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为儒者,王船山一生力辟佛老,以发明正学为己任,希求守正道以屏
邪说。他一生遍注经、史、子、集,“参伍濂、洛、关、闽”,“辟象山、
阳明之谬,斥钱、王、罗、李之妄”,且“于二氏(即佛老二氏,笔者注)之
书,入其藏而探之”,最后归宗于张子之“正学”。“张子之学,无非易也
。”船山极其重视易学,他一生学《易》、研《易》、探《易》、释《易》
、阐《易》、创《易》,将张子之学与“易学”会融一处,视为“正学”,
这是船山别于朱熹最明显之处。如何将易学系统,这其中包括船山的张子学
以及他所涵养消融了的老庄及楚辞学思想等,与孔孟程朱陆王思想系统统一
起来,实为理解船山道论思想重点之所在。这不能不涉及船山思想渊源及其
一生著述属年问题。若不能大体分清其思想来源及其著述的先后年代,对船
山道论甚或其基本思想之性质的判断产生某种偏离是可以预期的,甚至于有
可能产生基本方向的误判。
因此,首先通过对王船山思想渊源、重要著述以及道与船山学之考释,
我们发现,此考析之于船山道论研究重要意义有三:
其一,从其学术渊源之探察,可知船山的哲学思想之建构有一个先消化
再创立的内在过程,即先力图对传统儒释道三家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消化,并
在历史条件的允许下,尽可能地涵化所能触及的西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全
面检讨中国古代学术,再奋力创发“别开生面”的新思想新体系。此先化后
创之可能之实现,都离不开他对道的诠释。正是在对“道”理解与解释的不
断深化和拓展中,船山整合了儒释道及某些西学思想精神,形成其独特的“
道论”思想体系,体现了一种“化传统为己有”的博大气象和海纳百川的包
容胸怀。此传统,在船山,已不仅仅为华夏文化之传统,还涉及了西学之思
想传统。无论中西俱可为吾之传统,俱可为我所涵摄。而这一切都集合在“
道论”中,以道释之。
其二,研究船山哲学思想主要依据其文本。从其重要著述之考释,可知
船山著述中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则,船山对其著述十分慎重,屡屡
重订其文稿,尤其是晚年对其文稿反复作了修订整合。这表明船山著述虽历
经40年,但就其思想大旨言,当基本统一。二则,也有需要特别对待的,即
有的著述重订较早,晚年或并没再次修订,即便修订过,也不可否认其著述
中依旧存在着早年与晚年思想的差异,尤其是作为早年著述所特有的一些痕
迹是难以抹除的,除非另起炉灶重新写过。故研究船山哲学思想当对其文本
有此一基本认识,即既要注意其思想著述整体的统一性,又要关注其著述因
时间前后间隔较大而可能有的差异性。而此统一性与差异性正是船山一生对
“道”之诠释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最好证明。
其三,从道与船山学之省察,可知船山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早年崇朱到晚
年归张的思想变化过程,即早年以朱子学为正宗到晚年归宗于横渠之正学。
而张载之学无非《易》也。船山一生学《易》、研《易》、探《易》、释《
易》、阐《易》,实以“易学”为其思想之统综和归依之所。即言之,船山
之学亦无非《易》也。其言:“亡国孤臣,寄身秽土,志无可酬,业无可广
,唯《易》之为道则未尝旦夕敢忘于心。”故船山哲学重在论道而非言理,
充满了“易学”形而上之道之历史性意识,而非程朱理学形而上之理之绝对
思辩精神。
在前述考析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对船山道之义理诠释,进而认为,道之
诠释是王船山构筑其思想体系的最重要环节 ,其整个哲学都是围绕道进行
的。而对于道的理解,船山整合消融了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宋明以来道学
思想体系,着重继承发展了“易学”特别是发挥了《易传》思想以及张载“
由气化有道之名”的学说,将道诠释为活动、变易、生成,显扬了生存的历
