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章 盛世名都
生逢盛世
焦循,字里堂,一字理堂,晚号里堂老人。世居甘泉县(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珏桥镇。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殁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他的一生,正逢清代学术繁荣时期,其著述宏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诗、词、文、赋无所不作。后人称其为经学家、数学家、戏剧学家。据不完全统计,他的著述有近六十种,四百余卷,数百万字。阮元撰《通儒扬州焦君传》,誉其为“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学乃精深博大”,“名之为通儒”,应是当时学术界权威公允的评价。他在“扬州学派”中,可称得上是代表人物。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固然与其用功勤勉,潜心学问分不开。然而,当时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统治者对学术文化的倡导,为清代乾嘉学术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孕育一代“通儒”创造了条件。
首先,稳定的政局与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清廷入主中原后,经过数十年的征战与调整,终于组成了稳定的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政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极限,皇权的强大与专制远非前代任何一朝可比。始自康熙朝,一方面是满洲贵族内部诸王旗主的势力大大削弱,难以对皇帝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是对汉族权贵与士大夫的拉拢利用取得成功,满P1汉矛盾虽时隐时现,但已不能起到左右中央政权的作用。康、雍、乾三帝精明勤政,大权独揽,胆识超人,治国有略,役臣有方,统民有策,清王朝出现了其最强盛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军事上,通过不断用兵,平定了地方和边疆的反叛,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相对安定。在清朝的统治不断巩固和加强过程中,大清帝国气势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近郊诸邦,悉为属国,就是汉唐之世,也未形成如此气势磅礴的大一统局面。辽阔的领土,众多的民族,强大的武装,富裕的经济,完善的体制,繁荣的文化,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盛况空前。政局稳定,社会安宁,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焦循一生主要生活在乾隆朝,幸遇盛世。
其次,政治稳定为乾嘉时期的学术兴盛提供了适宜的治学环境。经过了清初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清王朝在政治上实现了稳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得以确立与巩固。为缓和民族矛盾,在康熙执政后,逐步修改或废止了一些民族歧视政策,荐举山林隐逸,开博学鸿儒,吸
目录
目录
扬州学派丛书序
序
第一章 盛世名都
生逢盛世
身居名都
第二章 少时求学
童年生活
从师就读
少叩经艺
肄业问经
第三章 授徒治学
家逢大故
授徒交友
主治《毛诗》
肄举子业
第四章 游幕生涯
游幕鲁浙
以学会友
经算同治
科途漫漫
第五章 村居著述
《易》学大成
研治诸经
文史兼修
侍亲会友
第六章 经学造诣
硕果累累
数理治《易》
《孟子》新疏
诸经探微
第七章 数学发明
酷爱天算
几何弦切
纲举目张
理论蕴藏
第八章 戏曲研究
慧眼独具
史论兼备
考评结合
理论导向
第九章 文学成就
成果丰硕
古文特色
诗歌艺术
文论影响
第十章 史学贡献
纂修方志
理论建树
第十一章 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
倡学求变
附一 焦循年谱
附二 焦循诗选
附三 焦循文选
参考文献
后记
扬州学派丛书序
序
第一章 盛世名都
生逢盛世
身居名都
第二章 少时求学
童年生活
从师就读
少叩经艺
肄业问经
第三章 授徒治学
家逢大故
授徒交友
主治《毛诗》
肄举子业
第四章 游幕生涯
游幕鲁浙
以学会友
经算同治
科途漫漫
第五章 村居著述
《易》学大成
研治诸经
文史兼修
侍亲会友
第六章 经学造诣
硕果累累
数理治《易》
《孟子》新疏
诸经探微
第七章 数学发明
酷爱天算
几何弦切
纲举目张
理论蕴藏
第八章 戏曲研究
慧眼独具
史论兼备
考评结合
理论导向
第九章 文学成就
成果丰硕
古文特色
诗歌艺术
文论影响
第十章 史学贡献
纂修方志
理论建树
第十一章 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
倡学求变
附一 焦循年谱
附二 焦循诗选
附三 焦循文选
参考文献
后记
焦循评传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