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先必须明确:《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不是信史。小说创作自有其一般规律,《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作者的创作冲动如何产生,创作主题如何确定,创作素材如何收集,创作手法如何谋划,都可以根据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判断,跳出规律之外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不存在的。
当今红学不论考证、索隐、评点、探佚各派,都不去研究《红楼梦》的文学创作过程,而是采取削足适履的荒诞附会方法,把曹雪芹打扮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把《红楼梦》粉饰为一部凭空杜撰的作品,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描绘成一场莫名其妙的闹剧,滑向了“曹学”歧途,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
本文根据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红楼梦》创作过程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红楼梦》产生的真相,真正还红学以“学”的地位。
一、《红楼梦》的创作冲动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其创作之初,作者都必然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充溢于胸膛中的创作激情达到了不可遏制的程度,从心底里发出我要写、我必须写、我马上写的呐喊。雨果的《悲惨世界》、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莫不如此。《红楼梦》的作者在创作之初也必然有同样的创作冲动。
《红楼梦》开篇,在“作者自云”中,就交代了这样的创作冲动:作者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正处于“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欲将以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饴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冲动起因是经历了“一场梦幻”,使自己陷人了绝望的“大无可奈何”境地。这场“梦幻”就是作者洪昇的“仕途经济”梦想彻底破灭。康熙二十八年秋,因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洪昇被朝廷逮捕下狱,革去了“国子监生”的功名,彻底断绝了仕进之路。
出狱后,洪昇自感“愧则有余,悔则无益”,激愤无奈之下,一个人跑到了京郊盘山,在青沟禅院“参禅”了“旬日”时间。洪昇的创作冲动,就应该是在盘山“参禅”期间产生的。
盘山有盘古寺,相传是盘古从混沌中开辟“大荒”的地方;盘山多大石,青沟禅院旁的“风动石”,相传是女娲补天弃置不用的一块石头。此时处于绝望心境中的洪昇,以这块顽石自譬,产生以自己的经历,“编述一记” 《红楼梦》的念头,应是对《红楼梦》创作冲动最合理的判断。
二、《红楼梦》的创作主题
红学界对《红楼梦》的作品主题没有疑义,都认为《红楼梦》有“情” 、“恨”和“空”的三重主题。但对《红楼梦》为什么确立“情”、“恨” 和“空”这样三重主题,似乎迄今没有哪个学者能说得清楚。
洪昇在盘山产生了《红楼梦》创作冲动之后,首先必须明确创作主题,即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确立“恨”的主题是没有疑问的,《红楼梦》的创作冲动就产生于“恨”。恨什么?恨谁?一恨那个弃用石头补天的“女娲”,也就是恨那个革去了自己功名前程的朝廷;二恨“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的自己,在锦衣玉食时“耽搁花笺彩纸”,不务正业,无能不肖,以致今日穷困潦倒,“于国于家无望”。
洪昇为什么确立“情”的主题呢?这是洪昇人生的感情经历决定的。洪昇有两个聪明美丽的亲妹妹,还有诸多“霜管花生艳,云笺玉不如”的表妹,从洪昇形容她们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她们都是才女,都与洪昇从小一起联句酬唱。她们的命运都很悲惨,洪昇的两个妹妹,都因为婚姻不幸,年轻轻就夭亡了。洪昇的妻子黄蕙,字兰次,是洪昇的嫡亲表妹,从小青梅竹马,前半生与洪昇的感情经历十分缠绵,后半生又同洪昇相濡以沫,过着贫苦困顿的生活,可谓为洪昇还了一辈子眼泪。洪昇的十二个表姐妹,个个美丽聪明,都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又全部落得“千红一哭 ”的悲惨命运。在《红楼梦》的创作中,“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表现 “闺阁中历历有人”,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洪昇为什么还要确立“空”的主题,写“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呢 ?这是由洪昇家庭的真实经历决定的。洪昇出生于杭州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洪家是一个经历了一百多年繁华的东南“望族”。到了清初,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洪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家族把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洪昇身上,而洪昇却因为自己的“荒唐”,永远断绝了仕进前程,也同时永远断绝了洪家在新王朝复兴的希望。事实上,洪家在洪昇生前,就亲人流离星散,富贵一败涂地了,真可谓一片茫茫白地,洪昇由此确立“空”的创作主题,是势在必然的。
三、《红楼梦》的创作手法
