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作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 会计活动中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性,即会计道德展开全面研究,以期科学地 揭示会计道德本质特征、职能作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作者首先阐述了会 计道德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中外会计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作者认为,会 计道德就是运用道德观念调整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行 为原则和规范活动的总和。会计道德就其适用范围而言,可分为会计职业道 德、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社会道德。前两者是在会计工作人员中 倡导、推行的会计行为道德,作为调整
目录
目录
上篇 会计道德理论基础
第1章 导论:时代呼唤会计道德建设
1.1 道德伴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1.2 时代迫切要求加强会计道德建设
1.2.1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2.2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1.3 研究会计道德的新学科:会计伦理学
1.3.1 会计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会计道德
1.3.2 会计伦理学研究的任务:升华会计道德
1.3.3 会计伦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2章 道德、职业道德和会计道德
2.1 道德概述
2.1.1 道德的本质及其特点
2.1.2 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1.3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2.1.4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2 职业道德
2.2.1 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其特点
2.2.2 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功能
2.2.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及核心
2.3 会计道德
2.3.1 会计道德的特征
2.3.2 会计道德的职能
2.3.3 会计道德的作用
第3章 中外会计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3.1 我国会计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3.1.1 我国古代会计道德思想
3.1.2 革命根据地会计道德思想
3.1.3 立信会计精神和潘序伦先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思想
3.1.4 目前我国会计道德状况
3.2 国外会计道德标准
3.2.1 《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3.2.2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准则》
3.2.3 《美国管理会计师的道德行为规范》
3.2.4 《加拿大审计职业道德》
3.2.5 《澳大利亚审计职业道德》
中篇 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第4章 会计道德原则
4.1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原则
4.1.1 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依据
4.1.2 集体主义原则辩证地统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4.1.3 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和颂扬自我牺牲精神
4.2 为人民理财原则
4.2.1 为人民理财原则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4.2.2 为人民理财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做人民群众的“好管家”
4.2.3 为人民理财原则必须处理好人民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4.2.4 为人民理财原则必须妥善处理全体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3 诚信为本原则
4.3.1 公正、平等意识
4.3.2 独立自主人格
4.3.3 笃信虔敬态度
4.3.4 会计执业能力
4.4 廉洁奉公原则
4.4.1 廉洁奉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廉洁清正,操守为重
4.4.2 廉洁奉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做到秉公执法,率先垂范
4.5 会计道德原则的特征与要求
4.5.1 会计道德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本质内容
4.5.2 会计道德原则给会计人员指明了会计工作中从善去恶的行动方向
4.5.3 会计道德原则给会计人员区分了不同社会会计道德的界线
4.5.4 会计道德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5章 会计社会道德规范
5.1 重视会计职业,提高会计地位
5.1.1 发展经济必须加强管理,实施管理必须借助会计
5.1.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5.2 尊重会计人员,配合会计工作
5.2.1 明确会计人员身份的多重性
5.2.2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
5.2.3 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5.3 利用会计信息,做好经营决策
5.3.1 会计信息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5.3.2 经营决策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控制过程
5.3.3 经营决策的反馈过程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的反馈过程
5.4 遵守会计法规,强化会计责任
5.4.1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5.4.2 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
5.4.3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5.4.4 会计责任的界定与划分
5.4.5 履行会计责任的若干建议
第6章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6.1 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6.1.1 自觉把自己从事的会计工作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6.1.2 对会计工作要有巨大的热忱,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1.3 掌握最新的会计管理科学知识,刻苦钻研会计业务
6.1.4 会计人员要自觉形成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6.2 当好参谋,参与管理
6.2.1 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参谋工作
6.2.2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出改善管理的各项会计措施、建议
6.3 如实反映,正确核算
6.3.1 会计人员应具备诚实可靠的品质,客观反映经济活动过程
6.3.2 正确核算经济业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6.4 遵纪守法,严格监督
6.4.1 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6.4.2 会计人员应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财经法规
6.5 厉行节约,勤俭理财
6.5.1 发挥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6.5.2 发挥勤俭理财的优良作风,管好财、聚好财、用好财
6.6 大胆改革,讲究效益
6.6.1 解放思想,理顺会计改革的思路
6.6.2 关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发展
6.6.3 树立效益第一的思想,讲究“时间”和“效率”战略
