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分析地产泡沫一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提出地产泡沫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方法,以及可供借鉴的克服泡沫经济的经验与措施。对美、日、中国港台、东南亚各国在金融危机中泡沫经济加以分析,并对中国地产泡沫进行了实证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 泡沫经济的定义、分类与载体
一 泡沫经济的定义
二 泡沫经济的分类
三 载体
第二节 泡沫经济形成的微观机理
一 “经济人”是泡沫经济产生和形成的基本前提
二 泡沫经济的形成与银行系统或金融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节 泡沫经济的宏观背景
一 金融自由化提供了泡沫经济的制度基础
二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是加速泡沫经济破灭的导火索
第二章 泡沫经济的数理分析
第一节 关于泡沫经济数理分析的评述
第二节 实际部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产定价与资产泡沫
第三节 由金融部门引起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产定价
第四节 金融脆弱性与资产泡沫的破灭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房地产泡沫与东南亚金融危机
第一节 房地产价格决定的一个模型与房地产周期的形成
第二节 非金融变量在房地产价格波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 银行在房地产价格泡沫与崩溃中的作用
一 对危机的短视与房地产价格的崩溃
二 数据不充分与缺乏分析在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与崩溃中的作用
三 不正当激励与房地产价格崩溃
第四章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
第一节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的成因
一 战后日本地价的变迁
二 80年代中后期日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三 日本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的运行分析
一 泡沫运行的一般理论
二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的运行过程
第三节 日本地产泡沫的破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生产过剩危机
二 消费危机
三 金融危机
四 地产泡沫导致资源配置失衡 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第四节 日本地产泡沫的政策失败教训及借鉴
一 此次泡沫经济的产生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与日本政府对虚拟经济发展的误导有直接关系
二 日本政府在处理物价稳定和资产价格上涨时出现严重失误
三 日本政府在处理经济结构失衡上举措不当
四 日本土地税制上的偏差给土地交易和土地利用形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 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 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
第一节 美国经济危机与房地产波动概况
一 1948~1949年经济危机
二 1953~1954年经济危机
三 1957~1958年经济危机
四 1960~1961年经济危机
五 1969~1970年经济危机
六 1973~1975年经济危机
七 1980年和1981~1982年经济危机
八 1990~1991年经济危机
九 小结
第二节 8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
一 金融自由化
二 储蓄机构的倒闭
三 商业银行危机
第三节 经济周期、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的传动机制
一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的传动机制
二 经济危机与房地产波动的传动机制
第六章 泰国90年代地产泡沫的机理研究
第一节 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导致泰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成因
一 经济增长和信用膨胀的盲目性
二 引资结构和使用的失衡
三 银行监管不力
四 区域经济形势判断失误
五 政府对银行的过分干预
第三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破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地产泡沫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抑制了实质产业的发展
二 泰国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银行呆账坏账的产生
三 泰国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
四 泡沫经济的破灭还引发了政治和社会危机
第五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警示意义
一 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二 控制外资规模 提高外资利用率
三 开放资本市场要有配套防范措施
四 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七章 房地产泡沫对印尼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印尼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二 投资和信用膨胀
三 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
第二节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特征
一 危机前房地产市场过热 危机后大幅降温
二 泡沫破灭前经济形势良好 破灭后经济形势恶化
三 大量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四 伴随建筑业的起伏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 宏观经济调控不力 造成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过度
二 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 银行体系薄弱
三 政府腐败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 危机爆发后房地产泡沫破灭 股市汇市双双暴跌
二 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加剧
三 经济濒临瘫痪 国际竞争力下降
四 企业纷纷倒闭 失业人数剧增
五 银行大量房地产贷款成为呆坏账
六 引发了社会危机
第五节 政府克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和政策
一 停建缓建一批项目
二 采取措施防止土地投机
三 对银行进行整顿
第八章 房地产泡沫对新加坡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新加坡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经济持续发展
二 经济结构相对稳定
三 加大国内投资 合理吸收外资
第二节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特征
一 危机前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量大危机后严重供过于求
二 危机前房地产价格上涨迅速 危机后暴跌
三 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新加坡负面影响较小的原因
一 新加坡政府严格的土地批租制度
二 新加坡政府对房地产业的高度重视
三 注重法治 金融系统有严格的监管机制
第五节 政府克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和政策
一 提高土地开发费用 降低房屋租金和售价
二 增加土地的供应量 防止土地投机
三 控制房地产的价格
第九章 房地产泡沫对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马来西亚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经济结构
二 投资膨胀和信用膨胀
三 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
