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案史:西方经典与逻辑》
生活的平淡无奇和磨磨蹭蹭,是我们作为凡人难以摆脱的烦恼-睿智者为了免俗,也是志趣各异,就像不少人归依哲学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宝藏—样,许多人迷恋侦探工作甚至敬以为业,并非为了贪图万贯家财,只不过是想为自己和众人的疑惑找到答案而已。这种迷恋使我们喜好推理,继而关注逻辑,对心智有兴趣是自然而然的,但是逻辑给人的感觉也许不爽,也许非常不愉快,这恰如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描述的情况: 逻辑学是对思维及其理想方法的研究:观察与内省,演绎与归纳,假设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这些都是逻辑学试图理解和指导人类活动的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门学问沉闷乏味,然而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无不是人们在自己的思维与研究方法上所做的改进- (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philosophy),未安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我希望《案史》改变你的印象,给你智力的愉悦和逻辑的畅快,前提是先有人渡过颠簸起伏的原因和理论的大海,然后让其他思索者有一种触摸海岸的坚实感——这就是案例学的工作吧。 如果这种坚实能帮助您把迷恋的兴趣和探索的睿智结合起来,迅速掌握心智规律,那就太好了。
目录
目录
导言 从虚拟、实践到理论化——侦查逻辑学术思想论略
一 虚拟故事:童年幻想和成年幻想
二 实干专家和行家的逻辑
1 关于证实
2 关于观察和推理
3 关于完整模式
4 来自当代最权威物证专家的说法
5 福尔摩斯式的日常细节推断也成为现实科学
三 法律(侦查)逻辑学家的理论
四 本书的“逻辑”倾向
五 案例学研究的要求
[附录]贝克街夜话——歇洛克·福尔摩斯与约翰·H·华生对话录
001 推断与推证——C—H—D模式
一 简要的方法论史
二 C—H—D的基本解释
三 分界的意义
四 专家建议
1 拉·别尔金《刑事侦察学随笔》的模式
2 李昌钰《犯罪侦查中之物证》的模式
3 阿·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的模式
案史001-1
[推断经典]
乔治·梅特斯基案(F·P爆炸案)——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塑造的(1940—1957年)
一 提示:怀疑科学的意义
二 1940年11月16日的序幕
三 恐怖的50年代
四 霍华德·芬内的请教和布鲁塞尔博士的16个推断
1 性别的推断
2 年龄的推断
3 事由的推断
4 教养的推断
5 体态的推断
6 工作作风的推断
7 血统的推断
8 民族的推断
9 宗教的推断
10 居住地的推断
11 生活史的推断
12 社会关系的推断
13 风度的推断
14 住所的推断
15 病症的推断
16 神来之笔——附加的:衣着的推断
五 案件调查的进展和结局
六 美国联邦调查学院导师——约翰·道格拉斯的评语
案史001-2
[推证经典]
珍妮·唐纳德案——西德尼·史密斯教授塑造的(1934年)
一 《西方犯罪200年》记载
二 1934年4月20日中午埃琳娜失踪
三 线索与推断
1 里查兹的第一个推断——关于现场的可能性
2 里查兹的第二个推断——关于强奸的怀疑
