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

副标题:无

作   者:赵瑛著;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分类号:

ISBN:978780069780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太阳转身的地方”   花为媒,叶传情   男子成丁要染齿,女子成年染齿又戴花   男人爱的是酒香,女人离不开槟榔   ……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由唐代“朴子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91882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和临沧双江,思茅和保山地区亦有分布。语言属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兼用傣语。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

目录

序言
目录

从濮人的一支分化和发展而来
主要分布于滇西南和滇西地区
从奴仆到国家的主人
建国以来第一次有了厅级干部

和谐的民族关系
傣族文化的强烈渗透和影响
明朝开始“知汉语,通贸易”
源于同一祖先的神话

山岳森林,是布朔族的摇篮
世居地誉称“动植物王国”
宗教信仰保护了生态环境
靠山吃山——采集、渔猎和刀耕火种
山林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森林中若隐若现的干栏式民居

山林特色的恋爱婚姻
成人礼——染齿
夜访——串姑娘
求爱——弹唱情歌
暗示——花为媒、叶传情
奇特的两次婚礼
不同礼物传达不同信息
八只鼠肉干敬长者
悄然变革的婚恋观念和形式

朴素自然的服饰文化
历史久远的纺织技术
家人缺衣少穿穿着女人
服色以黑色和青色为主
“布朗族的裙子——五色俱全”

香飘四方的绿色丝绸——茶叶
茶的最早发现者和栽培者
各种各样的种茶、制茶、用茶方法
走向世界的制茶产业

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
口头文学展现的生活轨迹
“布朗调”传达的音乐文化
源于美丽传说的蜂桶鼓舞
四月中旬过年节
男子文身留下“终生首饰”
丧葬习俗,古老庄重
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存——母子连名制
传统的保护和民族的发展

跨越贫困的沟壑
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经济作物增强了脱贫后劲
贫困依然如影相随

社会进步的渴望
改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8年的现状
走出“瘴疠之区”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图片故事
第一次
入寺为僧
布朗族生态博物馆
山泉自来水进村寨
中英友谊小学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布朗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