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

副标题:无

作   者:郑尚元著

分类号:D922.52

ISBN:978756202936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我们的古典文化中,经学、史学、文学等学术领域都曾有过极为灿烂的成就,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传统一样,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的发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虽然我们有着漫长的成文法传统,但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却迟迟得不到发育、成长。清末以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法律学校的设立,法学才作为一门学科而确立其独立的地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最终使法律不可能走上坦途,经常在模仿域外法学与注释现行法律之间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间更索性彻底停滞。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调, 中国法学真可谓命运多舛、路途艰辛。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法律教育的恢复以及法律制度的渐次发展为我国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水准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剧增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的成绩。不过,至今没有一套由本国学者所撰写的理论法学丛书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缺憾。我们认为,法学以及法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层次的理论探索。比起自然科学,法学与生活现实固然有更为紧密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它仅仅是社会生活经验的反光镜,或只是国家实在法的回音壁。法学应.当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须在价值层面以及理论分析上给实在法以导引。在建设性的同时,它需要有一种批判的性格。就中国特定的学术背景而言,它还要在外来学说与固有传统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适度的超越,从而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法制建设提供蓝图,而且对世界范围内重大法律课题作出创造性回应。这是当代中国法学家的使命,而为这种使命的完成创造条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职责。   “中青年法学文库”正是这样一套以法学理论新著为发表范围的丛书。我们希望该文库能够成为高层次理论成果得以稳定而持续成长的一方园地,成为较为集中地展示中国法学界具有原创力学术作品的窗口。我们知道,要使这样的构想化为现实,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内外中国法学界的鼎力推助和严谨扎实的工作。“庙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赖源头活水。区区微衷,尚祈贤明鉴之。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劳动合同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其作用
一、 劳动合同的概念
二、 劳动合同的特征
三、 劳动合同的性质分析
四、 我国劳动合同的作用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民事雇佣合同——关于民法与劳动法调整雇佣关系的区界
一、 民事雇佣契约和劳动法上劳动合同之界别
二、 传统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调整法律定位之匡正
第三节 劳动合同之分类——以合同期限为视角
一、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形成原因和价值评判
二、 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现状、形成原因及价值评判
三、 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选择与判断
第四节 试用期之法学分析
一、 试用期制度设计之意义及试用期之法律性质
二、 试用期间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三、 我国试用期制度之滥用分析
四、 《劳动合同法》之制度设计
第五节 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及内部承包“合同”关系之分析
一、 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之间的关系
二、 劳动合同与承包合同的关系
第六节 劳动合同主体之法律分析
一、 《劳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关于适用范围之大讨论
一、 “用人单位”的法律内涵之理解
二、 劳动法上劳动者之界定
第二章 劳动合同制度比较研究——历史沉思与制度借鉴
第一节 民国时期劳动契约理论及劳动契约立法评述
一、 民国时期《劳动法典》的起草与《劳动契约法》的颁布及其对后世之影响
二、 史尚宽先生与《劳动契约法》及劳动契约法理论
三、 民国时期劳动契约法理论与制度的历史价值评判
四、 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法律规范定位及制度传承与继受
第二节 劳动合同制度之工具化与劳动力市场法律调整之重新定位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之劳动用工形式与存在的劳动合同
二、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劳动合同的沉重使命——使企业迸放活力之工具
三、 行政主导劳动合同制与法律制度相对疏离的劳动合同
四、 法学研究与劳动合同制度
五、 《劳动合同法》的动议、起草与出台