3 里查兹的第三个推断——关于移尸前有过停放的事实
4 戈登和泰勒的推断——关于第一个推断的补正
5 谢南教授关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6 谢南教授关于死因的推断
7 怀疑作案人性别的推断
8 谢南和里查兹关于阴部弄伤过程的推断
9 巡官泰勒推断——珍妮·唐纳德可能是作案人
四 假说与推证
初步推证
1 关于作案时间的推证
2 关于可疑迹象及血痕的推证
新的推证
3 史密斯关于埃琳娜遗留物品的推证(并无所获)
4 史密斯关于发票残片的推证
5 史密斯关于炉渣的推证(并无所获)
6 史密斯关于毛发的推证
7 史密斯关于纤维的推证
8 史密斯关于肠菌的推证
9 史密斯没有证明致伤工具何在
10 史密斯关于麻袋来历的推证(并无所获)
五 案件结局
六 理论启示——侦查逻辑和证据学意义
1 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2 划分阶段和区别科学的联系
3 推断可能是暧昧的并非完全属于逻辑研究
4 推证的完成形式必须是逻辑的但它留下了诸多方法论难题
5 推证背景中的问证
案史001-3
[C—H—D读者研习]
苏特兄弟案(兄弟戮尸案)——约翰·道格拉斯之经典推断和经典推证(1979年)
一 分析提示
二 案情与侦破
三 苏特兄弟案参考分析
1 问题提出
2 假说
3 推断
4 推证
5 案情论证特点
002 疑案
一 疑案的现代特征
二 疑难案件的三种逻辑形态——无头案·断线案·悬案
1 无头案的定义
2 断线案的定义
3 悬案的定义
三 疑案的疑因
案史002-1
[无头案]
撕人魔杰克案——“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888年)
一 百年悬疑
二 案件详情
1 埃玛·伊丽莎白·史密斯之死
2 玛莎·塔伯拉姆之死
3 玻莉·尼科尔斯之死
4 安妮·查普曼之死
5 一夜两命案:伊丽莎白·斯垂特·朗·李茨之死和凯瑟琳·艾多思之死
6 撕人魔杰克问世
7 玛丽·简·凯利之死
三 警方解释
四 众人的猜测基础
五 各种解案说法
1 共济会阴谋
2 犹太人+皮革匠
3 犹太人+理发师
4 收藏子宫的医生
5 靠现场最近的杀妻者
6 承认自己是杰克的医生
7 被其家人认为是杰克的人
8 有精神病的医生
9 埃迪王子或者皇室医生
10 杰克是个乔装的女人
11 詹姆斯·梅布里克+日记证明
12 杰克是位名绅或者左撇子医生
13 杰克是个接生婆
14 杰克我知道
15 杰克是警方惟一询问过的嫌疑人
六 百年之后:约翰·道格拉斯的解释
七 2000年的约翰如是说
案史002-2
[悬案]
莉齐·鲍登案——“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892年)
一 秋河市的疑案
二 对莉齐·鲍登的诉讼指控
三 莉齐小姐是个恶魔吗
1 莉齐与继母的关系
2 莉齐与父亲的关系
3 莉齐有购毒的行为
4 莉齐说了很多谎话
5 莉齐在凶案后表现异常
6 可以排除的情况
7 审判是有瑕疵的和被误导的
四 悬案尾声
案史002-3
[断线案]
新奥尔良的带斧子的人——“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918-1919年)
1 典型情节
2 可怕的回忆
3 警察的第一次断线
4 他并非专杀杂货商
5 警察的第二次断线
6 警察害怕“狼来了”
7 动机不明的杀人
[附录]哲理思考:个案认识论
一 一般认识论和个案认识论
二 个案与偶然性
三 个案现象的拟制
四 个案关注的特点
五 法律“事实”
003 逻辑并案
一 并案界说的修正——逻辑的批判性分析
1 并案必须以“相似”或“相同”为条件吗?
2 并案必须以“同一个或同一伙”为条件吗?
3 并案必须在同一地区或者相邻地区?
