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我国独立审计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是政府法规的产物,其发展更是依托于政府的推动,目前独立审计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买方市场阶段。因此从需求方研究审计市场,怎样拓展独立审计市场的自愿性需求,仍然是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的中心问题。
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近年来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提高证券审计市场的进入门槛,推动事务所合并上规模,实施IPO专项复核的许可证制度等。本文实证研究了这些政策措施对独立审计市场的影响。
作为公司的外部监督与担保机制,独立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从理论上看,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的代理结构,进而影响到企业对独立审计的需求,这将通过审计师选择和审计费用的定价两个方面反映出来。本文在于从经验上揭示公司控制权安排对独立审计需求的影响。
&nb更多>>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解题思路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第一节 独立审计自愿性需求:一般理论
一、 监督假说(monitoring assumption)
二、 信息假说(information assumption)
三、 保险假说(insurance assumption)
四、 小结:独立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与担保机制
第二节 政府管制下的独立审计需求:经验文献述评
一、 审计师类型与审计质量
二、 审计师选择的经验文献回顾
第三节 审计定价的经验文献回顾
一、 审计定价与审计质量:经验文献回顾
二、 目前研究的缺失
三、 小结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需求:制度背景分析
一、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二、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审计需求不足的后果
三、 政府管制对证券审计市场的影响
四、 小结
第二节 政府管制、事务所规模与可觉察审计质量:假设推演
一、 《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6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专项复合的审核要求》的出台背景
二、 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与审计师声誉:理论分析
三、 可觉察审计质量的计量:盈余反应系数或盈余与市价的相关系数
四、 政府管制、事务所规模与可觉察审计质量: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政府管制与独立审计需求:假设推演
一、 政府管制与审计师选择:监管便利与信号扭曲
二、 政府管制与审计定价:假设的提出
第四节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独立审计需求:假设推演
一、 上市公司如何选择审计师:信号传递收益与披露制约成本
二、 谁决定审计师的选择和审计定价:控股股东及其代理人
三、 国有控股股东和独立审计需求:地方政府效应和激励匮乏效应
四、 股权集中度与审计需求:激励效应和壕沟效应
第四章 证券审计市场的描述性统计
第一节 2001~2003年上市公司选择审计师的描述性统计
一、 国际“四大”与国内“十大”的市场份额及排名情况
二、 小结
第二节 2001~2003年A股市场年报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一、 2001~2003年A股市场年报审计费用的总体描述
二、 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筛选和数据来源
一、 样本筛选
二、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一、 政府管制、审计师声誉与可觉察审计质量
二、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师选择
三、 政府管制、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定价
第三节 数据描述
一、 上市公司控制权安排的描述性统计
二、 样本的行业分布
三、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步骤
附录一
第六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政府管制、事务所声誉与可觉察审计质量
一、 用盈余反应系数计量可觉察审计质量
二、 用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计量可觉察审计质量
三、 稳定性检验
四、 小结
第二节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师选择
一、 单因素分析
二、 多因素分析
三、 小结
第三节 政府管制、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费用
一、 单因素分析
二、 多因素分析
三、 小结
附录二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其局限性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局限性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启示
一、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二、 研究启示
附录三 2005年至2006年间中国审计市场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表2-1 美国市场审计师声誉与客户市场价值的主要研究结论一览表
表2-2 美国市场关于审计师选择与代理成本多元回归结果的汇总
表2-3 我国审计定价经验研究结论一览表
图3.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图
表3-1 1994~2001年证监会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公告
表3-2 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鉴证作用的认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3-3 1998~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非标意见”情况表
表3-4 大股东类型、国际“四大”的选择与外部审计费用的假设预测
表3-5 股权集中度、审计师选择与外部审计费用的假设预测
图3.2 股权集中度与独立审计需求的关系
表4-1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照客户资产)
图4.1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客户资产)
表4-2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照客户数)
图4.2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客户数)
表4-3 2002~2003年百强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按业务收入)
表4-4 在IPO审计市场中国际“四大”与国内“十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
表4-5 分行业的国际“四大”的市场份额
表4-6 分行业的国内“五大”(按客户资产)市场份额
