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透镜:新中国媒介变迁六十年:1949-2009

副标题:无

作   者:胡正荣,李煜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3022193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盛世修史的时代,让媒介的纪录在当下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共和国60年的历程,或波澜壮阔,或暗涛汹涌,媒介的亦步亦趋使得这段历史可能有机会“重播”,然而,作为那个充斥着改变和永恒的时代的记录者,我们该如何记忆?我们的记录或编辑,如何能穿越时空,经历历史真实的淬炼,留给后来者……   我们首先要保持客观,但是客观就要具体,往往抽象容易主观。在这种具体的叙述策略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故事”意义的历史叙述:从延安到北平,新华社国家通讯社的建立有太长的前传与后记;之后,《人民日报》先放“卫星”,点燃了革命激情,但是盲从之风将人们引进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中;“文革”的序幕被《两报一刊》赫然拉开,正剧的舞台上上演的是一出反讽、反智的闹剧;媒介有幸,终于开始回归理性,“真理标准”讨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坚持常识常情成为下半幕的主旋律,引发出系列台、都市报……在民生化、全球化、娱乐化的主题下媒介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性的互动与变奏,高歌猛进略显夸张……这些片断的选择,不求完整,但希望能在历史断层处折射历史的本真。

目录

  第一编 建国(1949-1956)
  第一章 从延安到北平
   第一节 新华社:进北平建立国家通讯社
   第二节 国家的声音:“开国大典”
   第三节 《人民日报》:徘徊在学习与探索之间
  第二章 政治协商的舆论通道
   第一节 民主人士的言论平台:《光明日报》的创办
   第二节 《大公报》的改名与停刊
   第三节 陈铭德、邓季惺:《新民报》何时复刊?
  第三章 舆论阵地初掀“龙卷风”
   第一节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第二节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
   第三节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第二编 曲折(1957-1966)
  第一章 大跃进:媒介成为放大器
   第一节 风向突变:从整风到反右中的媒介调适
   第二节 “卫星”上天:媒介成为放大器?
  第二章 舆论高调反对美帝苏修
   第一节 尴尬中苏:媒体成为舆论阵地
   第二节 舆论高调反对美帝苏修
  第三章 山雨欲来:媒体摧眉折腰
   第一节 文艺批判中的媒体记忆
   第二节 “浩劫”前夜:媒体摧眉折腰
  
  第三编 浩劫(1966-1976)
  第一章 “两报一刊”大批判
   第一节 “大字报”:批判的武器
   第二节 夺新闻界的权
   第三节 造反有理
   第四节 “揪军内一小撮”
   第五节 批林批孔
   第六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第七节 “四人帮”的强弩之末
  第二章 样板化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 毛主席语录
   第二节 “小报看(抄)大报,大报看(抄)梁效”
   第三节 八个样板戏
   第四节 一个作家
  第三章 暗夜的火光
   第一节 “皮书”
   第二节 从手抄本到潜在写作
   第三节 呐喊:天安门诗抄
  
  第四编 探路(1977-1992)
  第一章 思想解放回归常识
   第一节 光明初现: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第二节 春天来到:读书的禁区待打破
   第三节 乍暖还寒:《苦恋》惹出风波
   第四节 人生追问:“潘晓”的一封来信
  第二章 媒体开始“谈情说爱”
   第一节 人性回归: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世俗还潮:《乡恋》惹出风波
   第三节 青睐港台:1984年春节 联欢晚会
  第三章 “事业单位企业经营”
   第一节 《市场》创刊
   第二节 珠江模式:广播行业的突围
   第三节 广告重现
   第四节 《南方周末》创刊
  第四章 媒介还有监督的本职
   第一节 从“批评报道”到“舆论监督”
   第二节 电视增加政治透明度
  
  第五编 崛起(1992-2009)
  第一章 技术发展鼎新革故
   第一节 报纸:“山一程,水一程”
   第二节 广播电视:“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三节 互联网:“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章 体制突围春风化雨
   第一节 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东方风来满眼春
   第二节 “我是谁?”:传媒再定位
   第三节 集团化浪潮风起云涌
   第四节 “二重奏”:媒介体制与文化体制改革
  第三章 传统媒体扬帆远航
   第一节 内容为王:一代人有一代之追求
   第二节 形式也是内容
  第四章 新媒介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从商业网站到“自媒体”的跨越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下的传播格局
   第三节 网络媒体的“罪与罚”
  第五章 舆论监督破浪前行
   第一节 《焦点访谈》:一个社会守望者
   第二节 “南丹矿难”:媒体首先“亮剑”刺破黑幕
   第三节 “孙志刚事件”与一部陈规的作古
   第四节 激荡的“公共事件元年”
   第五节 从“俯卧撑”到“躲猫猫”
  
  尾声
  附录
   新闻与社会:敢问路在何方?
   ——专访著名新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甘惜分先生
   淡定中的历史钩沉
   ——专访著名新闻史学者丁淦林教授
   新闻改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专访著名新闻学者孙旭培教授
   传媒变革:何处是归程?
   ——专访知名传媒学者喻国明教授
   亲历“大跃进”报道
   ——专访新华社高级记者方徨
   理性、建设性是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共识
   ——专访著名报人、《中国周刊》执行社长朱德付
   现在是广播人最大有可为的时代
   ——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中国之声”频率总监史敏
   民主已经更具体,媒体应该思考自己该做什么
   ——专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评论员白岩松
   网络将更多的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是媒体
   ——专访新浪网总编辑陈彤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社会透镜:新中国媒介变迁六十年:1949-2009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