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宪法监督还一次都没有实施过,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以及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这就为我国目前建立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国究竟建立何种类型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的制度设计如何与现行体制实现对接,实践没有作出回答,在理论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这种状况不仅召唤政治家和实际工作者予以关注,也向理论界提出了挑战。
从我国宪法学界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宪法学者虽然
目录
目录
一、 宪法监督模式简介
二、 对宪法监督模式的评述
第二章 宪法监督的主体
第一节 宪法监督权力的来源
一、 关于宪法监督权力来源的学说
二、 宪法监督权力来源观评判
三、 宪法监督权力来源之我见
第二节 宪法监督主体的权力
一、 固有权力
二、 实质性权力
前言
三、 程序性权力
第三节 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一、 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 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现实基础
三、 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第三章 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立宪的基本目的
一、 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一: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二、 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对象
第一章 导论
一、 国家机关
二、 组织
三、 特定个人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内容
一、 规范性文件
二、 特定个人的行为
三、 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
四、 选举争讼
五、 国际条约
第四章 宪法监督的标准
第一节 宪法监督的概念
第一节 宪法监督标准概说
第二节 确立宪法监督标准的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二、 文本主义原则
三、 发展原则
四、 普遍性原则
五、 特殊性原则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形式标准
一、 程序越权标准
二、 回避标准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必要性
三、 平等保护标准
四、 准确性标准
五、 转委托标准
第四节 宪法监督的实质标准
一、 同一性标准
二、 统一性标准
三、 合理性标准
四、 目的性标准
五、 协调性标准
六、 伸缩性标准
一、 宪法具有法律性
七、 利益衡量标准
第五章 宪法监督的程序
第一节 宪法监督程序概述
一、 宪法监督程序的定义
二、 宪法监督程序与宪法程序、普通诉讼程序的比较
三、 复合宪法监督程序的特征
第二节 提起与受理
一、 提起
二、 受理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方式
二、 宪法是高级法
一、 各国宪法监督方式概况
二、 复合宪法监督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审议程序
一、 各国审议程序概况
二、 复合宪法监督的审议程序
第六章 宪法监督的效力
第一节 宪法监督效力概述
一、 宪法监督效力的定义
二、 宪法监督效力的依据
第二节 复合宪法监督的效力
三、 宪法具有发展性
一、 时间效力
二、 空间效力
三、 对象效力
四、 事项效力
第七章 建立和健全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一、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
二、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问题
三、 宪法监督制度问题的成因
第二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展望
第三节 宪法监督模式的比较与评述
一、 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低级阶段
二、 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中级阶段
三、 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高级阶段
参考书目
后记
一、 宪法监督模式简介
二、 对宪法监督模式的评述
第二章 宪法监督的主体
第一节 宪法监督权力的来源
一、 关于宪法监督权力来源的学说
二、 宪法监督权力来源观评判
三、 宪法监督权力来源之我见
第二节 宪法监督主体的权力
一、 固有权力
二、 实质性权力
前言
三、 程序性权力
第三节 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一、 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 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现实基础
三、 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第三章 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立宪的基本目的
一、 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一: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二、 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对象
第一章 导论
一、 国家机关
二、 组织
三、 特定个人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内容
一、 规范性文件
二、 特定个人的行为
三、 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
四、 选举争讼
五、 国际条约
第四章 宪法监督的标准
第一节 宪法监督的概念
第一节 宪法监督标准概说
第二节 确立宪法监督标准的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二、 文本主义原则
三、 发展原则
四、 普遍性原则
五、 特殊性原则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形式标准
一、 程序越权标准
二、 回避标准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必要性
三、 平等保护标准
四、 准确性标准
五、 转委托标准
第四节 宪法监督的实质标准
一、 同一性标准
二、 统一性标准
三、 合理性标准
四、 目的性标准
五、 协调性标准
六、 伸缩性标准
一、 宪法具有法律性
七、 利益衡量标准
第五章 宪法监督的程序
第一节 宪法监督程序概述
一、 宪法监督程序的定义
二、 宪法监督程序与宪法程序、普通诉讼程序的比较
三、 复合宪法监督程序的特征
第二节 提起与受理
一、 提起
二、 受理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方式
二、 宪法是高级法
一、 各国宪法监督方式概况
二、 复合宪法监督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审议程序
一、 各国审议程序概况
二、 复合宪法监督的审议程序
第六章 宪法监督的效力
第一节 宪法监督效力概述
一、 宪法监督效力的定义
二、 宪法监督效力的依据
第二节 复合宪法监督的效力
三、 宪法具有发展性
一、 时间效力
二、 空间效力
三、 对象效力
四、 事项效力
第七章 建立和健全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一、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
二、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问题
三、 宪法监督制度问题的成因
第二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展望
第三节 宪法监督模式的比较与评述
一、 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低级阶段
二、 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中级阶段
三、 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高级阶段
参考书目
后记
宪法监督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