二 类比并案
1 由此及彼的类比模式
2 概括的类比模式(全称类比)
三 (非类比)牵连并案
[附录]一个必要的中国案例:“蹄形图”案
案史003-1
[类比并案经典]
史密斯—劳埃德—威廉斯案(1912-1914年)
一 看报纸看出的案件
二 尼尔警官的调查
三 劳埃德—史密斯的行为类比
1 死者的身份
2 旅居状况
3 丈夫特别的住宿要求
4 死亡前的健康细节
5 预约了晚上的洗澡
6 出事时丈夫外出和发现妻子死亡时的细节
7 死亡方式和专业见证
8 事故后丈夫的表现
9 遗嘱和财产关系
10 死亡之特别情节
四 尼尔的类比概括和行动
五 尼尔的由此及彼的类比——不可思议的第3起类似
六 案件结局
七 《西方犯罪200年》的记载
案史003-2
[牵连并案经典]
无辜列农——杰姆斯·哈贝斯(集团)案(1991年)
一 无法解释:朱厄尔·列农·柯林斯之死
二 第1个关联:阿德里安·托马斯遭遇枪击的隐约提示
三 第2关联:马斯科吉县警察局的案件
四 第3个关联:
五 第4个关联:错——错——错
六 案件结局
七 简要分析
004 观察与推断
一 观察与知识背景
二 观察前导及诸推断要素
三 推断的方式
1 推理方式
2 直觉、灵感与想象
四 灵媒、巧合及专家解释
1 柯南道尔的解释
2 拉·别尔金的解释
3 李昌钰的解释
4 约翰·道格拉斯的解释
5 大千世界也有些奇怪的事
案史004-1
[推断·观察·想象:经典重建]
理查·克拉夫兹案(泛美航空小姐失踪案1986年)
一 案情背景
1 海伦失踪
2 对理查不利的信息
3 理查通过了测谎
4 马雷侦探的疑难
二 入手:李昌钰博士的推理与直觉
1 怎样发现七个小血点的——推断渗透观察
2 怎样发现尸体碎片的——直觉的引导
三 专业见解:李昌钰进一步的检验和推断
1 推断海伦的牙齿
2 推断尸体被切割
3 DNA推断
4 让人面面相觑的推断
5 电锯的检验和推断
6 头发的比对和推断
7 假牙架的检验和推断
8 指甲油的检验和推断
9 纤维的检验和推断
10 推断信件和人身指向
11 推断内裤纤维和指向
四 案情假说建立(警方确信)
五 经典陈述:想象重建
六 案件结局
案史004-2
[经典观察失误]
文琴佐·佩鲁贾案(《蒙拉·丽莎》失窃案1911年)
一 成败之间——贝蒂荣先生的偏见
二 《蒙娜·丽莎》失窃
三 贝蒂荣贻误破案——源于人体测定法的观察错误
四 有前科的文琴佐·佩鲁贾
五 《蒙娜·丽莎》被盗的事实真相
案史004-3
[更早的经典观察失误]
康斯坦茨娅·肯特案(1860年)
1 不可思议
2 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3 最后的结局
005 确证偏见
一 逻辑偏执——人性的固有弱点
二 确证偏见的病征和诊断
1 确证偏见的一般病征
2 从假设到假说——逻辑的审慎和保留
3 证伪与确证——逻辑地位平等
4 假说可以悬疑——并非必然可以确证
5 证伪的意义——知道犯了错误是进步
三 司法中的确证偏见
1 理论上的诱导
2 制度便利、职务错觉和内部压力
3 冤错与疑错的区别
案史005-1
[冤错经典]
阿道夫·贝克案(1896-1904年)
一 第1个到13个疑点
1 先生,我认识你!
2 索尔兹伯里勋爵
3 辨认
4 发了大财的人——用得着这小勾当吗?
5 匿名信
6 笔迹鉴定
7 天蓝色眼睛
8 讼棍在此
9 就是他,就是他……
10 我绝对没有罪——这句话仅仅是为了证明口音
二 第14个到20个疑点
1 十次申述减掉一个V字母
2 厄运再降——贝克这次知道跑了
3 格兰瑟姆法官产生了某些怀疑
4 天啊,原来是这一个:约翰·史密斯
三 亡羊补牢
1 《西方犯罪200年》的记载
2 新世纪的英国在愤怒——英国建立了刑事上诉法庭
3 简短提示
案史005-2
[疑错经典]
卡杜尔·梅亚威案(1962年)
一 疑错也是错
二 正当怀疑——但有种族偏见
三 证词对梅亚威不利——但有漏洞和矛盾
四 反面怀疑——逻辑弥补证据
五 裁判质疑——逻辑胜了,诉讼败了
六 简短评论
[附录]时事备考2000-2001年中国错案举要
1 杜培武杀人案
2 郜治卫、贾小勇、秦学堂强奸案
