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数字解读2008抗震救灾》主要内容:这是怎样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这是怎样的大爱与坚强?这是怎样的凝聚力和奋发力?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此做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地震发生后,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与灾区人民共同经历着这一切,关注着这一切,为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起,我们便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抗震救灾各方面的情况,梳理每天抗震救灾指挥部向全国发布的方方面面的数字通报,点点滴滴解读,结集成册,以寄托对四川在2008年发生的这场特大震灾和遇难同胞的哀思。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第一时间”里的大决策
一、 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
1. 时间在这一刻定格
2. 8.0级地震能量释放有多大?
3. 地震由印度板块俯冲与亚洲板块的阻挡造成
二、 震后2小时候12分: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
1. “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2.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3. “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4. “你放心,政府会管你们的”
5. 抗震救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6. 在处理堰塞湖现场,温总理说:“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
7. 成立9个工作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由应急到有计划全面展开
三、 心系灾区:胡锦涛主席4次到现场视察,6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领导救灾工作
1. 震后1个小时,胡锦涛主席发出“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
2. “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全国人民一定会铭记你们的功绩!”
3. “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4. 胡锦涛登上废墟同救援人员一起振臂高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5. “靠两条腿也要走到各村”
6. “一定要确保救灾帐篷的质量,让受灾群众用上安全结实的帐篷
7. 抓紧救治伤病群众,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四、 灾害突袭:国家各部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
五、 在第一时间里: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发出指令
1. 震后14分钟,紧急发出第一道指令
2. 震后108小时,家人来电设为“拒接”
3. 震后第8天,抗震救灾指挥组依然忙碌
4. 军交运输系统启动应急机制
第二章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生死大营救
一、 灾难降临那一刻的生死抉择
1. 最坚强的女民警
2.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 “最牛气的校长”
4. 生命的延续、爱的传承
5. 组成临时党支部,69名战士就地开展救援
6. “马上找人组织救护队”
7. 把生还希望留给他人
二、 争分夺秒,血脉相连
1. 急救队36小时救出33人
2. 北京公安消防总队3天救出被困群众600人
3. 奔袭16小时救出8个生命
4. 唐山13义士:辗转千里奔灾区
5. “999”救援队每天工作20小时
6. 受困20天的矿工被香港飞行队救护
7. 北京百姓、学生街头排起“献血长龙”
8. 千里大转运
9. 救援之“最”
10. “生命极限”——被埋废墟100小时后的获救者们
11. “我不能报答你们,但我的儿孙可以”
三、 军民鱼水,大爱如歌
1.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2. 武警父子兵痛失亲人 救援群众连续夺战180小时
3. 救援人员几次累晕,仍坚持:“我少休息1分钟,能多救出1个人”
4. 5000米高空“天降神兵”
5. 90公里徒步强行军进入震中心汶川
6. 5月18日部队挺进405个村庄
7. 4000米高山救藏民
8. 战士从休克中醒来第一句话是:“不能给部队丢脸,我要回去继续投入战斗!”
9. 战士驾驶生命之舟4天未曾合眼
10. 敬礼娃娃——感动中国
第三章 14.6万官兵救援大行动
一、 万分火急,10万大军迅速集结
1. 从训练场到抗震救灾现场
2. 争分夺秒,改铁路输送为空运
3. 七大军区官兵和武警部队日夜兼程、奔赴灾区
二、 14.6万大军统一指挥、协同行动
1. 网状的三级指挥机构
2. 17颗自主研制的卫星成为指挥部的“眼睛”
三、 多军兵种联合行动
1. 运输机部队超强度出动
2. 空降兵克难破险
3. 工程部队专业分队抗震救灾显威
4. 工兵团利用专业技术抢险救灾
5. 2000余名防化兵执行核化应急救援
6. 解放军医疗覆盖灾区受灾点
四、 军区联勤为灾区部队提供有力支援
1. 启动应急机制全力保障救灾一线需要
2. 在同一帐篷里办公,打破部门建制,随时协调
3. “我们锅炉和灶台,到了凌晨之后才会停歇,清晨4点钟又开始运转。”
五、 “十八般”兵器装备各显神通
1. 运输机:军队机动、运送物架起空中走廊
2. 直升机:深出峡谷中不可替代的救援工具
3. 陆地水上各种车舟
4. 82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炮击唐家山
5. 气象卫星密切监控
6. 海事冲锋舟
7. 门渡
8. 战勤装备:让受重伤的灾民生命有保障
9. 通讯装备:灾害现场和外界通联的信息桥梁
六、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 “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兵!”
