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该书以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大众传播媒介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结合作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从媒介批评的定义和基本属性入手,依次探讨了媒介批评的起源、理论、标准与方法,并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和中国当代的媒介批评予以评析,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的途径。该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对于媒介批评教研和新闻阅评、评报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关专家认为该书“填补了我国新闻传播学上的一项空白,也增添了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媒介批评概说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定义探讨
一 概念释义
二 诸种定义评析
三 媒介批评的定义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属性
一 媒介批评的本质和特性
二 媒介批评的对象、任务和功能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类型及特点
一 从层次上分
二 从批评对象上分
三 从批评内容分
四 从批评主体分
第四节 媒介批评的实现及异化
一 媒介批评的实现过程
二 媒介批评的异化
第五节 媒介批评人的修养
一 宏深的思想
二 广博新颖的知识
三 坚持真理的勇气
四 严谨科学的批评态度
五 审美能力
第二章 媒介批评溯源
第一节 西方媒介批评的源头
一 西方媒介批评的起源
二 媒介批评人溯源
三 西方的媒介批评团体
四 美国媒介批评的模式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马列主义媒介批评的起源
一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媒介批评的先驱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媒介批评观
第三节 我国媒介批评的萌芽
一 我国媒介批评的萌芽
二 梁启超的媒介批评实践
三 李大钊的媒介批评实践
四 邹韬奋的媒介批评实践
第三章 西方媒介批评理论透视
第一节 传播批判理论评析
一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二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三 霍尔的当代文化研究
四 阿特休尔的批判模式
五 传播批判理论评析
第二节 传播科技批判理论评析
一 传播科技发展的轨迹
二 传播科技批判理论
三 媒介帝国主义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
第一节 媒介批评标准确立的原则
一 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统一性
二 在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客观性
三 在动态与静态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动态性
第二节 影响媒介批评标准设立的因素
一 受众
二 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和社会权威人士
三 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
四 媒介文化氛围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标准探讨
一 政治标准
二 业务标准
三 受众标准
四 效益标准
五 不足取的“双重标准”
第五章 媒介批评的方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方法
一 阶级分析法
二 矛盾分析法
第二节 内容分析方法
一 内容分析方法的定义
二 内容分析方法的历史
三 内容分析方法的分类
四 内容分析方法的步骤
五 内容分析方法的局限
第三节 参与观察法
一 参与观察法的特点
二 参与观察法的类型
三 参与观察法的效度和信度
第四节 比较分析的方法
一 比较分析方法的定义和类型
二 比较分析方法的作用
三 比较分析方法的原则
第五节 受众-反馈批评方法
一 概念界说
二 在媒介批评中的重要性
三 受众调查
四 受众-反馈批评方法评析
第六章 中国当代媒介批评评析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媒介批评:历史的考察
一 注重宏观的媒介批评
二 与革命斗争实际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
三 重视媒介的自我批评和受众的批评
四 媒介批评组织始终没有形成
五 在“反右”和“文革”中异化为批判
六 “文革”时期出现特殊的媒介批评形式
第二节 新时期的媒介批评:现实的评点
一 媒介批评和受众调查受到重视
二 媒介批评总体状况的“少而浅”
三 媒介批评的科学性不足
四 媒介批评的分布不平衡
五 专门的媒介批评机构尚未出现
第七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
第一节 命题的提出
一 新闻媒介系统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社会主义传播事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要求
三 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要求
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
第二节 建立媒介批评学的现实条件评估
一 媒介批评的论、史、方法系统尚未形成
二 理想的媒介批评环境尚未出现
第三节 怎样建立媒介批评学
一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借鉴西方的批评理论
二 以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
三 确立建设性的原则
四 加紧培育媒介批评人才
参考书目
后记
yVx
绪论
第一章 媒介批评概说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定义探讨
一 概念释义
二 诸种定义评析
三 媒介批评的定义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属性
一 媒介批评的本质和特性
二 媒介批评的对象、任务和功能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类型及特点
一 从层次上分
二 从批评对象上分
三 从批评内容分
四 从批评主体分
第四节 媒介批评的实现及异化
一 媒介批评的实现过程
二 媒介批评的异化
第五节 媒介批评人的修养
一 宏深的思想
二 广博新颖的知识
三 坚持真理的勇气
四 严谨科学的批评态度
五 审美能力
第二章 媒介批评溯源
第一节 西方媒介批评的源头
一 西方媒介批评的起源
二 媒介批评人溯源
三 西方的媒介批评团体
四 美国媒介批评的模式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马列主义媒介批评的起源
一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媒介批评的先驱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媒介批评观
第三节 我国媒介批评的萌芽
一 我国媒介批评的萌芽
二 梁启超的媒介批评实践
三 李大钊的媒介批评实践
四 邹韬奋的媒介批评实践
第三章 西方媒介批评理论透视
第一节 传播批判理论评析
一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二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三 霍尔的当代文化研究
四 阿特休尔的批判模式
五 传播批判理论评析
第二节 传播科技批判理论评析
一 传播科技发展的轨迹
二 传播科技批判理论
三 媒介帝国主义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
第一节 媒介批评标准确立的原则
一 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统一性
二 在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客观性
三 在动态与静态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动态性
第二节 影响媒介批评标准设立的因素
一 受众
二 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和社会权威人士
三 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
四 媒介文化氛围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标准探讨
一 政治标准
二 业务标准
三 受众标准
四 效益标准
五 不足取的“双重标准”
第五章 媒介批评的方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方法
一 阶级分析法
二 矛盾分析法
第二节 内容分析方法
一 内容分析方法的定义
二 内容分析方法的历史
三 内容分析方法的分类
四 内容分析方法的步骤
五 内容分析方法的局限
第三节 参与观察法
一 参与观察法的特点
二 参与观察法的类型
三 参与观察法的效度和信度
第四节 比较分析的方法
一 比较分析方法的定义和类型
二 比较分析方法的作用
三 比较分析方法的原则
第五节 受众-反馈批评方法
一 概念界说
二 在媒介批评中的重要性
三 受众调查
四 受众-反馈批评方法评析
第六章 中国当代媒介批评评析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媒介批评:历史的考察
一 注重宏观的媒介批评
二 与革命斗争实际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
三 重视媒介的自我批评和受众的批评
四 媒介批评组织始终没有形成
五 在“反右”和“文革”中异化为批判
六 “文革”时期出现特殊的媒介批评形式
第二节 新时期的媒介批评:现实的评点
一 媒介批评和受众调查受到重视
二 媒介批评总体状况的“少而浅”
三 媒介批评的科学性不足
四 媒介批评的分布不平衡
五 专门的媒介批评机构尚未出现
第七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
第一节 命题的提出
一 新闻媒介系统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社会主义传播事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要求
三 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要求
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
第二节 建立媒介批评学的现实条件评估
一 媒介批评的论、史、方法系统尚未形成
二 理想的媒介批评环境尚未出现
第三节 怎样建立媒介批评学
一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借鉴西方的批评理论
二 以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
三 确立建设性的原则
四 加紧培育媒介批评人才
参考书目
后记
yVx
Media Criticism:Origins, Criterions and Methods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