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电磁兼容性概论
一、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
1.电磁兼容性概念
2.电磁兼容性常用名词术语
3.电磁干扰效应
二、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三、频谱管理
四、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1.标准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国内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3.国外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4.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的发展趋向
五、电磁兼容性领域的发展
1.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领域
2.电磁兼容性的新技术领域
3.电磁兼容性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第二章 电磁干扰源性质与传输
一、电磁干扰源
1.自然干扰源
2.人为干扰源
二、大气中的无线电噪声
三、电磁环境和人为辐射源
1.人为辐射源的数学模式
2.人工接收机
四、耦合通道与敏感体
1.耦合通道
2.敏感体
第三章 传导干扰及其性质
一、引言
二、传导干扰的一般性质
1.频谱
2.幅度
3.波形
4.出现率
三、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
1.低频域传输线路
2.低频域的集中参数电路
3.高频域的分布参数电路
4.线间电压和对地电压,共模干扰与异模干扰
四、传导干扰电耦合途径
1.电路性干扰的物理模型
2.电路性干扰的抑制方法简介
3.电容性干扰的物理模型
4.电容性干扰的抑制方法简介
五、磁耦合干扰
1.磁耦合干扰的物理模型
2.抑制磁耦干扰的措施简介
六、电路性干扰的实例和计算
七、电容性干扰的实例和计算
八、磁耦合干扰的实例和计算
第四章 辐射干扰及其危害
一、辐射干扰源及其场区划分
1.电偶极子辐射
2.场区划分
3.磁偶极子(磁流元)的辐射
二、辐射干扰的物理模型
1.辐射干扰的物理模型
2.高阻抗场与低阻抗场
3.减少辐射干扰的措施
三、电磁辐射对电路产生的共模干扰
四、电磁辐射对电路产生的异模干扰
五、同轴电缆的辐射
六、外导线及地回路产生的辐射
七、长载流导线的磁场
八、地回路耦合干扰
1.地回路耦合一般分析
2.实例计算
九、输电线与电源系统的耦合干扰
1.电源系统的共模干扰
2.电源系统的异模干扰
十、电磁脉冲辐射干扰
1.电子设备系统产生的电磁脉冲干扰
2.雷电电磁脉冲干扰
3.核电磁脉冲干扰
十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1.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2.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3.电磁辐射对电爆武备的危害
4.电磁辐射对燃油的危害
第五章 电磁干扰的抑制
一、接地与搭接
1.概述
2.电路和系统接地方法的选择
3.地线回路中的干扰及抑制技术
4.电缆屏蔽体的接地
5.搭接
二、屏蔽
2.电屏蔽
3.磁屏蔽
4.电磁屏蔽
5.几种实用屏蔽技术
6.电磁屏蔽设计要点
三、滤波
1.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
2.几种常用滤波器的原理和构成
3.滤波器的选择和使用
第六章 电磁兼容性设计与分析
一、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参数
1.敏感门限值
2.电磁兼容性安全系数
3.敏感度30dB~70dB设计准则
4.费效比
5.电磁敏感度
6.电磁发射
三、影响电磁兼容性的发射设备特性及其模型
2.发射机设备特性与模型
四、影响电磁兼容性的天线装置特性及其模型
2.有意辐射区与无意辐射区
3.发射天线一接收天线对的配置
五、影响电磁兼容性的传播特性及其模型
1.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模型
2.衰减因子A
六、影响电磁兼容性的接收设备特性及其模型
2.接收机通道模型
3.接收机的阻塞、交叉失真和互调模型
七、电磁兼容性设计和分析方法
1.确定法
2.概率法
第七章 电磁干扰预测
一、干扰预测模型
1.干扰预测分析的基本思想
2.干扰预测数学模型
二、电磁干扰预测范畴
三、干扰预测程序(IPP—1)
四、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和分析
1.发射机对周围接收机的干扰效应(第一干扰预测方程)
2.接收机对发射源干扰信号的响应(第二干扰预测方程)
五、多级预测实例
1.四种发射与响应对
六、系统内部电磁干扰预测与分析
2.系统内部EMI预测流程图
七、系统内部EMI预测实例
1.第一次试算运行分析
2.电磁兼容性调整措施(多次运行分析)
第八章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
一、概述
1.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
2.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极限值和单位
3.测试场地
二、常用测试设备
1.电磁干扰测量仪
2.频谱分析仪/电磁干扰接收机
3.人工电源网络
4.亥姆霍兹线圈
5.电流探头
6.平行板线
7.横电磁波传输室
三、电兹兼容性试验用天线
1.电磁兼容性试验用天线的特点
2.各种天线简介
四、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量
1.测试频率和工作状态
2.传导发射测量
3.传导敏感度测量
4.辐射发射测量
5.辐射敏感度测量
6.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自动测试技术简介
附录:习题
参考文献
一、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
