牛”杨凤岐
六、反腐败勇士——姜瑞峰
七、“雪道上的县长”——罗松仁青
八、到西柏坡去“赶考”的乡长王韶华
第四节 反面案例实录
一、开国反腐第一刀
二、如此“借钱”
三、离休后的“失足”
四、破碎的“出国梦”
五、500条香烟断送掉的晚节
六、一支中饱私囊的文物缉私队
七、“贵州第一夫人”巨口鲸吞
八、影响恶劣的“3.5象牙案”
九、中州“硕鼠”群落网记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廉政谈
一、先秦时期的廉政制度和思想
二、秦汉时期的廉政制度和思想
三、唐宋时期的廉政制度和思想
四、元代张养浩的廉政思想
五、明代廉政制度和思想
六、清代廉政制度和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章 周恩来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三章 刘少奇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四章 朱德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章 邓小平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六章 陈云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七章 江泽民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章 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法规文件
国家行政学院办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人事部门加强对地方行政学院业务指导的意见
在全国行政学院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人事部考核培训司司长张志鸿
第二章 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典型经验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培训思路
积极探索公务员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地方行政学院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加强培训与科研工作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
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开拓国家公务员培训新局面
适应培训转轨的需要探索公务员培训教学方法的新路子
我院在深入开展公务员培训中的一些新探索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优化公务员教学培训工作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建设一流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
拓展公务员培训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密切配合积极协作努力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
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塑造行政学院新形象
建设适应公务员培训需要的地方行政学院
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开创行政学院工作新局面
把握新特点探索新思路开创新事业
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培训
培训培训者——行政学院建设的一个迫切课题
我们是如何发挥三位一体功能的
甘肃行政学院建院情况及建议意见
从青海实际出发办好行政学院
加强学院基本建设努力搞好培训工作——陕西行政学院成立八年来的回顾与总结
发挥“两种职能”作用为沈阳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努力探索培训国家公务员的新路子
第三章 行政学院开展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典型经验
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的路子
认真搞好司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从科级公务员抓起认真探索任职培训的新模式
我们是如何开展“直属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教学工作的
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把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新路子
第一章 公务员培训综合类
大力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制定培训规划,加强宏观管理推动培训工作在正规化轨道上顺利开展
开展正规化培训为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服务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推进人才资源开发
积极开展公务员涉外培训促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势需要做好人事部门培训教育工作
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务员培训体系
“八五”培训教育工作总结和“九五”培训教育工作思路
努力探索岗位培训新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努力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
狠抓三年干部轮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第二章 公务员初任培训
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提高新录用人员基本素质
强化初任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人口”素质
第三章 公务员任职培训
努力探索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推进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国家公务员的任职培训工作
第四章 公务员离岗培训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探索离岗培训新路子
中共中央关于省级领导班子配备的几点原则意见的通知(摘要)(1982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摘要)(1982年12月7日)
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组织部、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关于配备全国省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摘要)(1983年5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县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摘要)(1983年12月1日)
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组织部、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关于调整省地两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摘要)(1983年12月2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省级换届有关领导成员任职年龄等问题的通知》(摘要)(1987年7月15日)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地方党委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摘要)(1990年1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部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搞要)(1990年8月6日)
中共中央《关于做好1993年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1992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做好地方各级人大换届工作的通知》(摘要)(1992年9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摘要)(1995年2月28日)
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1991年9月6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992年4月1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积极大胆地做好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通知(1992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意见(1988年4月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培养选择女干部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90年9月1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挂职锻炼的通知(1997年7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1993年12月3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1995年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通知》(摘要)(1995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关于在国务院各部委和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安排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的请示报告(1979年10月12日)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国家机关安排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的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81年1月6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统战部《关于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妥善安排非党干部问题的意见》(1983年1月2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选配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通知》(198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联合发出《关于推举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审判、检察机关领导职务的通知》(摘要)(1991年1月2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各级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中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意见》的通知(摘要)(1992年9月2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摘要)(1995年6月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是改革现行干部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摘要)(1979年11月2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1988年6月6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认真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摘要)(1988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试行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1989年2月25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摘要)(1995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1980年2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1982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从中央、国家机关中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基层或地方锻炼的通知(1983年9月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1983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1984年12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农牧渔业部关于对县以上农业领导干部进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的通知(1985年12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摘要)(1989年12月2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的通知》(摘要)(1990年1月1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1991——1995年全国市长培训计划〉的通知》(摘要)(1991年6月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印发〈1991——1995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的通知》(摘要)(1991年12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4年9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摘要)(1995年3月2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集中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通知(摘要)(1995年11月1日)
中共中央印发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1996年8月1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1983年8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变中央和国家机关直接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办法的通知(摘要)(1984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不直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通知》(摘要)(1989年7月16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不直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通知》中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1986年11月18日)(1986年11月18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摘要)(1990年7月7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坚持乡镇干部选聘制和择优录用部分优秀乡镇选聘制干部的通知》(摘要)(1991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转发吉林省委组织部〈关于采取‘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选拔副地厅级领导干部情况的报告〉的通知》(摘要)(1992年6月22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中几个问题的通知》(摘要)(1993年6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5月24日)
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0年10月7日)
中共中央组织关于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组织生活的通知(1981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离休退休干部阅读文件问题的通知(1981年8月26日)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2年2月20日)
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1982年4月1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妥善安排退出现职的老干部的意见(1982年6月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发挥中央、国家机关离休老干部的作用的意见(1982年8月19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老干部离休荣誉证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通知(1982年10月18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1982年12月10日)
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问题解答》的通知(1983年5月16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的补充规定》(1983年5月23日)
劳动人事部《关于离休干部健康休养的几项规定》(1983年5月25日)
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问题的补充规定〉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1984年2月12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部分老同志待遇问题的意见》(1984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规定的通知(1984年6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女干部离休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1987年5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发出《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摘要)(1988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作出《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退(离)休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的若干规定》(摘要)(1988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通知(1990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印发〈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摘要)(1991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退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摘要)(1992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增加部分老红军、老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费的通知》(摘要)(1992年10月14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抓紧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问题的通知》(摘要)(1995年3月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1983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领导班子“四化”建设的八年规划(摘要)(1983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关于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理的通知(1984年4月26日)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摘要)(1984年10月24日)
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1986年1月28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的通知(1986年2月20日)
var cpro_id = 'u317582';
国家公务员素质工程全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