表4-7 国际“四大”与国内“五大”的市场份额(按客户资产区间)
表4-8 国际“四大”与国内“五大”的市场份额(按有无境外流通股)
表4-9 国际“四大”与国内“五大”的市场份额(按照客户核心资产收益率区间)
图4.3 公司核心资产收益率与审计师选择
表4-10 A股上市公司聘请异地审计师的数量与比例
表4-11 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情况
表4-12 A股市场年报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分年度)
表4-13 分行业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表4-14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统计性描述(有境外流通股Vs无境外流通股)
表5-1 样本数据筛选过程
表5-2 按照控股股东身份划分的样本分年度的统计量描述
表5-3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的描述性统计
表5-4 样本的行业分布
表5-5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附表5-1 变量定义表
表6-1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资格的事务所的盈余反应系数估计表
表6-2 国际“四大”、国内“五大”以及国内次“五大”事务所盈利反应系数估计表
表6-3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资格的事务所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估计表
表6-4 国际“四大”、国内“十大”(按客户资产排名)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表
表6-5 “选择国际‘四大,”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比例(按照控股股东的身份)
图6.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身份与选择国际“四大”的关系
表6-6 “选择国际‘四大,”的上市公司与数量与比例(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图6.2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的关系
表6-7 国际“四大”与控股股东身份、股权集中度的相关关系表
表6-8 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客户特征
表6-9 公司选择国际“四大”作为其主审事务所决策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年度)
表6-10 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Logistic回归结果(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
表6-11 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Logistic回归结果(按照规模、资产负债比例以及盈利能力划分)
图6.3 公司控股股东身份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表6-12 公司控股股东身份与审计费用
表6-13 审计费用的统计性描述(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
图6.4 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定价的关系
表6-14 审计费用与控股股东身份、股权集中度的相关关系表
表6-15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资格的事务所与其他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比较
表6-16 审计费用模型的多元回归结果(分年度)
表6-17 审计费用的多元回归结果(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与公司规模)
附表6-1 国际“四大”、国内“五大”与国内次“五大”(按客户数排名)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表
附表6-2 国际“四大”、国内“五大”与国内次“五大”(按业务收入排名)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
附表6-3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事务所的客户的市场价值与ROE的相关系数估计表
附表6-4 国际“四大”与国内“十大”(按客户资产排名)的市场价值与ROE的相关系数表
7&x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解题思路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第一节 独立审计自愿性需求:一般理论
一、 监督假说(monitoring assumption)
二、 信息假说(information assumption)
三、 保险假说(insurance assumption)
四、 小结:独立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与担保机制
第二节 政府管制下的独立审计需求:经验文献述评
一、 审计师类型与审计质量
二、 审计师选择的经验文献回顾
第三节 审计定价的经验文献回顾
一、 审计定价与审计质量:经验文献回顾
二、 目前研究的缺失
三、 小结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需求:制度背景分析
一、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分析
二、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审计需求不足的后果
三、 政府管制对证券审计市场的影响
四、 小结
第二节 政府管制、事务所规模与可觉察审计质量:假设推演
一、 《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6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专项复合的审核要求》的出台背景
二、 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与审计师声誉:理论分析
三、 可觉察审计质量的计量:盈余反应系数或盈余与市价的相关系数
四、 政府管制、事务所规模与可觉察审计质量: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政府管制与独立审计需求:假设推演
一、 政府管制与审计师选择:监管便利与信号扭曲
二、 政府管制与审计定价:假设的提出
第四节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独立审计需求:假设推演
一、 上市公司如何选择审计师:信号传递收益与披露制约成本
二、 谁决定审计师的选择和审计定价:控股股东及其代理人
三、 国有控股股东和独立审计需求:地方政府效应和激励匮乏效应
四、 股权集中度与审计需求:激励效应和壕沟效应
第四章 证券审计市场的描述性统计
第一节 2001~2003年上市公司选择审计师的描述性统计
一、 国际“四大”与国内“十大”的市场份额及排名情况
二、 小结
第二节 2001~2003年A股市场年报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一、 2001~2003年A股市场年报审计费用的总体描述
二、 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筛选和数据来源
一、 样本筛选
二、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一、 政府管制、审计师声誉与可觉察审计质量
二、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师选择
三、 政府管制、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定价
