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政通鉴(套装全10册)》包括《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国历代文化政策得失》、《中国历代外交问题》、《中国历代王朝覆亡检讨》、《中国历代吏治问题》、《中国历代王朝开国检讨》、《中国历代农民问题》、《中国历代经济政策得失》、《中国历代内乱问题》、《中国历代王朝崛起检讨》。
一部政治史,既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史,叉是治国安邦的执政史。长期以来,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昌盛不衰,而对于执政史的研究鲜有问津。其原因盖在于革命者的身份总是正方,而执政者往往被冠以反方之名。至于今日,革命者们值得敬仰,但执政者的教训与得失亦当引起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我们就巾圈历代王朝执政史上的重大问题,邀请同内知名学者逐一论述,成此《资政通鉴》。对于九百年前的《资治通鉴》,我们不敢高攀,唯师法其精神,略效一一而已。
目录
绪论
(一)中国传统外交的基点
(二)中国传统外交的基本模式
(三)中国传统外交的姿态与外交地理方向
一 东方型的外交观:“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
(一)中心与边缘、华夏与夷狄、中国与天下:中国传统外交观的思想基础
(二)天朝大国意识:游离于想象与现实之间
(三)“大国意识”到“世界意识”的嬗变:中国外交观的现代化进程
(四)“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能够统一吗?
二 世界三大外交体系的互动与东亚封贡体系的优劣
(一)世界三大外交体系的内涵与形成
(二)从典型事件来看世界三大外交体系在中国的互动
(三)封贡体系评价
三 陆通还是海通:丝绸之路的辉煌和困境
(一)“凿空而通之”——张骞与西域的开通
(二)丝绸之路千年历史概观:两条丝路、两种命运
(三)古曲新谱——丝绸之路的现代启迪
(四)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及其影响
(五)“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明清海禁政策的失误
四 文化交流中“人来取之,人来予之”的单向性
(一)先秦秦汉时期——初具规模
(二)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时期——辐射周边
(三)宋元时期——海陆全盛
(四)明代以及清初年——盛极而衰
五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功利性取向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践
(三)甲午战争与“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失败
六 在真实与虚幻之问:对传统外交体制的历史考察
(一)服事制与先秦朝贡制度的起源
(二)朝贡制度的理论渊源
(三)朝贡制度的内涵及其运作
(四)朝贡制度的时代特征
七 外交礼仪之争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清前期中俄、中英外交礼仪冲突
(二)新旧两种不平等制度的碰撞
(三)觐礼之争与1873年的西礼觐见
八 历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一)先秦外交精英与早期外交理论的萌芽及其实践
(二)封建时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三)晚清外交家的抗争与无奈
(四)民国时期的专职外交人才
九 西学东渐与儒学西传
(一)传教士东来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上帝福音的使者:利玛窦、汤若望
(三)中国传播“西学”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
(四)儒学西传: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热”
(五)华夷之辩: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十 中国近代外交个案分析
(一)观念歧异与礼仪冲突——马戛尔尼访华透视
(二)曾被误解的外交主张——徐继畲与神光寺事件评析
(三)强权外交——“马嘉里案”与《烟台条约》
(四)在理与势之间——曾纪泽与《中俄伊犁条约》
(五)屈辱与抗争——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前前后后
(六)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改订新约”运动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一)中国传统外交的基点
(二)中国传统外交的基本模式
(三)中国传统外交的姿态与外交地理方向
一 东方型的外交观:“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
(一)中心与边缘、华夏与夷狄、中国与天下:中国传统外交观的思想基础
(二)天朝大国意识:游离于想象与现实之间
(三)“大国意识”到“世界意识”的嬗变:中国外交观的现代化进程
(四)“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能够统一吗?
二 世界三大外交体系的互动与东亚封贡体系的优劣
(一)世界三大外交体系的内涵与形成
(二)从典型事件来看世界三大外交体系在中国的互动
(三)封贡体系评价
三 陆通还是海通:丝绸之路的辉煌和困境
(一)“凿空而通之”——张骞与西域的开通
(二)丝绸之路千年历史概观:两条丝路、两种命运
(三)古曲新谱——丝绸之路的现代启迪
(四)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及其影响
(五)“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明清海禁政策的失误
四 文化交流中“人来取之,人来予之”的单向性
(一)先秦秦汉时期——初具规模
(二)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时期——辐射周边
(三)宋元时期——海陆全盛
(四)明代以及清初年——盛极而衰
五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功利性取向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践
(三)甲午战争与“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失败
六 在真实与虚幻之问:对传统外交体制的历史考察
(一)服事制与先秦朝贡制度的起源
(二)朝贡制度的理论渊源
(三)朝贡制度的内涵及其运作
(四)朝贡制度的时代特征
七 外交礼仪之争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清前期中俄、中英外交礼仪冲突
(二)新旧两种不平等制度的碰撞
(三)觐礼之争与1873年的西礼觐见
八 历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一)先秦外交精英与早期外交理论的萌芽及其实践
(二)封建时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三)晚清外交家的抗争与无奈
(四)民国时期的专职外交人才
九 西学东渐与儒学西传
(一)传教士东来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上帝福音的使者:利玛窦、汤若望
(三)中国传播“西学”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
(四)儒学西传: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热”
(五)华夷之辩: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十 中国近代外交个案分析
(一)观念歧异与礼仪冲突——马戛尔尼访华透视
(二)曾被误解的外交主张——徐继畲与神光寺事件评析
(三)强权外交——“马嘉里案”与《烟台条约》
(四)在理与势之间——曾纪泽与《中俄伊犁条约》
(五)屈辱与抗争——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前前后后
(六)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改订新约”运动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历代外交问题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