史性意识,从而澄明了道之历史性。道之诠释的哲学视域不再是有无生灭之
辨,而转化为隐显幽明为一物之证。道就不再是以一个玄而又玄的绝对者出
现,从有无相生来创有世界;而是转化为以一物两体或一体两立为核心的道
气合一、虚实合一论的活动,即通过一阴一阳、一隐一显、一幽一明的聚散
、屈伸、往来的变化活动开展出自然与人文之历史世界,形成“立人极”以
“相天”,“相天”进而“复天”,从而“与天同化”的历史性思想体系。
由是,道并不在世界之外或之上,而就在世界之中,或言之,就是此世界之
为此世界本身。
是故,船山道论思想系统可看作一历史性之哲学体系,即它就是一个宏
观的历史哲学体系,包括船山所谓天之化、物之化与人之化三个层次的开展
。这三个层次以“道”为灵魂,以时间性、生命性和历史性为本真,以“立
人极”之人澄明显扬道之历史性为枢纽,形成了道之在天而化、道之在物而
化、道之在人而化以及道在天人而互化并终于大同之化(重回天化)的首尾相
衔的道之历史性开展的圆满完整历程。以此为契机,船山通过历史实践生发
其历史性哲学,即通过对历史本体(历史事实总体本身)的哲学考察,以其独
特的历史性哲学,阐发了其具体的历史哲学思想。由此,船山哲学形成了一
个由“通极于道”的形而上思辩到以道入史、以史显道从而“汇归于道”的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完整的历史性哲学体系。而这正
对应于道之开展为自然与人文之世界,形成天之道与人之道,进而统合天人
之道。可以说,船山道论所要实现的任务,即在于此。
因此,船山的道论历史性哲学系统,可作如是观:由“因而通之以造乎
其道”的形而上建构到“汇归于道”的历史实践,可谓其经;由道之历史性
在天、物、人三个层次的开展所生发出的道之在天而化、道之在物而化、道
之在人而化以及道在天人而互化并终于大同之化而构成的首尾相衔的道之历
史性开展的圆满历程,可谓其纬。经纬交织熔铸一体便创生了一个有机整体
的历史性哲学系统。该系统以历史性及有机统一体性为宇宙人生历史现实之
本真性,通过对历史性概念和人之为人的生存意义的创造性诠释,以此实现
了对宇宙人生历史这一有机统一整体的精神重建。而这正是船山道论的根本
意义之所在。
最后,本论文通过王船山道论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论哲学之
比较,进一步突显船山道论思想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我们认为,船山道论与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论哲学的最大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哲学都是建
立在对本真时间性、生命性和历史性的极为诚恳深切的体认上所作反思而建
构的一系历史性哲学体系,在其理论上均获得了相当大的创获。王船山与海
德格尔、雅斯贝尔斯都强调在化传统为己有的基础上的超越。前者是以天人
合一为本向主客二分的超越,后者是以主客二分为基向天人合一的超越,虽
然他们各自路线不同,但实质内涵基本一致,殊途同归,各自发展了统合天
人合一与主客分立思维的新的哲学,从而形成了时间性与生存性相统一的历
史性哲学思想体系。故他们惊人一致性也就体现在此,而他们的根本差别性
其实也正体现于惊人一致性的内容中。显然,这对于当今以“一体化”为大
势的世界哲学发展以及中国哲学重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我们而言,
王船山所建构的全新的“天人合一”论,既是对旧有“天人合一”又是对单
纯“主客分享”思想的超越。它致力于既摆脱旧有“天人合一”失之于神秘
体验的窠臼,又避免因主客分立而可能造成的天人悬隔的危险,走向了一条
“天人合一”与“主客分立”相融通的思想发展道路。这无疑为我们如何理
解中国传统哲学提供某种可能的诠释途径,进而开显中国当代哲学可能致思
之路。
目录
凡例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让船山走向世界(代序)
甲 编
考析篇:船山思想渊源、重要著作年考与船山道论研究
第一章 船山思想渊源略考
