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副标题:无

作   者:丁汝芹著

分类号:

ISBN:978780047293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星移斗转,光阴流逝,清王朝覆灭已将近一个世纪,一度轰轰烈烈的清代内廷戏剧活动也早已随之而烟消云散。200余年清宫演戏史,正是清王朝由盛而衰的缩影。即将进入21世纪,对历史的认识应当超越以往,趋于更加公允和实事求是,因而有关清代帝王后妃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看戏的史事尽可如实介绍,宫廷演戏对于戏剧文化的发展和京剧形成产生的影响也不妨客观评 原本为地方剧种的皮黄腔调在北京得到了生息繁衍的土壤。京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孕育了不仅适应了宫廷需求,也能够适应云集南北各地官员、商贾以及平民的新兴剧种,在汇集了其它传统艺术门类的精华之后,形成了公认为“国剧”的京剧艺术,并将这一地位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的京剧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理应继承与发扬,清廷的倡导曾为其拓宽了发展的空间。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编 清宫戏剧综述
一 概述
南府·景山·昇平署
戏剧档案
民籍与旗籍
内外各学
太监科班
外班进宫唱戏
二 清宫演戏形式
仪典戏
观赏戏
内廷演出的曲种
三 主要演出剧目
节令戏
万寿戏
喜庆戏
宫廷连台本大戏
杂剧、传奇名著
外邦朝拜戏
玩笑戏
民间流行剧目进入内廷
四 清宫戏台
宫廷特有的三层戏楼
宫苑中的中型戏台
室内小戏台、水台和行台
五 戏装与切末
华丽的戏装
制作精致的切末
六 太监伶人
内侍演戏
等级划分
台上台下
总管禄喜
外逃
七 内廷演戏的民间艺人
南方伶人
从京城戏班挑进的民间艺人
下编 各朝演戏史事
一 顺治朝
尚无演戏定制
阅读修改曲本和早期内廷演戏
二 康熙朝
南府和景山的最早出现
演出《目连》传奇
评论昆弋戏
李煦送进女子弋腔班
精通音律的天子
修改剧本和编写喜庆戏
有关《桃花扇》
从《康熙万寿图》看戏曲演出
三 雍正朝
浴佛节演戏
精做戏衣
杖毙伶人
召入伶人与限养家班
四 乾隆朝
内廷演戏的鼎盛时期
张照等受命编写曲本
各种喜庆盛典
马戛尔尼等外国使臣看戏
查饬“违碍”曲本
查禁秦腔与乱弹诸腔
五 嘉庆朝
时局与看戏
一册无朝年的“旨意档”
“戏剧导演”
赏赐和惩罚
皇上派角
最早见于档案的“侉戏”
天理会起义后的宫廷演戏
六 道光朝
即位伊始缩减演戏规模
改南府为昇平署
太监长清出逃事
频繁又相对简朴的演戏
管理赏罚与提升
较为单一的剧目和侉戏的演出
七 咸丰朝
乱世中的“淑性怡情”
编整剧本与看戏的偏好
重新传入民间伶人
逃往承德
热河行宫的最后锣鼓
八 同治朝
昇平署档案中慈禧的最早出现
慈安影响下的宫廷演戏
内廷推行二簧戏
同治大婚前后
九 光绪朝
两次不同的开禁
著名民间艺人出入宫廷
管束排差与规范演出
高额赏银与艺人卑微的地位
庚子之变及八国联军的暴行
倡导乱弹戏
从昇平署档案看“母子情”
十 宣统朝
清王朝弥留之际的演戏
小皇帝的戏曲爱好
紫禁城的终场戏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