第7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7.1 超然独立,客观求是
7.1.1 超然独立,取信于各方利益相关者
7.1.2 从实际出发,客观求是地执业
7.2 公正审计,廉洁守法
7.2.1 公正审计,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利益关系
7.2.2 廉洁守法,依法执业,避免法律诉讼
7.3 严谨执业,踏实进取
7.3.1 严谨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审计服务
7.3.2 踏实进取,认真承担审计责任和义务
7.4 保密守时,收费合理
7.4.1 保守商业秘密,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
7.4.2 提供优质审计服务,按规定的标准合理收费
7.5 平等守信,协同发展
7.5.1 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注册会计师跨地区、跨行业执业
7.5.2 前任与后任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相互支持和合作
7.5.3 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
第8章 会计道德范畴
8.1 会计道德义务
8.1.1 会计道德义务的作用
8.1.2 会计道德义务的内容要求
8.2 会计道德良心
8.2.1 会计道德良心的内容要求
8.2.2 会计道德良心的功能
8.3 会计道德荣誉
8.3.1 会计道德荣誉发挥着鼓励和社会评价作用
8.3.2 集体会计道德荣誉和个人会计道德荣誉的关系
8.4 会计道德节操
8.4.1 会计道德节操的表现形式
8.4.2 会计道德节操在会计道德行为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8.4.3 会计道德节操的培养
第9章 会计道德现象
9.1 会计道德行为
9.1.1 行为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9.1.2 会计道德行为的特征
9.1.3 会计败德行为的十种表现
9.1.4 会计道德行为的激励和选择
9.2 会计道德品质
9.2.1 会计道德品质的特点
9.2.2 会计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10章 会计道德活动
10.1 会计道德评价
10.1.1 会计道德评价的作用
10.1.2 会计道德评价的标准
10.1.3 会计道德评价的根据
10.1.4 会计道德评价的方式
10.1.5 良心、荣誉在会计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10.2 会计道德教育
10.2.1 会计道德教育的作用
10.2.2 会计道德教育的特征
10.2.3 会计道德教育的方法
10.3 会计道德修养
10.3.1 会计道德修养的意义
10.3.2 会计道德修养的原则:实践原则
10.3.3 会计道德修养的方法
10.4 会计道德境界
10.4.1 “雇佣型”的境界
10.4.2 “尽职型”的境界
10.4.3 “献身型”的境界
下篇 会计道德环境分析
第11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经济环境分析
1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11.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含着道德的进步和解放
11.1.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1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道德的影响
11.2.1 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
11.2.2 促进会计人员自由平等地发展,消除行业不正之风
11.2.3 有助于打破会计行业中的任人唯亲的观念,形成举贤尚能的新风尚
11.2.4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会计行为的评价发生重大变化
11.2.5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会计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道德观念
11.3.1 经济效益观念
11.3.2 时间就是金钱观念
11.3.3 人才观念
11.3.4 竞争观念
第12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政治环境分析
12.1 政治体制改革对会计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12.1.1 冲击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
12.1.2 冲击各种陈腐的崇拜意识,树立平等竞争的新观念
12.2 政治体制改革对会计道德的要求
12.2.1 解放思想,变革阻碍政治体制改革的会计道德观念
12.2.2 树立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会计道德意识
12.3 政治体制改革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
12.3.1 会计人员应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12.3.2 会计人员应具备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能力
12.3.3 会计人员应具备选择可行方案和参与决策的能力
第13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改革开放环境分析
13.1 改革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的影响
13.1.1 大力发挥改革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13.1.2 坚决抵制对外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的消极影响
13.2 改革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
13.2.1 会计人员要有比较鉴别能力和增强拒腐蚀能力
13.2.2 会计人员要忠于祖国,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3.2.3 会计人员要把好“窗口”,遵守涉外纪律
13.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
13.3.1 我国加入WTO的必然性
13.3.2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3.3.3 加入WTO后中国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13.3.4 加入WTO将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
第14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技术环境分析
14.1 新技术革命的演进
14.1.1 人类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
14.1.2 新技术革命的基本特点
14.1.3 改革调整——世界各国对新技术革命的对策
14.2 新技术革命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影响
14.2.1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直接改变人们在劳动中的相互关系,扩大协作范围,从而调整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4.2.2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而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
14.2.3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需要直接推动了道德理论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伦理道德方面的许多新课题、新要求
14.3 新技术革命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
14.3.1 顺应潮流,更新观念
14.3.2 练技精业,自强不息
第15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法制环境分析
15.1 会计法制建设
15.1.1 会计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15.1.2 会计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
15.1.3 会计法的层次结构
15.1.4 网络时代对我国会计法制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15.2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
15.2.1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的关系
15.2.2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的相互作用