洪昇的代表作是《长生殿》传奇。《长生殿》创作于康熙二十七年前,是洪昇年轻时的作品。《长生殿》创作倾注了洪昇十年心血,先后三易其稿。洪昇终生都为《长生殿》感到自豪。《红楼梦》的创作手法,自觉不自觉地因袭《长生殿》的谋篇布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首先是在外壳上,采用梦幻和写实交织的创作方法。《长生殿》的主人公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孔升真人”和“蓬莱仙子”,《红楼梦》的主人公是来自“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长生殿》的人物命运由“牛郎真人”、“织女大士”和“月宫仙女”安排摆布,《红楼梦》的人物命运由“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警幻仙姑”安排摆布;《长生殿》的女主人人生记载在“宫嫔册”“妃后编”中,《红楼梦》的女主人人生记载在“薄命司册子”中。
其次是在内涵上,采用描写多角恋爱的纯情“意淫”手法。《长生殿》的主人公唐明皇与玉环和梅妃闹三角恋爱,爱情在三角关系中游移不定,及至在“长生殿”密誓后转为忠贞;《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与宝姐姐和林妹妹闹三角恋爱,见了姐姐就往往忘了妹妹,及至在“大观园”中互诉衷曲后转为坚定。《长生殿》在创作过程中,“一涉秽迹,绝不阑入”,写李杨二人的纯真爱情;《红楼梦》在创作过程中,专写“意淫”,排斥“皮肤滥淫 ”,写宝黛二人的心心相印。
四、《红楼梦》的创作素材
《红楼梦》创作的基本素材,是洪舁及其家庭的真实生活,这是毫无疑义的。书中贾府的衰落史,就是洪家的衰落史;书中宝玉的感情生活,就是洪昇同妻子黄蕙、妹妹和表妹们的感情纠葛;书中宝玉拒绝走仕途经济道路的叛逆性格,就是对洪昇自己经历的真实刻画;书中众儿女的乐园“大观园 ”,就是根据洪家的后花园创作的,洪家宅园是宋朝皇帝御赐的,“大观” 是宋徽宗的年号。
《红楼梦》毕竟是小说,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吸收一些作者所见所闻的其他素材。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文学作品看,《红楼梦》吸收的这些素材,都与洪昇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在妙玉身上,有陈妙常的影子,妙玉的名字、身份、感情都与陈妙常相关。明末清初,陈妙常的故事广泛流传于苏杭一带,洪昇当耳熟能详。
在黛玉身上,有冯小青的影子。冯小青的故事,是杭州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小青是出生于淮扬的才貌双全的妓女,年十六嫁杭州冯生为妾,由于大妇悍妒异常,小青被迫在西湖孤岛别居,年十八便抑郁而死。小青遗诗与黛玉诗有昇 曲同工之妙,小青焚稿与黛玉断情也有连带关系。
黛玉葬花,明显是抄袭唐寅葬花的故事,《葬花词》就是唐寅诗的翻版,不仅内容相近,好多词句也完全相同。根据《洪舁年谱》记载,洪舁晚年,曾专门去苏州桃花坞拜谒唐寅墓。在桃花坞,洪昇比较自己和唐寅的命运,感慨系之,曾赋诗四首,其中有“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的句子。“柳七郎”就是宋代的柳蓍卿,洪家刊刻的《清平山堂话本》记载了他的故事。洪昇以“柳七郎”自譬,哀叹他日谁吊,与《红楼梦》中黛玉哀叹“他年葬依知是谁”,完全是一样心境。
五、《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康熙二十八年到洪昇去世,十五年中,洪昇似乎没有停止过《红楼梦》的创作。其间几易其稿,已不可考,但从书中记载的《红楼梦》的几个别名,似乎体现出了洪昇创作的几个阶段。
康熙二十八年,洪昇在遭受人生最重大的打击之后,于京郊盘山的大石头下,酝酿创作的作品,主要是以无才补天的石头自譬,写自己“于国于家无望”的“恨”和“悔”。此时作品的题名,似应是《石头记》。
康熙三十年,洪昇回到了故乡杭州,在故土抚今追昔,必然转而写“情 ”。从杭州天竺寺的“三生石”故事出发,又产生了“神瑛”和“绛珠”的形象,产生了“还泪”说。此时作品的名称,似应更改为《情僧录》。
康熙三十八年,洪昇父母已亡故,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也夭亡了,东南 “望族”的洪氏家族,已“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几代人的繁华梦,至此彻底破灭了。洪昇在迁葬弟妹遗骨后,哀痛不已。此时作品的内容,必然大量增写“空幻”,作品的名称,似应定为《红楼梦》。
此后直到康熙四十三年落水溺死,洪昇的虚无主义思想愈趋严重。此期间洪昇的儿子之震又开始了求取功名,孙子也渐渐长大,杭州的年轻才俊,又多有投到洪昇门下学习者。为了教诲年轻人,避免走自己年轻时“荒唐” 的老路,将作品更名为《风月宝鉴》,大概是言之成理的。
康熙四十三年,洪昇应曹寅之约,到江宁织造府“畅演”三日《长生殿》。据曹寅赠洪昇诗记载,洪昇把“行卷”带到了曹府,曹寅读了“行卷” ,见其中记载的内容是“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由此不难看出,洪昇的“行卷”,不正是《红楼梦》书稿么?洪昇归家途中就不幸淹死了,两年后,曹寅也病死了,随后曹家被抄,谁还会为洪昇的“行卷”出版而操持?传到曹雪芹,大概感到书中内容与己家相类,故此对洪昇的“行卷 ”加以“披阅增删”,并更名为《金陵十二钗》,传抄问世。脂批记载“雪芹旧有《风月宝鉴》”,说的就应该是洪昇留下的“行卷”。题名为《金陵十二钗》的作品并未流传下来,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题名为《石头记》和《红楼梦》的作品,可能是曹雪芹改动不大,基本保持洪昇作品原貌的书稿。
目录
前言 《红楼梦》文学创作过程分析
第一讲 《红楼梦》文学比较
第二讲 《红楼梦》文学背景
第三讲 《红楼梦》文学创作
第四讲 《红楼梦》文学宗旨
第五讲 《红楼梦》文学艺术
第六讲 《红楼梦》文学底色
第七讲 《红楼梦》文学传承
第八讲 《红楼梦》文学评点
第九讲 《红楼梦》文学流传
第十讲 《红楼梦》文学流派
后记 红学各流派兼容互补的结合点
第一讲 《红楼梦》文学比较
第二讲 《红楼梦》文学背景
第三讲 《红楼梦》文学创作
第四讲 《红楼梦》文学宗旨
第五讲 《红楼梦》文学艺术
第六讲 《红楼梦》文学底色
第七讲 《红楼梦》文学传承
第八讲 《红楼梦》文学评点
第九讲 《红楼梦》文学流传
第十讲 《红楼梦》文学流派
后记 红学各流派兼容互补的结合点
土默热红楼文学十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