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简介;什么是证券?发行的披露责任;豁免的证券和交易;“重大”的定义;内幕交易和反欺诈条款;操纵市场;兼并收购——授权委托书之战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简介
一 资本市场
(一) 纽约股票交易所
(二) 纳斯达克
1 主板
2 二板市场
(三) 柜台交易显示牌和粉红色纸条
(四) 电子通讯网络
二 监管者
(一) 证券交易委员会
1 凡事留有充分余地
2 谁在证交会操刀?
3 证交会做些什么?
4 两把刀子
5 证交会“替天行道”吗?
6 不如人意处
(二) 国会
(三) 法院和法官
三 法律散见各处
(一) 三部曲——核心的核心
1 《1933年证券法》
2 《1934证券交易法》
3 《威廉斯法》
(二) 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其他相关法律
1 《公用设施控股公司法》
2 《信托债券法》
3 《投资公司法》
4 《投资顾问法》
5 《破产法》
(三) 其他法律
1 宪法
2 合同法
3 侵权法
4 《行政诉讼法》
5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
6 《信息自由法》
7 《金融隐私权利法》
8 《小企业投资法》
9 《投资者保护法》
10 《反托拉斯法》
(四) 证交会规则
第二章 什么是证券?
一 股票
二 债券
三 票据
四 杂交证券
五 期货合约
六 投资合同
(一) 法官下的定义
(二) 学者的引伸解释
1 投资者是否积极参加管理
2 出售投资凭证的方式
3 投资合同是否有市场?
4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 各类投资合同
七 证券与非法集资
(一) 法律的定义
(二) 非法集资
[判例]证交会诉阿奎声波产品公司
[要览]
[分析]一句、一词、一字——投资合同为证券规则中的“仅仅”一词
第三章 发行的披露责任
一 登记说明和招股说明书
(一) 登记说明
1 综合登记
2 待用登记
(二) 招股说明书
1 性质、内容及形式
2 明了的英语
二 公开发行申报材料的流程
(一) 登记说明申报之前
1 什么是发行?
2 禁止抢跑
3 可散发的信息
(二) 等待期间
1 有限的推销
2 承销商的活动
(三) 登记说明生效之后
1 沉默即默认
2 落实一系列协议
3 包销
三 违反规定的后果
(一) 登记说明生效之前
(二) 登记说明生效之后
[判例]拉斯维加斯夏威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诉证交会
[要览]
[分析]监管机构也要守规矩——证交会如何拦截公司上市
第四章 豁免的证券和交易
一 豁免的证券
(一) 短期商业票据
(二) 企业重组发行的证券
(三) 其他证券
二 豁免的交易
(一) 有限制的发行
1 私募(506规则)
(二) 小额发行
1 一百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发行(504规则)
2 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发行(505规则)
3 仅向认可的投资者出售五百万美元以下的证券
4 A规定(Regulation A)
(三) 州内发行
三 非发行人的交易
(一) 非“三种人”
(二) 主要角色的定义
(三) 144规则(Rule 144)
1 受限制证券
2 关联人与非关联人
(四) 144A规则(Rule 144A)
(五) 规定A(Regulation A)
[判例]证交会诉墨菲
[要览]
[分析]私募——证券监管机构何时登场的游戏
第五章 “重大”的定义
一 公司证券发行和上市公司的持续披露责任
(一) 定义
(二) 细化
1 定性信息
2 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
3 不确定事件
4 可读性
5 未来预测
二 内幕交易
三 委托授权书的征集说明
[判例]费特诉利斯科
[要览]
[分析]“简单明了”等于“不打自招”?
第六章 内幕交易和反欺诈条款
一 反欺诈条款
(一) 短线交易
1 管理人员
2 短线交易
3 利润
4 由谁索赔?
(二) 10b——5规则
1 内容重要、语言混乱
2 细节分析
3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重唱
4 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之分
(三) 内幕交易
1 内幕知情人的定义
2 填补普通法的空白
3 第16(b)节与10b——5规则之间的区别
二 个人诉讼权利
三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
(一)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二) 会计事务所推动下的产物
(三)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的目的
(四)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的主要内容
[判例]美国诉奥海根
[要览]
[分析]“窃取理论”——10b反欺诈条款的延伸
第七章 操纵市场
一 发行阶段
(一) 稳定价格
1 证交会网开一面
2 对稳定价格的限制
3 价格也有稳定不住的时候
(二) 热门证券
二 回购
三 收购竞标
四 “到底要不要禁止市场操纵行为”?