第三节 域外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立法
一、 法典化国家劳动合同制度之典型——法国劳动合同制度
二、 德国劳动合同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三、 日本劳动契约法理论及相关法律制度
第三章 劳动合同之订立及其法学分析
第一节 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一、 民法之要约承诺理论与劳动契约订立当事人权利义务之差异
一、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前阶段的称谓和含义
三、 我国台湾地区“雇用内定”理论与内定单位及内定者的相关权利与义务
四、 大陆地区就业协议书之法律性质及当事人之权利义务分析
五、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阶段所产生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招聘、应聘欺诈及诈骗之法律规制
一、 民法上之合同欺诈与刑法上之合同诈骗的区分及其参照
一、 招聘、应聘欺诈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三、 招聘、应聘诈骗现象
四、 招聘、应聘欺诈及诈骗的法律治理
第三节 关于“双重”或“多重”雇佣问题——双重劳动契约关系存否问题之考察
一、 劳动关系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解及其差异
二、 双重劳动关系及其相关分析
三、 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之区别与连接
四、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关系之构造及法律调整问题
第四节 “事实劳动关系”解析
一、 私法上之事实契约关系之学说形成及其价值评判
一、 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及其语境与性质分析
二、 “事实劳动关系”之类型分析与非法“雇用”
四、 我国劳动法对事实劳动关系之因应
第四章 劳动合同内容及形式之法学分析
第一节 劳动合同当事人之权利义务
一、 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所生之权利与义务
一、 劳动者基于劳动合同所生之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附随义务
一、 劳动合同当事人附随义务之基本理论
一、 劳动者附随义务
三、 用人单位附随义务
第三节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之特别约定
一、 竞业禁止之理论基础
一、 在职竞业禁止之法定与约定
二、 离职竞业禁止之约定
四、 竞业禁止适用主体之考量
五、 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培训条款之特别约定
一、 我国实践中培训费纠纷与跳槽纠纷现象
一、 当前专门培训引发的劳动纠纷之法学透视
三、 特殊培训之法律规制
第五节 服务期(最低服务年限)之特别约定
一、 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中约定服务年限理论及其评析
一、 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服务期实务问题分析
三、 关于服务期约定与法定制度设计中须考量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关于劳动合同中的档案纠纷问题
一、 劳动合同纠纷以及人事争议中的档案纠纷现象及其成因
一、 我国人事档案制度及其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我国台湾地区及东亚国家员工离职证明书之性质及法律分析
四、 人事档案纠纷的法律梳理
第七节 劳动合同选择书面形式的法学分析
一、 民事合同成立之形式与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契约成立形式比较
二、 中国大陆劳动合同书面要式形成原因分析
三、 书面劳动合同与“事实劳动关系”之间的联系
四、 制度选择:书面劳动合同形式要求应否为统一之强制性规范
五、 书面劳动合同文本问题研究
第五章 劳动合同之履行、变更
第一节 劳动合同之履行
一、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履行”之制度创制与学理解释
二、 劳动合同履行与民事合同履行的异同点
三、 应对“劳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行为当与不当之制度选择与梳理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及其理论
二、 民事合同变更与劳动合同变更的对比
三、 用人单位并、分、转、迁以及改制等条件下的劳动合同变更问题
四、 劳动合同内容变更及其范围——调职、调薪、工作地点变动等
五、 关联企业任职问题
第三节 工作地点变化与调动
一、 劳动者工作地点变动问题
二、 用人单位迁址引发劳动合同变更问题
第四节 工作岗位调整(调职)问题
一、 调职含义及调职缘起
二、 调职种类与法律性质
三、 调职命令之合理性判断
四、 调职命令权利滥用之规制
五、 关于借调关系之法学分析
第五节 劳动合同之薪资待遇调整及其他事项变更问题
一、 劳动者薪资调整问题
二、 劳动者薪资调整之权利义务关键点
三、 劳动者薪资调整与团体协议
四、 升职与调薪、降职与调薪、个别调薪与同工同酬及雇佣歧视问题
五、 其他事项之变更
第六章 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
第一节 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概况
一、 概念形成及制度特色
二、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之情形分类及其相应法律后果
三、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禁止条款及其功能
四、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制度价值
第二节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检视之一——《劳动法》第31条之理性分析
一、 问题缘起
二、 争论
三、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之正解
第三节 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检视之二——《劳动法》第32条规定之透视
