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佛教从汉代开始传于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传绎承继,至于隋唐,和中国文化长期交汇融溶,产生了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犹如争奇斗艳的群芳,令佛教的园地中五彩缤纷。佛教的宗,是共同遵守同一知见的修行团体。不同宗系,各自拥有依据自己的根本知见而建立起来的修行体系。所谓派,是在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支出的派别。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一直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千百年来佛教的弘扬,始终遵循着契理契机的原则。如今,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太平之世,因缘殊胜。赵朴老有诗云:“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愿广大的佛教学者,更好地向信教群众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佛教教义中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祖国统一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以引导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事业,为西部大开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目录
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章 天台宗的源流及其创立
第一节 龙树的生平与思想
一 初期著作思想
二 中期著作思想
三 后期著作思想
第二节 慧文、慧思的思想
一 慧文的生平与思想
二 慧思的生平与思想
第三节 智?大师的生平与著述
一 生平
二 著述
第二章 主要教理
第一节 一心三观
第二节 圆融三谛
第三节 一念三千
一 “十如是”说
二 “十界互具”说
三 三种世间
第四节 性具善恶
第三章 修持方法
第一节 二十五方便
第二节 止观坐禅
一 坐中修止观
二 历缘对境修止观
第三节 四种三昧
第四节 十乘观法
第五节 法华忏法修持
第四章 教判思想与经典判释
第一节 五时八教与六即
一 五时
二 八教
三 六即
第二节 经典判释
一 五重玄义
二 七番共解
三 四悉檀
第五章 天台宗的传承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
一 章安灌顶
二 国清寺系和玉泉寺系
三 中兴天台的湛然
四 唐末五代传承
五 谛观与《天台四教仪》
第二节 两宋时期
一 知礼的生平及其弟子
二 山家与山外之诤
三 慈云遵式及其忏法
四 南宋天台宗的传承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
一 元代天台宗的传承
二 明代天台宗的再度中兴
三 传灯的生平与思想
四 清代天台宗的传承
五 智旭的生平与思想
六 明清文人与天台宗
第四节 近现代
一 谛闲的生平及其业绩
二 谛闲的法嗣
三 其他天台高僧
第六章 天台宗在海外及港台的弘传
第一节 在日本的弘传
第二节 在韩国的弘传
第三节 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弘传
一 在香港的弘传
二 在台湾的弘传
后记
总序
序
第一章 天台宗的源流及其创立
第一节 龙树的生平与思想
一 初期著作思想
二 中期著作思想
三 后期著作思想
第二节 慧文、慧思的思想
一 慧文的生平与思想
二 慧思的生平与思想
第三节 智?大师的生平与著述
一 生平
二 著述
第二章 主要教理
第一节 一心三观
第二节 圆融三谛
第三节 一念三千
一 “十如是”说
二 “十界互具”说
三 三种世间
第四节 性具善恶
第三章 修持方法
第一节 二十五方便
第二节 止观坐禅
一 坐中修止观
二 历缘对境修止观
第三节 四种三昧
第四节 十乘观法
第五节 法华忏法修持
第四章 教判思想与经典判释
第一节 五时八教与六即
一 五时
二 八教
三 六即
第二节 经典判释
一 五重玄义
二 七番共解
三 四悉檀
第五章 天台宗的传承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
一 章安灌顶
二 国清寺系和玉泉寺系
三 中兴天台的湛然
四 唐末五代传承
五 谛观与《天台四教仪》
第二节 两宋时期
一 知礼的生平及其弟子
二 山家与山外之诤
三 慈云遵式及其忏法
四 南宋天台宗的传承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
一 元代天台宗的传承
二 明代天台宗的再度中兴
三 传灯的生平与思想
四 清代天台宗的传承
五 智旭的生平与思想
六 明清文人与天台宗
第四节 近现代
一 谛闲的生平及其业绩
二 谛闲的法嗣
三 其他天台高僧
第六章 天台宗在海外及港台的弘传
第一节 在日本的弘传
第二节 在韩国的弘传
第三节 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弘传
一 在香港的弘传
二 在台湾的弘传
后记
天台宗概说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