第二节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特征
一 危机前价格上涨 危机后价格下跌且空房率提高
二 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三 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 经济转型时期对宏观经济调控不力造成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过度
二 金融体制的缺陷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 危机爆发后房地产泡沫破灭 股市汇市双双暴跌
二 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加剧
三 经济增长减缓 国际竞争力下降
四 工厂企业纷纷倒闭 失业人数、犯罪率剧增
五 银行大量房地产贷款成为呆坏账
第五节 政府克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和政策
一 停建缓建一批已上马的或计划中的项目
二 整顿金融秩序 健全金融风险防范体制
三 鼓励外国人购买或提高外国人拥有房地产公司的股份
四 大力支持发展中廉价屋
第十章 房地产泡沫对香港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香港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成功的产业调整
二 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业
三 健全的房地产市场
第二节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
一 危机前房地产市场过热 危机后大幅降温
二 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三 房地产业扩张过快 有明显的泡沫成分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 香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二 联系汇率制度
第四节 香港房地产市场受负面影响小的原因
一 香港政府有一套详尽和完善的土地供应体制
二 比较健全的银行体系和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
第五节 香港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
第十一章 中国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初步分析
一 生产层面分析
二 交易层面分析
三 消费层面分析
四 初步的结论
第二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海南地产泡沫
二 北海地产泡沫
第三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
一 房价与货币供给
二 房价与股价
第四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 土地投机: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 政府失败: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 权力寻租: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推动原因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二章 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各国政府治理措施
第一节 经济周期和地产泡沫
一 经济周期和泡沫经济
二 房地产周期和地产泡沫
三 经济周期同房地产周期的关系
第二节 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 地产泡沫造成大量银行呆坏账
二 企业和银行倒闭
三 居民消费下降 经济停滞
四 金融危机
第三节 产生地产泡沫的原因分析
一 宏观经济政策或形势的变化
二 投机的因素
三 引用外资不当
四 金融监管不力
第四节 地产泡沫的克服措施
一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监控
二 加强对外资的监控
三 加强银行监管
四 严防房地产投机
第十三章 地产泡沫的判断指标和预警
第一节 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周期的指标体系
一 房地产业景气指标体系
二 房地产周期的指示指标
三 房地产业或房地产周期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地产泡沫的衡量
第三节 地产泡沫的判断指标分析
一 预示指标
二 指示指标
第四节 地产泡沫的预警
一 地产泡沫的预警系统设计——方法一
二 地产泡沫的预警系统设计——方法二
三 地产泡沫的预警实证——以日本为例
第一章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 泡沫经济的定义、分类与载体
一 泡沫经济的定义
二 泡沫经济的分类
三 载体
第二节 泡沫经济形成的微观机理
一 “经济人”是泡沫经济产生和形成的基本前提
二 泡沫经济的形成与银行系统或金融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节 泡沫经济的宏观背景
一 金融自由化提供了泡沫经济的制度基础
二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是加速泡沫经济破灭的导火索
第二章 泡沫经济的数理分析
第一节 关于泡沫经济数理分析的评述
第二节 实际部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产定价与资产泡沫
第三节 由金融部门引起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产定价
第四节 金融脆弱性与资产泡沫的破灭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房地产泡沫与东南亚金融危机
第一节 房地产价格决定的一个模型与房地产周期的形成
第二节 非金融变量在房地产价格波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 银行在房地产价格泡沫与崩溃中的作用
一 对危机的短视与房地产价格的崩溃
二 数据不充分与缺乏分析在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与崩溃中的作用
三 不正当激励与房地产价格崩溃
第四章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
第一节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的成因
一 战后日本地价的变迁
二 80年代中后期日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三 日本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的运行分析
一 泡沫运行的一般理论
二 日本80年代中后期地产泡沫的运行过程
第三节 日本地产泡沫的破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生产过剩危机
二 消费危机
三 金融危机
四 地产泡沫导致资源配置失衡 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第四节 日本地产泡沫的政策失败教训及借鉴
一 此次泡沫经济的产生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与日本政府对虚拟经济发展的误导有直接关系
二 日本政府在处理物价稳定和资产价格上涨时出现严重失误
三 日本政府在处理经济结构失衡上举措不当
四 日本土地税制上的偏差给土地交易和土地利用形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 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 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
第一节 美国经济危机与房地产波动概况
一 1948~1949年经济危机
二 1953~1954年经济危机
三 1957~1958年经济危机
四 1960~1961年经济危机
五 1969~1970年经济危机
六 1973~1975年经济危机
七 1980年和1981~1982年经济危机
八 1990~1991年经济危机
九 小结
第二节 8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
一 金融自由化
二 储蓄机构的倒闭
三 商业银行危机
第三节 经济周期、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的传动机制
一 金融危机与房地产波动的传动机制
二 经济危机与房地产波动的传动机制
第六章 泰国90年代地产泡沫的机理研究
第一节 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导致泰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成因