2. 野战手术室里一周做了100余台手术
3. “我亲眼看见很多战士救灾的时候吃野菜、喝山水”
4. 92734号雄鹰永诀蓝天
5. 军代表奔波2000多余公里采购救灾物资过劳猝死
6. 战士在灾区劳累过度猝死被追记一等功
7. 困难面前有“铁军”,“铁军”面前无困难
8. 弧军奋战的12勇士
9. “10朵金花”战汶川
10. 三闯“鬼门关”
七、 回望抗震救灾中展示的我军战斗力
1. 现代化装备是军队行动的重要保障
2. 快速反应能力有了较强的提升
3. 陆航是应急行动的中坚力量
4. 抗震救灾军队大行动给我军建设的启示
第四章 抗震救灾10个“第一次”大解读
一、 全国第一次启动一级救灾响应
二、 第一次大规模实施空降空运救灾
三、 志愿者第一次大规模参与救灾
四、 第一次成功处理巨型地震堰塞湖险情
五、 国内外捐助款物第五次突破500亿元
1. 国内各省市第一时间捐赠主要情况
2. 像战争年代支前那样支援救灾
3. “特殊党费”彰显党性光辉
4. 国际援助
5. 跨国公司的捐助
六、 第一次大规模实施对口支援救灾重建
七、 第一次专门为地震灾后重建制订国务院条例
八、 第一次举国为平民哀悼
九、 第一次震撼世界的信息透明
十、 国外救援队第一次参与地震救援
附录:汶川地震大事记
第一章 “第一时间”里的大决策
一、 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
1. 时间在这一刻定格
2. 8.0级地震能量释放有多大?
3. 地震由印度板块俯冲与亚洲板块的阻挡造成
二、 震后2小时候12分: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
1. “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2.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3. “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4. “你放心,政府会管你们的”
5. 抗震救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6. 在处理堰塞湖现场,温总理说:“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
7. 成立9个工作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由应急到有计划全面展开
三、 心系灾区:胡锦涛主席4次到现场视察,6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领导救灾工作
1. 震后1个小时,胡锦涛主席发出“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
2. “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全国人民一定会铭记你们的功绩!”
3. “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4. 胡锦涛登上废墟同救援人员一起振臂高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5. “靠两条腿也要走到各村”
6. “一定要确保救灾帐篷的质量,让受灾群众用上安全结实的帐篷
7. 抓紧救治伤病群众,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四、 灾害突袭:国家各部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
五、 在第一时间里: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发出指令
1. 震后14分钟,紧急发出第一道指令
2. 震后108小时,家人来电设为“拒接”
3. 震后第8天,抗震救灾指挥组依然忙碌
4. 军交运输系统启动应急机制
第二章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生死大营救
一、 灾难降临那一刻的生死抉择
1. 最坚强的女民警
2.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 “最牛气的校长”
4. 生命的延续、爱的传承
5. 组成临时党支部,69名战士就地开展救援
6. “马上找人组织救护队”
7. 把生还希望留给他人
二、 争分夺秒,血脉相连
1. 急救队36小时救出33人
2. 北京公安消防总队3天救出被困群众600人
3. 奔袭16小时救出8个生命
4. 唐山13义士:辗转千里奔灾区
5. “999”救援队每天工作20小时
6. 受困20天的矿工被香港飞行队救护
7. 北京百姓、学生街头排起“献血长龙”
8. 千里大转运
9. 救援之“最”
10. “生命极限”——被埋废墟100小时后的获救者们
11. “我不能报答你们,但我的儿孙可以”
三、 军民鱼水,大爱如歌
1.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2. 武警父子兵痛失亲人 救援群众连续夺战180小时
3. 救援人员几次累晕,仍坚持:“我少休息1分钟,能多救出1个人”
4. 5000米高空“天降神兵”
5. 90公里徒步强行军进入震中心汶川
6. 5月18日部队挺进405个村庄
7. 4000米高山救藏民
8. 战士从休克中醒来第一句话是:“不能给部队丢脸,我要回去继续投入战斗!”