3 刘明河杀人案
4 王有恩杀人案
5 李化伟杀人案
006 合情推理
一 G·波利亚的合情推理
二 有体系的合情推理方法
1 合情推理的7种推证模式
2 竞争假说的消长模式
3 充分证据的实质变化模式
4 关于特例和反例的合情性思想
三 合情与严谨
案史006-1
[一个数学家推崇的合情经典]
托马斯·吉宁士案(1910年)
一 简单案情和意义提示
1 技术背景
2 黑勒之死
3 嫌凶落网,仅13分钟
4 案件的意义——没有绝对正确
二 调查细节与合情推理
1 子弹证据的合情论证
2 关于目击证词的合情推理
3 时间、地点、情状的合情推理
4 关于条件和先兆的合情推理
5 指纹证据的合情推理
6 关于可疑解释的合情推理
三 法庭判决分析
案史006-2
[英国案史第2·合情经典]
哈维·克里平案(1910年)
一 哈维·克里平案的意义
二 合情推理:行为与解释
1 避罪行为:说谎与突然失踪
2 动机:克里平和科拉的关系
3 逃避罪责的进一步证明:化装逃跑
4 同一认定:科拉尸体
5 死因证据:购毒和中毒死亡
三 结局和最后提示
007 无罪推定
一 无罪推定是诉诸无知——逻辑评价
1 逻辑定义
2 回避与暧昧
3 逻辑揭示
二 无罪推定符合价值公理——法律评价
1 逻辑理性
2 价值理性
三 有罪假设与无罪推定并不矛盾——探索心理及方法论提示
案史007-1
[抉择经典]
O·J·辛普森案(1994年)
一 世纪大案:背景·资料·逸事
1 辛普森案的数据档案
2 辛普森的律师及专家阵容
3 辛普森案控方人员
4 李昌钰与检察官玛霞的事后对话
5 关于辛普森案的民意调查
6 艾伦·德肖薇茨的故事
7 与警察“作对”的警察专家——李昌钰如是说
二 案情概要——1994年6月12日妮可和隆纳之死
三 控诉辛普森
四 合情论证与合理怀疑——刑事审判控辩对抗
五 控方的合情论证
1 物证
2 时间及活动背景
3 行为动机
六 辩方的合理怀疑
1 1995年1月23日肯尼斯·B·诺贝尔的预言
2 人格证据攻击
3 被害人的品格问题——暗示另外的假设
4 怀疑DNA的证据资格
5 质疑Contamination——证据污染之科学怀疑
6 质疑Coverup——对全面掩盖的信誉攻击
7 质疑Corruption——对警方腐败(种族偏见)的揭露
8 其他疑点
七 陪审团的判决:疑罪从无
[附录]即时评论(1996年)《“世纪审判案”述评——关于辛普森案的法律争议、警方焦点和案例学话题》
一 个案与法律改革
二 警学界应当关注辛普森案
1 证据污染
2 警方腐败
3 全面掩盖
三 辛普森案启发的案例学思考
1 综合案例与多学科分析
2 媒体与刑事案例
后记
导言 从虚拟、实践到理论化——侦查逻辑学术思想论略
一 虚拟故事:童年幻想和成年幻想
二 实干专家和行家的逻辑
1 关于证实
2 关于观察和推理
3 关于完整模式
4 来自当代最权威物证专家的说法
5 福尔摩斯式的日常细节推断也成为现实科学
三 法律(侦查)逻辑学家的理论
四 本书的“逻辑”倾向
五 案例学研究的要求
[附录]贝克街夜话——歇洛克·福尔摩斯与约翰·H·华生对话录
001 推断与推证——C—H—D模式
一 简要的方法论史
二 C—H—D的基本解释
三 分界的意义
四 专家建议
1 拉·别尔金《刑事侦察学随笔》的模式
2 李昌钰《犯罪侦查中之物证》的模式
3 阿·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的模式
案史001-1
[推断经典]
乔治·梅特斯基案(F·P爆炸案)——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塑造的(1940—1957年)
一 提示:怀疑科学的意义
二 1940年11月16日的序幕
三 恐怖的50年代
四 霍华德·芬内的请教和布鲁塞尔博士的16个推断
1 性别的推断
2 年龄的推断
3 事由的推断
4 教养的推断
5 体态的推断
6 工作作风的推断
7 血统的推断
8 民族的推断
9 宗教的推断
10 居住地的推断
11 生活史的推断
12 社会关系的推断
13 风度的推断
14 住所的推断
15 病症的推断
