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蔡新乐著

分类号:

ISBN:978780109808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我们的外语能力越来越强,为什么翻译的质量却不断走低?在翻译的冲击下,汉语何去何从?我们如何保证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个性?   通过分析一些翻译学的教材,追溯翻译的概念和历史,深入探讨西方文化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究竟能否和历史悠久的汉语文化和平共处。作者以闻一多、陈寅恪、钱钟书、梁宗岱等先贤的理论和实践为例,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努力探寻汉语及汉语文化的命运。   

目录

  前言
  一、汉语真的要在翻译中消亡吗?
   1弁言
   2汉语仅仅是容器吗?
   3英译汉中汉语的缺席之一:汉语的政治化与丑化
   4英译汉中汉语的缺席之二:汉语的低俗化与野蛮化
   5结语
  二、历史的漂泊——有关费茨杰拉德的《鲁拜集》
   译文的两次批评及其历史遗留问题
   1解题:历史的认识
   2第一次批评:闻一多的“直译”及其准确性
   3第二次批评:张承志的“回归”及其盈余
   4结语
  三、后殖民状况下还有翻译吗?
   ——翻译的再概念化简论
   1引言
   2语言失落的时代与理性主义
   3后殖民主义状况下的翻译反思
   4结语
  四、“套套逻辑的必然”——论翻译的非逻辑特质
   1弁言
   2“套套逻辑的必然”是怎样的“必然”
   3翻译对逻辑的拒斥
   4结语
  五、逻辑能走多远?——译论与实践的关系简论
   1弁言一
   2译论与实践:封闭的无理论的理论
   呈现的简单化倾向
   3译论中实践维度的意义及其概念的历史演进
   4翻译实践论单一维度化背后的逻辑上的恶性循环
   5结语:逻辑以外的言语表述的可能性
  六、发皇心曲,代下注脚?——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
   陈寅恪史学研究的方法论
   1缘起
   2历史比较语言学与陈寅恪的文化自足思想
   3陈寅恪的“同情”理念及其与结构主义可能性的联系
   4结构整体的缺席与陈寅恪的解构意识
   5结语:陈寅恪的“解构”倾向与中华文化思想资源的关系
  七、文化史就是翻译史——陈寅恪的翻译观及其启示简论
   1缘起
   2发现新的文本、续写新的历史
   3突出“文化托命”,确定翻译作用
   4求索译事规律,连缀历史片断
   5摒弃本质主义,走向历史主义
   6在比配式解释或“对音”性翻译中系统阐释关键词的启示
   7结语
  八、翻译世界:朦胧区域及其含混性
   ——从一首小诗的译文看翻译的理想化作用
   1弁言
   2翻译“世界”的整体性
   3翻译“世界”的间距性:“朦胧区域”的意义与其“含混性”
   4结语:翻译的理想化作用与“对列之局”
  九、让诗意进入翻译理论研究——从海德格尔的
   “非对象性的思”看钱钟书的“不隔”说
   1弁言
   2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式现象学中的“解蔽”
   3四种“不隔”说与钱钟书的论证指向
   4“不隔”:字典定义与理论意义
  十、试论“化境”的反翻译倾向及“不隔”的理论意义
   1引言
   2化境”的反翻译倾向
   3“不隔”的理论意义
   4结语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