[判例]美国诉莫尔海伦
[要览]
[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美国市场操纵行为
第八章 兼并收购——授权委托书之战
一 股东、董事相互攻坚的利器
二 法律
(一) 州法律
1 形式
2 有效期
3 可撤销性
4 不可撤销授权委托书
(二) 联邦证券法
1 授权委托书
2 授权委托书的征集
3 授权委托书陈述
4 股东名单
5 股东的建议
三 授权委托书的欺诈
(一) 默示民事诉讼权利
(二) 重大
(三) 因果关系
(四) 明知
[判例]维吉尼亚州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诉桑迪伯格
[要览]
[分析]功亏一篑——股东在14a——9规则项下索赔的障碍
第九章 公开收购要约
一 什么是收购要约?
(一) 特殊的“要约”
(二) 判例规则
1 威尔曼检验标准
2 汉森检验标准
(三) 对价
二 公开收购要约的当事方以及相邻关系
(一) “三国四方”
(二) 公开收购要约与私下交易
(三) 5%的临界点
三 《威廉斯法》以及证交会的相关规则
(一) 最佳价格规则
1 第三方发出的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公开收购要约
(二) 所有持有人规则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三) 按比例收购规则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四) 公开收购要约的有效期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五) 退出公开收购要约的权利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五 出现虚假陈述怎么办?
(一) 目标公司股东
(二) 被挫败的公开收购要约发出人
(三) 其他公开收购要约人和目标公司
六 州法律
七 美国特色
(一) 美国之外比较低迷
(二) 公开收购要约在美国为什么大行其道?
1 公司股票流通量增加
2 靠正常股票分红得利太慢
3 公开收购要约的攻防技术日臻完善
4 公开收购要约较征集委托授权书更加便捷、经济
5 人们观念的改变
[判例]证交会诉卡特·哈维莱·哈勒公司
[要览]
[分析]“三要三不要”——“公开收购要约”活的灵魂
第十章 自我监管组织
一 名词的差异,理念的差异
二 谁是监管组织?
(一) 纽约股票交易所
(二) 全美证券营销商协会
(三) 律师协会
(四) 会计协会
三 如何自我监管?
四 自我监管的难题
(一) 诉讼
(二) 仲裁
五 自我监管向何处去?
(一) 超级自我监管组织
(二) 自我监管好不好?
[判例]杰伯隆诉添惠
[要览]
[分析]自我约束不等于作茧自缚——自我监管组织的规则并不是民事赔偿的法律依据
第十一章 中介机构和证券公司
一 谁是中介机构?
二 投资公司
(一) 定义
(二) 例外
(三) 投资公司的披露
三 基金
(一) 什么是基金?
1 基金是投资公司
2 什么是“基金单位”?
(二) 开放式基金好在哪里?
1 封闭式基金
2 开放式基金
3 开放式基金好在哪里?
(三) “苛券杂费”
1 申购费
2 退出附加费
(四) 管理费
1 管理费的额度
2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 《投资公司法》的修正
4 “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5 基金经理也有羞恶之心
(五) 基金的投资
1 按照投资类型的分类
2 基金止步的领域
(六) 基金好在哪里?
1 股市“稳定器”
2 高手理财?
3 散户少了几份乐趣
4 还是有风险
(七) 对基金的限制
1 更严格的披露
2 有利害关系的董事
3 管理层的雇佣合同
(八) 索赔
(九) 结束语
四 经纪人的规范
(一) 三级监管
(二) 经纪人的问题是跳槽问题
(三) 股民的抗争,股民的反抗
(四) “操守”如“抄手”
(五) 美国特色
五 投资顾问
(一) 适用范围较小
(二) 还是反欺诈,还是反内幕交易
六 证券分析师
(一) 分析师听谁的?
1 卖方分析师
2 买方分析师
3 独立分析师
(二) 分析师为什么这样火?