一、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过错前提下的即时解除权行使与权利真实性分析
二、 劳动者辞职之被迫性与用人单位损害赔偿责任
三、 是否给付经济补偿金之思考
四、 地方立法之启示——《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之精神所在
第四节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制度理性
一、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之法定情形与相应判断
二、 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之法定情形与相应判断标准
三、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限制情形分析
第五节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减人员之法学透视
一、 裁员之解释及法律性质分析
二、 裁员原因及种类
三、 域外裁员制度及我国现行裁员制度及其比较分析
四、 大陆地区裁员制度的完善问题
第六节 解雇保护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实施
一、 解雇保护制度概邃
二、 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
三、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解雇保护之缺失
四、 私法完善与公法修补——建立中国特色的解雇保护制度
第七节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相关制度——预告期与经济补偿金
一、 预告期制度构建与制度价值
二、 经济补偿金、违约金及赔偿金
第七章 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一节 私法上合同终止与劳动法上劳动合同终止之比较
一、 私法上雇佣契约终止的含义
二、 劳动法上劳动合同终止的含义
三、 大陆地区现行劳动合同终止语境形成
第二节 《劳动法》之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之逻辑分析
一、 《劳动法》之劳动合同终止制度空置与滥用
二、 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与理论及其逻辑分析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终止劳动契约制度及与大陆地区制度比较
一、 名词之动词化实态——解雇与辞职之语言转换
二、 与大陆地区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制度之比较
第四节 劳动合同终止的种类和条件——《劳动合同法》之制度修补
一、 约定终止不复存在
二、 劳动合同终止事由范围之扩大
三、 劳动合同终止后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之分配
第八章 劳动合同之效力
第一节 劳动合同与工作规则(劳动规章)
一、 工作规则含义
二、 工作规则法律性质分析
三、 工作规则制定与变更对劳动者利益之不正当影响
四、 劳动合同与工作规则之效力冲突与协调
五、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完善及其法律性质之定性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效力比对
一、 我国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立法之合体特色及相关分析
二、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关于劳动契约与团体协约效力比较分析
三、 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关系之法理塑造
第三节 我国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之创建及与民事合同无效理论之对照
一、 制度确立与制度演变——中国大陆地区无效劳动合同制度
二、 我国大陆劳动法学界对无效劳动合同之制度解读
三、 民事合同之无效理论及其借鉴
四、 《劳动法》无效劳动合同之制度反思与重构
第四节 中国“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之应对
一、 违反强行性规范等非法雇用之打击
二、 劳动合同瑕疵与劳动合同补救之必要性分析
三、 建立劳动合同之可撤销制度
四、 我国现行雇用合意效力审查判断分类
第九章 特别雇用
第一节 管理人员雇佣问题
一、 国有企业“干部”身份丢失后,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身份法律规制之缺位
二、 不同管理人员与企业间聘任(聘用)关系的定性
三、 适用《劳动合同法》管理者及其法理分析
第二节 涉承包或涉提成类雇用问题——以出租车司机和代销人员为例
一、 涉承包类雇用问题——以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特殊雇用关系分析为例
一、 涉提成类雇用问题——以代销人员与商业公司之间特殊雇用关系分析为例
第三节 劳动派遣及其法律调整
一、 劳动派遣含义及其法学分析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之劳动派遣法律制度与理论分析
三、 中国大陆劳动派遣产生与发展及立法因应
第四节 非正规就业(非全日制用工)中的雇佣问题
一、 非正规就业现象存在及我国政府之相关价值取向
二、 法律语境及比较法之分析
三、 非全日制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合同关系之“特殊”分析
第十章 劳动合同之公法干预与特殊法律责任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行政干预及其进退尺度
一、 行政干预介入劳动合同的历史轨迹
二、 劳动监督检查渗入合同关系之进程分析
三、 现行劳动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存在的缺陷与制度完善的路径分析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上特殊法律责任之塑造
一、 损害赔偿责任之倾斜性制度构建
二、 《劳动合同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初置与制度价值之评估
三、 《劳动合同法》上之连带责任制度构建及其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