16 神来之笔——附加的:衣着的推断
五 案件调查的进展和结局
六 美国联邦调查学院导师——约翰·道格拉斯的评语
案史001-2
[推证经典]
珍妮·唐纳德案——西德尼·史密斯教授塑造的(1934年)
一 《西方犯罪200年》记载
二 1934年4月20日中午埃琳娜失踪
三 线索与推断
1 里查兹的第一个推断——关于现场的可能性
2 里查兹的第二个推断——关于强奸的怀疑
3 里查兹的第三个推断——关于移尸前有过停放的事实
4 戈登和泰勒的推断——关于第一个推断的补正
5 谢南教授关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6 谢南教授关于死因的推断
7 怀疑作案人性别的推断
8 谢南和里查兹关于阴部弄伤过程的推断
9 巡官泰勒推断——珍妮·唐纳德可能是作案人
四 假说与推证
初步推证
1 关于作案时间的推证
2 关于可疑迹象及血痕的推证
新的推证
3 史密斯关于埃琳娜遗留物品的推证(并无所获)
4 史密斯关于发票残片的推证
5 史密斯关于炉渣的推证(并无所获)
6 史密斯关于毛发的推证
7 史密斯关于纤维的推证
8 史密斯关于肠菌的推证
9 史密斯没有证明致伤工具何在
10 史密斯关于麻袋来历的推证(并无所获)
五 案件结局
六 理论启示——侦查逻辑和证据学意义
1 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2 划分阶段和区别科学的联系
3 推断可能是暧昧的并非完全属于逻辑研究
4 推证的完成形式必须是逻辑的但它留下了诸多方法论难题
5 推证背景中的问证
案史001-3
[C—H—D读者研习]
苏特兄弟案(兄弟戮尸案)——约翰·道格拉斯之经典推断和经典推证(1979年)
一 分析提示
二 案情与侦破
三 苏特兄弟案参考分析
1 问题提出
2 假说
3 推断
4 推证
5 案情论证特点
002 疑案
一 疑案的现代特征
二 疑难案件的三种逻辑形态——无头案·断线案·悬案
1 无头案的定义
2 断线案的定义
3 悬案的定义
三 疑案的疑因
案史002-1
[无头案]
撕人魔杰克案——“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888年)
一 百年悬疑
二 案件详情
1 埃玛·伊丽莎白·史密斯之死
2 玛莎·塔伯拉姆之死
3 玻莉·尼科尔斯之死
4 安妮·查普曼之死
5 一夜两命案:伊丽莎白·斯垂特·朗·李茨之死和凯瑟琳·艾多思之死
6 撕人魔杰克问世
7 玛丽·简·凯利之死
三 警方解释
四 众人的猜测基础
五 各种解案说法
1 共济会阴谋
2 犹太人+皮革匠
3 犹太人+理发师
4 收藏子宫的医生
5 靠现场最近的杀妻者
6 承认自己是杰克的医生
7 被其家人认为是杰克的人
8 有精神病的医生
9 埃迪王子或者皇室医生
10 杰克是个乔装的女人
11 詹姆斯·梅布里克+日记证明
12 杰克是位名绅或者左撇子医生
13 杰克是个接生婆
14 杰克我知道
15 杰克是警方惟一询问过的嫌疑人
六 百年之后:约翰·道格拉斯的解释
七 2000年的约翰如是说
案史002-2
[悬案]
莉齐·鲍登案——“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892年)
一 秋河市的疑案
二 对莉齐·鲍登的诉讼指控
三 莉齐小姐是个恶魔吗
1 莉齐与继母的关系
2 莉齐与父亲的关系
3 莉齐有购毒的行为
4 莉齐说了很多谎话
5 莉齐在凶案后表现异常
6 可以排除的情况
7 审判是有瑕疵的和被误导的
四 悬案尾声
案史002-3
[断线案]
新奥尔良的带斧子的人——“十大未破谋杀案”之一(1918-1919年)
1 典型情节
2 可怕的回忆
3 警察的第一次断线
4 他并非专杀杂货商
5 警察的第二次断线
6 警察害怕“狼来了”
7 动机不明的杀人
[附录]哲理思考:个案认识论
一 一般认识论和个案认识论
二 个案与偶然性
三 个案现象的拟制
四 个案关注的特点
五 法律“事实”
003 逻辑并案
一 并案界说的修正——逻辑的批判性分析
1 并案必须以“相似”或“相同”为条件吗?