15.2.3 “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对策
15.3 会计道德与会计制度
15.3.1 会计道德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5.3.2 会计道德是执行会计制度的保证
15.4 会计道德与会计改革
15.4.1 我国会计改革及其道德意义
15.4.2 会计道德与会计改革的交互作用
15.4.3 会计道德观念的更新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上篇 会计道德理论基础
第1章 导论:时代呼唤会计道德建设
1.1 道德伴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1.2 时代迫切要求加强会计道德建设
1.2.1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2.2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1.3 研究会计道德的新学科:会计伦理学
1.3.1 会计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会计道德
1.3.2 会计伦理学研究的任务:升华会计道德
1.3.3 会计伦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2章 道德、职业道德和会计道德
2.1 道德概述
2.1.1 道德的本质及其特点
2.1.2 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1.3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2.1.4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2 职业道德
2.2.1 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其特点
2.2.2 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功能
2.2.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及核心
2.3 会计道德
2.3.1 会计道德的特征
2.3.2 会计道德的职能
2.3.3 会计道德的作用
第3章 中外会计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3.1 我国会计道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3.1.1 我国古代会计道德思想
3.1.2 革命根据地会计道德思想
3.1.3 立信会计精神和潘序伦先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思想
3.1.4 目前我国会计道德状况
3.2 国外会计道德标准
3.2.1 《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3.2.2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准则》
3.2.3 《美国管理会计师的道德行为规范》
3.2.4 《加拿大审计职业道德》
3.2.5 《澳大利亚审计职业道德》
中篇 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第4章 会计道德原则
4.1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原则
4.1.1 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依据
4.1.2 集体主义原则辩证地统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4.1.3 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和颂扬自我牺牲精神
4.2 为人民理财原则
4.2.1 为人民理财原则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4.2.2 为人民理财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做人民群众的“好管家”
4.2.3 为人民理财原则必须处理好人民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4.2.4 为人民理财原则必须妥善处理全体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3 诚信为本原则
4.3.1 公正、平等意识
4.3.2 独立自主人格
4.3.3 笃信虔敬态度
4.3.4 会计执业能力
4.4 廉洁奉公原则
4.4.1 廉洁奉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廉洁清正,操守为重
4.4.2 廉洁奉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做到秉公执法,率先垂范
4.5 会计道德原则的特征与要求
4.5.1 会计道德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本质内容
4.5.2 会计道德原则给会计人员指明了会计工作中从善去恶的行动方向
4.5.3 会计道德原则给会计人员区分了不同社会会计道德的界线
4.5.4 会计道德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5章 会计社会道德规范
5.1 重视会计职业,提高会计地位
5.1.1 发展经济必须加强管理,实施管理必须借助会计
5.1.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5.2 尊重会计人员,配合会计工作
5.2.1 明确会计人员身份的多重性
5.2.2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
5.2.3 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5.3 利用会计信息,做好经营决策
5.3.1 会计信息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5.3.2 经营决策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控制过程
5.3.3 经营决策的反馈过程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的反馈过程
5.4 遵守会计法规,强化会计责任
5.4.1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5.4.2 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
5.4.3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5.4.4 会计责任的界定与划分
5.4.5 履行会计责任的若干建议
第6章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6.1 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6.1.1 自觉把自己从事的会计工作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6.1.2 对会计工作要有巨大的热忱,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1.3 掌握最新的会计管理科学知识,刻苦钻研会计业务
6.1.4 会计人员要自觉形成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6.2 当好参谋,参与管理
6.2.1 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参谋工作
6.2.2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出改善管理的各项会计措施、建议
6.3 如实反映,正确核算
6.3.1 会计人员应具备诚实可靠的品质,客观反映经济活动过程
6.3.2 正确核算经济业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6.4 遵纪守法,严格监督
6.4.1 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6.4.2 会计人员应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财经法规
6.5 厉行节约,勤俭理财
6.5.1 发挥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6.5.2 发挥勤俭理财的优良作风,管好财、聚好财、用好财
6.6 大胆改革,讲究效益
6.6.1 解放思想,理顺会计改革的思路
6.6.2 关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发展
6.6.3 树立效益第一的思想,讲究“时间”和“效率”战略
第7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7.1 超然独立,客观求是
7.1.1 超然独立,取信于各方利益相关者
7.1.2 从实际出发,客观求是地执业
7.2 公正审计,廉洁守法
7.2.1 公正审计,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利益关系
7.2.2 廉洁守法,依法执业,避免法律诉讼
7.3 严谨执业,踏实进取
7.3.1 严谨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审计服务
