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纪念沈有鼎诞辰九十周年。沈有鼎(1908~1989),中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摹物求比:沈有鼎及其治学之路》包括沈有鼎着作、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选、难忘师生情和附录。
目录
一、沈有鼎著作
牛津来书一
牛津来书二
有关三段论的几个问题
模态与数理逻辑
A Calculus of Individuals and Truth-Values
关于周延问题
论模态
现行《公孙龙子》的主要论题及三个公孙龙
关于因明的三张图表
Theory of Simple Types
给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的贺信
在金岳霖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
二、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选
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词&陈筠泉
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闭幕词&姚介厚
沈有鼎的贡献&刘培育
学习沈有鼎先生科学的治学精神&周云之
沈有鼎先生论中国哲学的开展:一个文化理想的失落&冼景炬
沈有鼎先生的真理观&李全德
清华学派与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胡伟希
颜色不相容与卡茨语义学&郭伟文
逻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崔清田
论量词及其辖域对分析命题形式的意义&袁正校
证明的有效性&樊明亚
归纳原则永真性的类逻辑形式证明&张学立
忆沈有鼎先生对于我的辩证逻辑思想的评价&且大有
对辩证逻辑形式化的一点意见——读沈有鼎的《论“思维形式”和形式逻辑》一文有感&金顺福
沈有鼎的广义模态思想&张家龙
Rigid Designation,Existence,and Semantics for Quantified Modal Logic&Wong Kai-Yee 王启义
蒯因论标准逻辑出了什么问题?——读沈有鼎先生《初基演算》的体会&周柏乔
初基演算的邻域语义学&刘壮虎
初基演算的纯蕴涵系统&杜国平
Six Classes of Sheffer s Operations &Anzhou Yang(杨安洲)
关于只有单个足够的初始联结词的经典命题逻辑演算&宋文淦
沈有鼎论纯逻辑&李小五
邓析“两可之说”的弗协调逻辑态度&张清宇
DRT的自然推演系统S_(DRT)&邹崇理
悖论十七条——论沈有鼎教授的手稿A,B,C&叶锦明
论沈有鼎先生的悖论研究&沈跃春
从《周易》逻辑到墨辩逻辑——应重视《周易》在逻辑史和中国古代逻辑源流中的地位&王与田
墨家逻辑的新生——论沈有鼎<墨经》逻辑研究的成就、方法和意义&孙中原
关于沈有鼎先生对《墨经》中命题变项与逻辑规律研究的述评&张忠义
沈有鼎《墨经》研究特色&董志铁
论沈有鼎研究墨家逻辑的方法&杨武金
沈有鼎对《公孙龙子》的评价&王丽娟
西方的《公孙龙子》研究&冯耀明
试说《白马论》&诸葛殷同
三、难忘师生情
天真奇特——回忆沈有鼎先生&王路
老师·咖啡·昆曲&阮仁慧
回忆公武师二三事&苏天辅
从沈有鼎先生给我的帮助谈起&梁志学
对沈有鼎先生的再认识&倪鼎夫
附录
沈有鼎小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室
后记
牛津来书一
牛津来书二
有关三段论的几个问题
模态与数理逻辑
A Calculus of Individuals and Truth-Values
关于周延问题
论模态
现行《公孙龙子》的主要论题及三个公孙龙
关于因明的三张图表
Theory of Simple Types
给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的贺信
在金岳霖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
二、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选
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词&陈筠泉
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闭幕词&姚介厚
沈有鼎的贡献&刘培育
学习沈有鼎先生科学的治学精神&周云之
沈有鼎先生论中国哲学的开展:一个文化理想的失落&冼景炬
沈有鼎先生的真理观&李全德
清华学派与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胡伟希
颜色不相容与卡茨语义学&郭伟文
逻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崔清田
论量词及其辖域对分析命题形式的意义&袁正校
证明的有效性&樊明亚
归纳原则永真性的类逻辑形式证明&张学立
忆沈有鼎先生对于我的辩证逻辑思想的评价&且大有
对辩证逻辑形式化的一点意见——读沈有鼎的《论“思维形式”和形式逻辑》一文有感&金顺福
沈有鼎的广义模态思想&张家龙
Rigid Designation,Existence,and Semantics for Quantified Modal Logic&Wong Kai-Yee 王启义
蒯因论标准逻辑出了什么问题?——读沈有鼎先生《初基演算》的体会&周柏乔
初基演算的邻域语义学&刘壮虎
初基演算的纯蕴涵系统&杜国平
Six Classes of Sheffer s Operations &Anzhou Yang(杨安洲)
关于只有单个足够的初始联结词的经典命题逻辑演算&宋文淦
沈有鼎论纯逻辑&李小五
邓析“两可之说”的弗协调逻辑态度&张清宇
DRT的自然推演系统S_(DRT)&邹崇理
悖论十七条——论沈有鼎教授的手稿A,B,C&叶锦明
论沈有鼎先生的悖论研究&沈跃春
从《周易》逻辑到墨辩逻辑——应重视《周易》在逻辑史和中国古代逻辑源流中的地位&王与田
墨家逻辑的新生——论沈有鼎<墨经》逻辑研究的成就、方法和意义&孙中原
关于沈有鼎先生对《墨经》中命题变项与逻辑规律研究的述评&张忠义
沈有鼎《墨经》研究特色&董志铁
论沈有鼎研究墨家逻辑的方法&杨武金
沈有鼎对《公孙龙子》的评价&王丽娟
西方的《公孙龙子》研究&冯耀明
试说《白马论》&诸葛殷同
三、难忘师生情
天真奇特——回忆沈有鼎先生&王路
老师·咖啡·昆曲&阮仁慧
回忆公武师二三事&苏天辅
从沈有鼎先生给我的帮助谈起&梁志学
对沈有鼎先生的再认识&倪鼎夫
附录
沈有鼎小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室
后记
沈有鼎及其治学之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