2 并案必须以“同一个或同一伙”为条件吗?
3 并案必须在同一地区或者相邻地区?
二 类比并案
1 由此及彼的类比模式
2 概括的类比模式(全称类比)
三 (非类比)牵连并案
[附录]一个必要的中国案例:“蹄形图”案
案史003-1
[类比并案经典]
史密斯—劳埃德—威廉斯案(1912-1914年)
一 看报纸看出的案件
二 尼尔警官的调查
三 劳埃德—史密斯的行为类比
1 死者的身份
2 旅居状况
3 丈夫特别的住宿要求
4 死亡前的健康细节
5 预约了晚上的洗澡
6 出事时丈夫外出和发现妻子死亡时的细节
7 死亡方式和专业见证
8 事故后丈夫的表现
9 遗嘱和财产关系
10 死亡之特别情节
四 尼尔的类比概括和行动
五 尼尔的由此及彼的类比——不可思议的第3起类似
六 案件结局
七 《西方犯罪200年》的记载
案史003-2
[牵连并案经典]
无辜列农——杰姆斯·哈贝斯(集团)案(1991年)
一 无法解释:朱厄尔·列农·柯林斯之死
二 第1个关联:阿德里安·托马斯遭遇枪击的隐约提示
三 第2关联:马斯科吉县警察局的案件
四 第3个关联:
五 第4个关联:错——错——错
六 案件结局
七 简要分析
004 观察与推断
一 观察与知识背景
二 观察前导及诸推断要素
三 推断的方式
1 推理方式
2 直觉、灵感与想象
四 灵媒、巧合及专家解释
1 柯南道尔的解释
2 拉·别尔金的解释
3 李昌钰的解释
4 约翰·道格拉斯的解释
5 大千世界也有些奇怪的事
案史004-1
[推断·观察·想象:经典重建]
理查·克拉夫兹案(泛美航空小姐失踪案1986年)
一 案情背景
1 海伦失踪
2 对理查不利的信息
3 理查通过了测谎
4 马雷侦探的疑难
二 入手:李昌钰博士的推理与直觉
1 怎样发现七个小血点的——推断渗透观察
2 怎样发现尸体碎片的——直觉的引导
三 专业见解:李昌钰进一步的检验和推断
1 推断海伦的牙齿
2 推断尸体被切割
3 DNA推断
4 让人面面相觑的推断
5 电锯的检验和推断
6 头发的比对和推断
7 假牙架的检验和推断
8 指甲油的检验和推断
9 纤维的检验和推断
10 推断信件和人身指向
11 推断内裤纤维和指向
四 案情假说建立(警方确信)
五 经典陈述:想象重建
六 案件结局
案史004-2
[经典观察失误]
文琴佐·佩鲁贾案(《蒙拉·丽莎》失窃案1911年)
一 成败之间——贝蒂荣先生的偏见
二 《蒙娜·丽莎》失窃
三 贝蒂荣贻误破案——源于人体测定法的观察错误
四 有前科的文琴佐·佩鲁贾
五 《蒙娜·丽莎》被盗的事实真相
案史004-3
[更早的经典观察失误]
康斯坦茨娅·肯特案(1860年)
1 不可思议
2 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3 最后的结局
005 确证偏见
一 逻辑偏执——人性的固有弱点
二 确证偏见的病征和诊断
1 确证偏见的一般病征
2 从假设到假说——逻辑的审慎和保留
3 证伪与确证——逻辑地位平等
4 假说可以悬疑——并非必然可以确证
5 证伪的意义——知道犯了错误是进步
三 司法中的确证偏见
1 理论上的诱导
2 制度便利、职务错觉和内部压力
3 冤错与疑错的区别
案史005-1
[冤错经典]
阿道夫·贝克案(1896-1904年)
一 第1个到13个疑点
1 先生,我认识你!
2 索尔兹伯里勋爵
3 辨认
4 发了大财的人——用得着这小勾当吗?