9. 战士驾驶生命之舟4天未曾合眼
10. 敬礼娃娃——感动中国
第三章 14.6万官兵救援大行动
一、 万分火急,10万大军迅速集结
1. 从训练场到抗震救灾现场
2. 争分夺秒,改铁路输送为空运
3. 七大军区官兵和武警部队日夜兼程、奔赴灾区
二、 14.6万大军统一指挥、协同行动
1. 网状的三级指挥机构
2. 17颗自主研制的卫星成为指挥部的“眼睛”
三、 多军兵种联合行动
1. 运输机部队超强度出动
2. 空降兵克难破险
3. 工程部队专业分队抗震救灾显威
4. 工兵团利用专业技术抢险救灾
5. 2000余名防化兵执行核化应急救援
6. 解放军医疗覆盖灾区受灾点
四、 军区联勤为灾区部队提供有力支援
1. 启动应急机制全力保障救灾一线需要
2. 在同一帐篷里办公,打破部门建制,随时协调
3. “我们锅炉和灶台,到了凌晨之后才会停歇,清晨4点钟又开始运转。”
五、 “十八般”兵器装备各显神通
1. 运输机:军队机动、运送物架起空中走廊
2. 直升机:深出峡谷中不可替代的救援工具
3. 陆地水上各种车舟
4. 82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炮击唐家山
5. 气象卫星密切监控
6. 海事冲锋舟
7. 门渡
8. 战勤装备:让受重伤的灾民生命有保障
9. 通讯装备:灾害现场和外界通联的信息桥梁
六、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 “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兵!”
2. 野战手术室里一周做了100余台手术
3. “我亲眼看见很多战士救灾的时候吃野菜、喝山水”
4. 92734号雄鹰永诀蓝天
5. 军代表奔波2000多余公里采购救灾物资过劳猝死
6. 战士在灾区劳累过度猝死被追记一等功
7. 困难面前有“铁军”,“铁军”面前无困难
8. 弧军奋战的12勇士
9. “10朵金花”战汶川
10. 三闯“鬼门关”
七、 回望抗震救灾中展示的我军战斗力
1. 现代化装备是军队行动的重要保障
2. 快速反应能力有了较强的提升
3. 陆航是应急行动的中坚力量
4. 抗震救灾军队大行动给我军建设的启示
第四章 抗震救灾10个“第一次”大解读
一、 全国第一次启动一级救灾响应
二、 第一次大规模实施空降空运救灾
三、 志愿者第一次大规模参与救灾
四、 第一次成功处理巨型地震堰塞湖险情
五、 国内外捐助款物第五次突破500亿元
1. 国内各省市第一时间捐赠主要情况
2. 像战争年代支前那样支援救灾
3. “特殊党费”彰显党性光辉
4. 国际援助
5. 跨国公司的捐助
六、 第一次大规模实施对口支援救灾重建
七、 第一次专门为地震灾后重建制订国务院条例
八、 第一次举国为平民哀悼
九、 第一次震撼世界的信息透明
十、 国外救援队第一次参与地震救援
附录:汶川地震大事记
“数字”解读2008抗震救灾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