第二章 船山重要著作年考
第一节 船山四书学著作与《船山经义》年考
第二节 船山易学著述年考
第三节 船山史学和春秋学著述年考
第四节 船山诗学、书学、礼学和文字学著述年考
第五节 船山子学著述年考
第六节 船山集部重要著述年考
第七节 诸经《稗疏》、《考异》及其《传》、《义》的写作秩序考
附:船山重要著述年表
第三章 道与船山学
第一节 道与船山易学、张子学和《思问录内、外篇》
第二节 道与船山佛老庄学
第三节 道与船山四书学
第四节 道与船山诗、书、礼和春秋学
本编小结:道论在船山学中的重要意义
乙 编
义理篇:船山之道的义理诠释
第四章 道之气化
第一节 元气的涵义
第二节 元气的特性
第三节 气化的层次结构
第五章 道之虚实
第一节 道之为活动
第二节 道之虚实合一
第三节 道之隐显幽明
第六章 道之人化
第一节 人之独
第二节 天人之辨
第三节 立人极以相天
第四节 相天归于复天
第七章 道之历史性
第一节 道与时、空
第二节 道之开展为自然与人文之历史世界
本编小结:道——王船山哲学的根本精神
丙 编
比较篇:道的历史性与存在的历史性之比较
第八章 王船山之道与海德格尔的此在
第一节 “天地无心成化”而有的潜在历史性
第二节 存在之思对形而上学的解构
第三节 “人必有心而后相天”的生存历史性意识之显扬
第四节 “此在”的历史性意识
第五节 “与天同化”的生存历史性意识之澄明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王船山之道与雅斯贝尔斯的生存
第一节 对王船山所理解之“历史”概念的考察
第二节 对雅斯贝尔斯所理解之“历史”概念的考察
第三节 王船山所理解的人是“道德”的人
第四节 雅斯贝尔斯所理解的人是“生存”的人
第五节 王船山以“全其质”“备其文”为理想目标的创化历史观
第六节 雅斯贝尔斯所追求的是历史的重新统一
第七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让船山走向世界(代序)
甲 编
考析篇:船山思想渊源、重要著作年考与船山道论研究
第一章 船山思想渊源略考
第二章 船山重要著作年考
第一节 船山四书学著作与《船山经义》年考
第二节 船山易学著述年考
第三节 船山史学和春秋学著述年考
第四节 船山诗学、书学、礼学和文字学著述年考
第五节 船山子学著述年考
第六节 船山集部重要著述年考
第七节 诸经《稗疏》、《考异》及其《传》、《义》的写作秩序考
附:船山重要著述年表
第三章 道与船山学
第一节 道与船山易学、张子学和《思问录内、外篇》
第二节 道与船山佛老庄学
第三节 道与船山四书学
第四节 道与船山诗、书、礼和春秋学
本编小结:道论在船山学中的重要意义
乙 编
义理篇:船山之道的义理诠释
第四章 道之气化
第一节 元气的涵义
第二节 元气的特性
第三节 气化的层次结构
第五章 道之虚实
第一节 道之为活动
第二节 道之虚实合一
第三节 道之隐显幽明
第六章 道之人化
第一节 人之独
第二节 天人之辨
第三节 立人极以相天
第四节 相天归于复天
第七章 道之历史性
第一节 道与时、空
第二节 道之开展为自然与人文之历史世界
本编小结:道——王船山哲学的根本精神
丙 编
比较篇:道的历史性与存在的历史性之比较
第八章 王船山之道与海德格尔的此在
第一节 “天地无心成化”而有的潜在历史性
第二节 存在之思对形而上学的解构
第三节 “人必有心而后相天”的生存历史性意识之显扬
第四节 “此在”的历史性意识
第五节 “与天同化”的生存历史性意识之澄明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王船山之道与雅斯贝尔斯的生存
第一节 对王船山所理解之“历史”概念的考察
第二节 对雅斯贝尔斯所理解之“历史”概念的考察
第三节 王船山所理解的人是“道德”的人
第四节 雅斯贝尔斯所理解的人是“生存”的人
第五节 王船山以“全其质”“备其文”为理想目标的创化历史观
第六节 雅斯贝尔斯所追求的是历史的重新统一
第七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王船山道论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