5 匿名信
6 笔迹鉴定
7 天蓝色眼睛
8 讼棍在此
9 就是他,就是他……
10 我绝对没有罪——这句话仅仅是为了证明口音
二 第14个到20个疑点
1 十次申述减掉一个V字母
2 厄运再降——贝克这次知道跑了
3 格兰瑟姆法官产生了某些怀疑
4 天啊,原来是这一个:约翰·史密斯
三 亡羊补牢
1 《西方犯罪200年》的记载
2 新世纪的英国在愤怒——英国建立了刑事上诉法庭
3 简短提示
案史005-2
[疑错经典]
卡杜尔·梅亚威案(1962年)
一 疑错也是错
二 正当怀疑——但有种族偏见
三 证词对梅亚威不利——但有漏洞和矛盾
四 反面怀疑——逻辑弥补证据
五 裁判质疑——逻辑胜了,诉讼败了
六 简短评论
[附录]时事备考2000-2001年中国错案举要
1 杜培武杀人案
2 郜治卫、贾小勇、秦学堂强奸案
3 刘明河杀人案
4 王有恩杀人案
5 李化伟杀人案
006 合情推理
一 G·波利亚的合情推理
二 有体系的合情推理方法
1 合情推理的7种推证模式
2 竞争假说的消长模式
3 充分证据的实质变化模式
4 关于特例和反例的合情性思想
三 合情与严谨
案史006-1
[一个数学家推崇的合情经典]
托马斯·吉宁士案(1910年)
一 简单案情和意义提示
1 技术背景
2 黑勒之死
3 嫌凶落网,仅13分钟
4 案件的意义——没有绝对正确
二 调查细节与合情推理
1 子弹证据的合情论证
2 关于目击证词的合情推理
3 时间、地点、情状的合情推理
4 关于条件和先兆的合情推理
5 指纹证据的合情推理
6 关于可疑解释的合情推理
三 法庭判决分析
案史006-2
[英国案史第2·合情经典]
哈维·克里平案(1910年)
一 哈维·克里平案的意义
二 合情推理:行为与解释
1 避罪行为:说谎与突然失踪
2 动机:克里平和科拉的关系
3 逃避罪责的进一步证明:化装逃跑
4 同一认定:科拉尸体
5 死因证据:购毒和中毒死亡
三 结局和最后提示
007 无罪推定
一 无罪推定是诉诸无知——逻辑评价
1 逻辑定义
2 回避与暧昧
3 逻辑揭示
二 无罪推定符合价值公理——法律评价
1 逻辑理性
2 价值理性
三 有罪假设与无罪推定并不矛盾——探索心理及方法论提示
案史007-1
[抉择经典]
O·J·辛普森案(1994年)
一 世纪大案:背景·资料·逸事
1 辛普森案的数据档案
2 辛普森的律师及专家阵容
3 辛普森案控方人员
4 李昌钰与检察官玛霞的事后对话
5 关于辛普森案的民意调查
6 艾伦·德肖薇茨的故事
7 与警察“作对”的警察专家——李昌钰如是说
二 案情概要——1994年6月12日妮可和隆纳之死
三 控诉辛普森
四 合情论证与合理怀疑——刑事审判控辩对抗
五 控方的合情论证
1 物证
2 时间及活动背景
3 行为动机
六 辩方的合理怀疑
1 1995年1月23日肯尼斯·B·诺贝尔的预言
2 人格证据攻击
3 被害人的品格问题——暗示另外的假设
4 怀疑DNA的证据资格
5 质疑Contamination——证据污染之科学怀疑
6 质疑Coverup——对全面掩盖的信誉攻击
7 质疑Corruption——对警方腐败(种族偏见)的揭露
8 其他疑点
七 陪审团的判决:疑罪从无
[附录]即时评论(1996年)《“世纪审判案”述评——关于辛普森案的法律争议、警方焦点和案例学话题》
一 个案与法律改革
二 警学界应当关注辛普森案
1 证据污染
2 警方腐败
3 全面掩盖
三 辛普森案启发的案例学思考
1 综合案例与多学科分析
2 媒体与刑事案例
后记
Case History: Western Classics and Logic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