第三节 数据描述
一、 上市公司控制权安排的描述性统计
二、 样本的行业分布
三、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步骤
附录一
第六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政府管制、事务所声誉与可觉察审计质量
一、 用盈余反应系数计量可觉察审计质量
二、 用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计量可觉察审计质量
三、 稳定性检验
四、 小结
第二节 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师选择
一、 单因素分析
二、 多因素分析
三、 小结
第三节 政府管制、公司控制权安排与审计费用
一、 单因素分析
二、 多因素分析
三、 小结
附录二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其局限性
一、 主要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局限性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启示
一、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二、 研究启示
附录三 2005年至2006年间中国审计市场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表2-1 美国市场审计师声誉与客户市场价值的主要研究结论一览表
表2-2 美国市场关于审计师选择与代理成本多元回归结果的汇总
表2-3 我国审计定价经验研究结论一览表
图3.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图
表3-1 1994~2001年证监会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公告
表3-2 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鉴证作用的认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3-3 1998~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非标意见”情况表
表3-4 大股东类型、国际“四大”的选择与外部审计费用的假设预测
表3-5 股权集中度、审计师选择与外部审计费用的假设预测
图3.2 股权集中度与独立审计需求的关系
表4-1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照客户资产)
图4.1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客户资产)
表4-2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照客户数)
图4.2 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的市场份额(按客户数)
表4-3 2002~2003年百强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按业务收入)
表4-4 在IPO审计市场中国际“四大”与国内“十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
表4-5 分行业的国际“四大”的市场份额
表4-6 分行业的国内“五大”(按客户资产)市场份额
表4-7 国际“四大”与国内“五大”的市场份额(按客户资产区间)
表4-8 国际“四大”与国内“五大”的市场份额(按有无境外流通股)
表4-9 国际“四大”与国内“五大”的市场份额(按照客户核心资产收益率区间)
图4.3 公司核心资产收益率与审计师选择
表4-10 A股上市公司聘请异地审计师的数量与比例
表4-11 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情况
表4-12 A股市场年报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分年度)
表4-13 分行业审计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表4-14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统计性描述(有境外流通股Vs无境外流通股)
表5-1 样本数据筛选过程
表5-2 按照控股股东身份划分的样本分年度的统计量描述
表5-3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的描述性统计
表5-4 样本的行业分布
表5-5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附表5-1 变量定义表
表6-1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资格的事务所的盈余反应系数估计表
表6-2 国际“四大”、国内“五大”以及国内次“五大”事务所盈利反应系数估计表
表6-3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资格的事务所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估计表
表6-4 国际“四大”、国内“十大”(按客户资产排名)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表
表6-5 “选择国际‘四大,”的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比例(按照控股股东的身份)
图6.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身份与选择国际“四大”的关系
表6-6 “选择国际‘四大,”的上市公司与数量与比例(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图6.2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的关系
表6-7 国际“四大”与控股股东身份、股权集中度的相关关系表
表6-8 国际“四大”与非国际“四大”的客户特征
表6-9 公司选择国际“四大”作为其主审事务所决策的Logistic回归结果(分年度)
表6-10 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Logistic回归结果(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
表6-11 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Logistic回归结果(按照规模、资产负债比例以及盈利能力划分)
图6.3 公司控股股东身份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表6-12 公司控股股东身份与审计费用
表6-13 审计费用的统计性描述(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
图6.4 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定价的关系
表6-14 审计费用与控股股东身份、股权集中度的相关关系表
表6-15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资格的事务所与其他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比较
表6-16 审计费用模型的多元回归结果(分年度)
表6-17 审计费用的多元回归结果(按照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与公司规模)
附表6-1 国际“四大”、国内“五大”与国内次“五大”(按客户数排名)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表
附表6-2 国际“四大”、国内“五大”与国内次“五大”(按业务收入排名)的盈利与市价相关系数
附表6-3 首次获得IPO专项复核事务所的客户的市场价值与ROE的相关系数估计表
附表6-4 国际“四大”与国内“十大”(按客户资产排名)的市场价值与ROE的相关系数表
7&x
来自审计师选择与审计费用的经验证据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