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变截面桩是在沿袭了几千年的等截面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桩基技术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由于变截面桩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拔承载力,因而在工程中多有用之,并成为当代桩基技术的新课题和前沿课题。
变截面桩的类型较多,为了系统、全面地论述变截面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本书选择了新型挤扩支盘桩作为代表,介绍变截面桩的主要类型、变截面桩与等截面桩的区别、施工工艺、承载力计算、设计依据以及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全书内容以实测资料为依据,以理论计算为根本,以数值仿真为技术,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变截面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以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
本书共有8章,内容包括变截面桩总论、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机理、孔穴扩张理论、承载力理论、沉降量计算、破坏机理、数值仿真计算和优化设计等。
本书可供从事桩基工程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以及研究生参考。
目录
1 变截面桩总论
§1.1 变截面桩的类型
1.1.1 扩径变截面桩
1.1.2 锥形桩
1.1.3 扩底桩
1.1.4 爆扩桩&(1
1.1.5 挤扩支盘桩
1.1.6 带翼桩
§1.2 变截面桩的工作性能&(1
1.2.1 变截面与扩径桩的受力特性
1.2.2 扩底桩的受力特性&(1
1.2.3 挤扩支盘桩的受力特性
1.2.4 变截面桩的抗拔性能
参考文献
2 变截面桩的典型代表——支盘桩的成桩机理
§2.1 支盘桩的成桩机理
§2.2 挤扩支盘桩的施工设备及施工工序
§2.3 支盘桩的挤扩作用及挤密效应
2.3.1 挤密效应
2.3.2 “拱”效应
§2.4 挤扩支盘桩与其他变截面桩的区别
2.4.1 变截面桩的特性
2.4.2 支盘桩与其他变截面桩的差异
§2.5 支盘桩的经济效益评价
3 孔穴扩张理论
§3.1 概述
§3.2 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3.2.1 基于变形控制的球形孔扩张的基本方程
3.2.2 球形孔扩张问题弹性变形阶段解
3.2.3 Tresca材料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
§3.3 用球形孔扩张理论估算扩孔挤压效应
3.3.1 用球形孔扩张理论计算径向压力
3.3.2 工程实例计算
§3.4 挤扩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
3.4.1 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
3.4.2 孔隙水压力消散理论
4 承载力理论
§4.1 竖向荷载传递性状
4.1.1 静载试验及轴力传递特征
4.1.2 支盘端承力性状
4.1.3 桩侧摩阻力性状
4.1.4 桩端阻力性状
4.1. 5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支盘端承力综合分析
4.1. 6分析与结论
§4.2 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的计算
4.2. 1荷载传递函数法
4.2.2 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单桩承载力
4.2.3 实例分析
§4.3 群桩承载力的计算
4.3.1 群桩效应
4.3.2 群桩承载力的计算
§4.4 挤扩支盘桩的抗拔性能及其抗拔力的计算
4.4.1 支盘桩的抗拔性能
4.4.2 破坏模式及机理
4.4.3 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5 沉降量计算
§5.1 概述
§5.2 单桩沉降量的计算
§5.3 群桩沉降量的计算
5.3.1 概述
5.3.2 沉降量计算
6 破坏机理
§6.1 单桩的破坏模式
§6.2 支盘桩的破坏模式
6.2.1 桩身强度的破坏
6.2.2 桩周土体的破坏
7 数值仿真计算
§7.1 概述
§7.2 力学模型
7.2.1 模型的建立
7.2.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7.3 模拟成果分析
7.3.1 位移场分析
7.3.2 应力场分析
7.3.3 对支盘桩破坏模式的分析
§7.4 小结
8 优化设计
§8.1 支盘桩的系统分析
§8.2 最佳盘间距、桩间距
§8.3 最佳支盘形状及支与盘的承载力对比
§8.4 支盘数、承载力可调性及承载力经验公式中修正系数的确定
§8.5 影响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适用条件
8.5.1 影响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8.5.2 支盘桩的适用条件
§8.6 实例分析
8.6.1 荷载与沉降的关系
8.6.2 荷载传递特性
8.6.3 桩顶与桩端沉降的关系
§1.1 变截面桩的类型
1.1.1 扩径变截面桩
1.1.2 锥形桩
1.1.3 扩底桩
1.1.4 爆扩桩&(1
1.1.5 挤扩支盘桩
1.1.6 带翼桩
§1.2 变截面桩的工作性能&(1
1.2.1 变截面与扩径桩的受力特性
1.2.2 扩底桩的受力特性&(1
1.2.3 挤扩支盘桩的受力特性
1.2.4 变截面桩的抗拔性能
参考文献
2 变截面桩的典型代表——支盘桩的成桩机理
§2.1 支盘桩的成桩机理
§2.2 挤扩支盘桩的施工设备及施工工序
§2.3 支盘桩的挤扩作用及挤密效应
2.3.1 挤密效应
2.3.2 “拱”效应
§2.4 挤扩支盘桩与其他变截面桩的区别
2.4.1 变截面桩的特性
2.4.2 支盘桩与其他变截面桩的差异
§2.5 支盘桩的经济效益评价
3 孔穴扩张理论
§3.1 概述
§3.2 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3.2.1 基于变形控制的球形孔扩张的基本方程
3.2.2 球形孔扩张问题弹性变形阶段解
3.2.3 Tresca材料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
§3.3 用球形孔扩张理论估算扩孔挤压效应
3.3.1 用球形孔扩张理论计算径向压力
3.3.2 工程实例计算
§3.4 挤扩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
3.4.1 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
3.4.2 孔隙水压力消散理论
4 承载力理论
§4.1 竖向荷载传递性状
4.1.1 静载试验及轴力传递特征
4.1.2 支盘端承力性状
4.1.3 桩侧摩阻力性状
4.1.4 桩端阻力性状
4.1. 5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支盘端承力综合分析
4.1. 6分析与结论
§4.2 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的计算
4.2. 1荷载传递函数法
4.2.2 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单桩承载力
4.2.3 实例分析
§4.3 群桩承载力的计算
4.3.1 群桩效应
4.3.2 群桩承载力的计算
§4.4 挤扩支盘桩的抗拔性能及其抗拔力的计算
4.4.1 支盘桩的抗拔性能
4.4.2 破坏模式及机理
4.4.3 抗拔承载力的计算
5 沉降量计算
§5.1 概述
§5.2 单桩沉降量的计算
§5.3 群桩沉降量的计算
5.3.1 概述
5.3.2 沉降量计算
6 破坏机理
§6.1 单桩的破坏模式
§6.2 支盘桩的破坏模式
6.2.1 桩身强度的破坏
6.2.2 桩周土体的破坏
7 数值仿真计算
§7.1 概述
§7.2 力学模型
7.2.1 模型的建立
7.2.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7.3 模拟成果分析
7.3.1 位移场分析
7.3.2 应力场分析
7.3.3 对支盘桩破坏模式的分析
§7.4 小结
8 优化设计
§8.1 支盘桩的系统分析
§8.2 最佳盘间距、桩间距
§8.3 最佳支盘形状及支与盘的承载力对比
§8.4 支盘数、承载力可调性及承载力经验公式中修正系数的确定
§8.5 影响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适用条件
8.5.1 影响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8.5.2 支盘桩的适用条件
§8.6 实例分析
8.6.1 荷载与沉降的关系
8.6.2 荷载传递特性
8.6.3 桩顶与桩端沉降的关系
变截面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