一 经济增长和信用膨胀的盲目性
二 引资结构和使用的失衡
三 银行监管不力
四 区域经济形势判断失误
五 政府对银行的过分干预
第三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破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地产泡沫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抑制了实质产业的发展
二 泰国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银行呆账坏账的产生
三 泰国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
四 泡沫经济的破灭还引发了政治和社会危机
第五节 泰国地产泡沫的警示意义
一 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二 控制外资规模 提高外资利用率
三 开放资本市场要有配套防范措施
四 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七章 房地产泡沫对印尼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印尼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
二 投资和信用膨胀
三 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
第二节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特征
一 危机前房地产市场过热 危机后大幅降温
二 泡沫破灭前经济形势良好 破灭后经济形势恶化
三 大量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四 伴随建筑业的起伏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 宏观经济调控不力 造成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过度
二 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 银行体系薄弱
三 政府腐败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 危机爆发后房地产泡沫破灭 股市汇市双双暴跌
二 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加剧
三 经济濒临瘫痪 国际竞争力下降
四 企业纷纷倒闭 失业人数剧增
五 银行大量房地产贷款成为呆坏账
六 引发了社会危机
第五节 政府克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和政策
一 停建缓建一批项目
二 采取措施防止土地投机
三 对银行进行整顿
第八章 房地产泡沫对新加坡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新加坡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经济持续发展
二 经济结构相对稳定
三 加大国内投资 合理吸收外资
第二节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特征
一 危机前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量大危机后严重供过于求
二 危机前房地产价格上涨迅速 危机后暴跌
三 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新加坡负面影响较小的原因
一 新加坡政府严格的土地批租制度
二 新加坡政府对房地产业的高度重视
三 注重法治 金融系统有严格的监管机制
第五节 政府克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和政策
一 提高土地开发费用 降低房屋租金和售价
二 增加土地的供应量 防止土地投机
三 控制房地产的价格
第九章 房地产泡沫对马来西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马来西亚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经济结构
二 投资膨胀和信用膨胀
三 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
第二节 9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表现特征
一 危机前价格上涨 危机后价格下跌且空房率提高
二 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三 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 经济转型时期对宏观经济调控不力造成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过度
二 金融体制的缺陷
第四节 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 危机爆发后房地产泡沫破灭 股市汇市双双暴跌
二 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加剧
三 经济增长减缓 国际竞争力下降
四 工厂企业纷纷倒闭 失业人数、犯罪率剧增
五 银行大量房地产贷款成为呆坏账
第五节 政府克服房地产泡沫的措施和政策
一 停建缓建一批已上马的或计划中的项目
二 整顿金融秩序 健全金融风险防范体制
三 鼓励外国人购买或提高外国人拥有房地产公司的股份
四 大力支持发展中廉价屋
第十章 房地产泡沫对香港金融危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危机前香港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 成功的产业调整
二 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业
三 健全的房地产市场
第二节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
一 危机前房地产市场过热 危机后大幅降温
二 大量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三 房地产业扩张过快 有明显的泡沫成分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 香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二 联系汇率制度
第四节 香港房地产市场受负面影响小的原因
一 香港政府有一套详尽和完善的土地供应体制
二 比较健全的银行体系和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
第五节 香港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
第十一章 中国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初步分析
一 生产层面分析
二 交易层面分析
三 消费层面分析
四 初步的结论
第二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海南地产泡沫
二 北海地产泡沫
第三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
一 房价与货币供给
二 房价与股价
第四节 中国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 土地投机: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 政府失败: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 权力寻租:中国地产泡沫形成的推动原因
第五节 结论
第十二章 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各国政府治理措施
第一节 经济周期和地产泡沫
一 经济周期和泡沫经济
二 房地产周期和地产泡沫
三 经济周期同房地产周期的关系
第二节 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 地产泡沫造成大量银行呆坏账
二 企业和银行倒闭
三 居民消费下降 经济停滞
四 金融危机
第三节 产生地产泡沫的原因分析
一 宏观经济政策或形势的变化
二 投机的因素
三 引用外资不当
四 金融监管不力
第四节 地产泡沫的克服措施
一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监控
二 加强对外资的监控
三 加强银行监管
四 严防房地产投机
第十三章 地产泡沫的判断指标和预警
第一节 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周期的指标体系
一 房地产业景气指标体系
二 房地产周期的指示指标
三 房地产业或房地产周期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地产泡沫的衡量
第三节 地产泡沫的判断指标分析
一 预示指标
二 指示指标
第四节 地产泡沫的预警
一 地产泡沫的预警系统设计——方法一
二 地产泡沫的预警系统设计——方法二
三 地产泡沫的预警实证——以日本为例
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