1.电磁兼容性概念
2.电磁兼容性常用名词术语
3.电磁干扰效应
二、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三、频谱管理
四、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1.标准和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国内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3.国外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4.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的发展趋向
五、电磁兼容性领域的发展
1.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领域
2.电磁兼容性的新技术领域
3.电磁兼容性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第二章 电磁干扰源性质与传输
一、电磁干扰源
1.自然干扰源
2.人为干扰源
二、大气中的无线电噪声
三、电磁环境和人为辐射源
1.人为辐射源的数学模式
2.人工接收机
四、耦合通道与敏感体
1.耦合通道
2.敏感体
第三章 传导干扰及其性质
一、引言
二、传导干扰的一般性质
1.频谱
2.幅度
3.波形
4.出现率
三、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
1.低频域传输线路
2.低频域的集中参数电路
3.高频域的分布参数电路
4.线间电压和对地电压,共模干扰与异模干扰
四、传导干扰电耦合途径
1.电路性干扰的物理模型
2.电路性干扰的抑制方法简介
3.电容性干扰的物理模型
4.电容性干扰的抑制方法简介
五、磁耦合干扰
1.磁耦合干扰的物理模型
2.抑制磁耦干扰的措施简介
六、电路性干扰的实例和计算
七、电容性干扰的实例和计算
八、磁耦合干扰的实例和计算
第四章 辐射干扰及其危害
一、辐射干扰源及其场区划分
1.电偶极子辐射
2.场区划分
3.磁偶极子(磁流元)的辐射
二、辐射干扰的物理模型
1.辐射干扰的物理模型
2.高阻抗场与低阻抗场
3.减少辐射干扰的措施
三、电磁辐射对电路产生的共模干扰
四、电磁辐射对电路产生的异模干扰
五、同轴电缆的辐射
六、外导线及地回路产生的辐射
七、长载流导线的磁场
八、地回路耦合干扰
1.地回路耦合一般分析
2.实例计算
九、输电线与电源系统的耦合干扰
1.电源系统的共模干扰
2.电源系统的异模干扰
十、电磁脉冲辐射干扰
1.电子设备系统产生的电磁脉冲干扰
2.雷电电磁脉冲干扰
3.核电磁脉冲干扰
十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1.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2.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3.电磁辐射对电爆武备的危害
4.电磁辐射对燃油的危害
第五章 电磁干扰的抑制
一、接地与搭接
1.概述
2.电路和系统接地方法的选择
3.地线回路中的干扰及抑制技术
4.电缆屏蔽体的接地
5.搭接
二、屏蔽
2.电屏蔽
3.磁屏蔽
4.电磁屏蔽
5.几种实用屏蔽技术
6.电磁屏蔽设计要点
三、滤波
1.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
2.几种常用滤波器的原理和构成
3.滤波器的选择和使用
第六章 电磁兼容性设计与分析
一、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参数
1.敏感门限值
2.电磁兼容性安全系数
3.敏感度30dB~70dB设计准则
4.费效比
5.电磁敏感度
6.电磁发射
三、影响电磁兼容性的发射设备特性及其模型
2.发射机设备特性与模型
四、影响电磁兼容性的天线装置特性及其模型
2.有意辐射区与无意辐射区
3.发射天线一接收天线对的配置
五、影响电磁兼容性的传播特性及其模型
1.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模型
2.衰减因子A
六、影响电磁兼容性的接收设备特性及其模型
2.接收机通道模型
3.接收机的阻塞、交叉失真和互调模型
七、电磁兼容性设计和分析方法
1.确定法
2.概率法
第七章 电磁干扰预测
一、干扰预测模型
1.干扰预测分析的基本思想
2.干扰预测数学模型
二、电磁干扰预测范畴
三、干扰预测程序(IPP—1)
四、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和分析
1.发射机对周围接收机的干扰效应(第一干扰预测方程)
2.接收机对发射源干扰信号的响应(第二干扰预测方程)
五、多级预测实例
1.四种发射与响应对
六、系统内部电磁干扰预测与分析
2.系统内部EMI预测流程图
七、系统内部EMI预测实例
1.第一次试算运行分析
2.电磁兼容性调整措施(多次运行分析)
第八章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
一、概述
1.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
2.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极限值和单位
3.测试场地
二、常用测试设备
1.电磁干扰测量仪
2.频谱分析仪/电磁干扰接收机
3.人工电源网络
4.亥姆霍兹线圈
5.电流探头
6.平行板线
7.横电磁波传输室
三、电兹兼容性试验用天线
1.电磁兼容性试验用天线的特点
2.各种天线简介
四、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量
1.测试频率和工作状态
2.传导发射测量
3.传导敏感度测量
4.辐射发射测量
5.辐射敏感度测量
6.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自动测试技术简介
附录:习题
参考文献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heory and desig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