7.3.2 踏实进取,认真承担审计责任和义务
7.4 保密守时,收费合理
7.4.1 保守商业秘密,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
7.4.2 提供优质审计服务,按规定的标准合理收费
7.5 平等守信,协同发展
7.5.1 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注册会计师跨地区、跨行业执业
7.5.2 前任与后任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相互支持和合作
7.5.3 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
第8章 会计道德范畴
8.1 会计道德义务
8.1.1 会计道德义务的作用
8.1.2 会计道德义务的内容要求
8.2 会计道德良心
8.2.1 会计道德良心的内容要求
8.2.2 会计道德良心的功能
8.3 会计道德荣誉
8.3.1 会计道德荣誉发挥着鼓励和社会评价作用
8.3.2 集体会计道德荣誉和个人会计道德荣誉的关系
8.4 会计道德节操
8.4.1 会计道德节操的表现形式
8.4.2 会计道德节操在会计道德行为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8.4.3 会计道德节操的培养
第9章 会计道德现象
9.1 会计道德行为
9.1.1 行为的本质和一般规律
9.1.2 会计道德行为的特征
9.1.3 会计败德行为的十种表现
9.1.4 会计道德行为的激励和选择
9.2 会计道德品质
9.2.1 会计道德品质的特点
9.2.2 会计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10章 会计道德活动
10.1 会计道德评价
10.1.1 会计道德评价的作用
10.1.2 会计道德评价的标准
10.1.3 会计道德评价的根据
10.1.4 会计道德评价的方式
10.1.5 良心、荣誉在会计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10.2 会计道德教育
10.2.1 会计道德教育的作用
10.2.2 会计道德教育的特征
10.2.3 会计道德教育的方法
10.3 会计道德修养
10.3.1 会计道德修养的意义
10.3.2 会计道德修养的原则:实践原则
10.3.3 会计道德修养的方法
10.4 会计道德境界
10.4.1 “雇佣型”的境界
10.4.2 “尽职型”的境界
10.4.3 “献身型”的境界
下篇 会计道德环境分析
第11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经济环境分析
1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11.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包含着道德的进步和解放
11.1.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1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道德的影响
11.2.1 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
11.2.2 促进会计人员自由平等地发展,消除行业不正之风
11.2.3 有助于打破会计行业中的任人唯亲的观念,形成举贤尚能的新风尚
11.2.4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会计行为的评价发生重大变化
11.2.5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会计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道德观念
11.3.1 经济效益观念
11.3.2 时间就是金钱观念
11.3.3 人才观念
11.3.4 竞争观念
第12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政治环境分析
12.1 政治体制改革对会计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12.1.1 冲击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
12.1.2 冲击各种陈腐的崇拜意识,树立平等竞争的新观念
12.2 政治体制改革对会计道德的要求
12.2.1 解放思想,变革阻碍政治体制改革的会计道德观念
12.2.2 树立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会计道德意识
12.3 政治体制改革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
12.3.1 会计人员应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12.3.2 会计人员应具备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能力
12.3.3 会计人员应具备选择可行方案和参与决策的能力
第13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改革开放环境分析
13.1 改革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的影响
13.1.1 大力发挥改革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13.1.2 坚决抵制对外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的消极影响
13.2 改革开放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
13.2.1 会计人员要有比较鉴别能力和增强拒腐蚀能力
13.2.2 会计人员要忠于祖国,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3.2.3 会计人员要把好“窗口”,遵守涉外纪律
13.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
13.3.1 我国加入WTO的必然性
13.3.2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3.3.3 加入WTO后中国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13.3.4 加入WTO将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课题
第14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技术环境分析
14.1 新技术革命的演进
14.1.1 人类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
14.1.2 新技术革命的基本特点
14.1.3 改革调整——世界各国对新技术革命的对策
14.2 新技术革命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影响
14.2.1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直接改变人们在劳动中的相互关系,扩大协作范围,从而调整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4.2.2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而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
14.2.3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需要直接推动了道德理论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伦理道德方面的许多新课题、新要求
14.3 新技术革命对会计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
14.3.1 顺应潮流,更新观念
14.3.2 练技精业,自强不息
第15章 会计道德建设的法制环境分析
15.1 会计法制建设
15.1.1 会计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15.1.2 会计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
15.1.3 会计法的层次结构
15.1.4 网络时代对我国会计法制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15.2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
15.2.1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的关系
15.2.2 会计道德与会计法的相互作用
15.2.3 “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对策
15.3 会计道德与会计制度
15.3.1 会计道德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5.3.2 会计道德是执行会计制度的保证
15.4 会计道德与会计改革
15.4.1 我国会计改革及其道德意义
15.4.2 会计道德与会计改革的交互作用
15.4.3 会计道德观念的更新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Research on Accounting Ethic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