(三) “正晌午时分说话,谁也没有家”
1 “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正晌午时分说话,谁也没有家”
(四) “每逢大事有静气”
(五) 即使开了口,神仙难下手
七 稽查,稽查
(一) 宪法问题、行政法问题
(二) 《金融隐私权利法》
(三) 给股民的忠告
[判例]卢维诉证交会
[要览]
[分析]“一帮一,一对红”——投资咨询活动的定义
第十二章 责任
一 行政手段
二 民事责任
(一) 要害是侵权
1 疏忽过错责任
2 严格责任
(二) 与一般侵权责任的不同
(三) 依赖
(四) 证交会的民事起诉
(五) 违反法律的具体行为
1 发行
2 交易
3 反欺诈条款10b-5规则
4 内幕知情人交易
5 征集委托授权书
6 公开收购要约
三 刑事责任
(一) 《1933年证券法》
(二) 《1934年证券交易法》
(三) 重交易,轻发行
[判例]埃斯考特诉巴克里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要览]
[分析]对号入座——公司上市虚假披露后各类被告的责任
[判例]阿克尔曼诉羚羊公司
[要览]
[分析]因果关系——被告脱身的通道
附录:《法律词条解释》
后记
cPWx
第一章 简介
一 资本市场
(一) 纽约股票交易所
(二) 纳斯达克
1 主板
2 二板市场
(三) 柜台交易显示牌和粉红色纸条
(四) 电子通讯网络
二 监管者
(一) 证券交易委员会
1 凡事留有充分余地
2 谁在证交会操刀?
3 证交会做些什么?
4 两把刀子
5 证交会“替天行道”吗?
6 不如人意处
(二) 国会
(三) 法院和法官
三 法律散见各处
(一) 三部曲——核心的核心
1 《1933年证券法》
2 《1934证券交易法》
3 《威廉斯法》
(二) 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其他相关法律
1 《公用设施控股公司法》
2 《信托债券法》
3 《投资公司法》
4 《投资顾问法》
5 《破产法》
(三) 其他法律
1 宪法
2 合同法
3 侵权法
4 《行政诉讼法》
5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
6 《信息自由法》
7 《金融隐私权利法》
8 《小企业投资法》
9 《投资者保护法》
10 《反托拉斯法》
(四) 证交会规则
第二章 什么是证券?
一 股票
二 债券
三 票据
四 杂交证券
五 期货合约
六 投资合同
(一) 法官下的定义
(二) 学者的引伸解释
1 投资者是否积极参加管理
2 出售投资凭证的方式
3 投资合同是否有市场?
4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 各类投资合同
七 证券与非法集资
(一) 法律的定义
(二) 非法集资
[判例]证交会诉阿奎声波产品公司
[要览]
[分析]一句、一词、一字——投资合同为证券规则中的“仅仅”一词
第三章 发行的披露责任
一 登记说明和招股说明书
(一) 登记说明
1 综合登记
2 待用登记
(二) 招股说明书
1 性质、内容及形式
2 明了的英语
二 公开发行申报材料的流程
(一) 登记说明申报之前
1 什么是发行?
2 禁止抢跑
3 可散发的信息
(二) 等待期间
1 有限的推销
2 承销商的活动
(三) 登记说明生效之后
1 沉默即默认
2 落实一系列协议
3 包销
三 违反规定的后果
(一) 登记说明生效之前
(二) 登记说明生效之后
[判例]拉斯维加斯夏威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诉证交会
[要览]
[分析]监管机构也要守规矩——证交会如何拦截公司上市
第四章 豁免的证券和交易
一 豁免的证券
(一) 短期商业票据
(二) 企业重组发行的证券
(三) 其他证券
二 豁免的交易
(一) 有限制的发行
1 私募(506规则)
(二) 小额发行
1 一百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发行(504规则)
2 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发行(505规则)
3 仅向认可的投资者出售五百万美元以下的证券
4 A规定(Regulation A)
(三) 州内发行
三 非发行人的交易
(一) 非“三种人”
(二) 主要角色的定义
(三) 144规则(Rule 144)
1 受限制证券
2 关联人与非关联人
(四) 144A规则(Rule 144A)
(五) 规定A(Regulation A)
[判例]证交会诉墨菲
[要览]
[分析]私募——证券监管机构何时登场的游戏
第五章 “重大”的定义
一 公司证券发行和上市公司的持续披露责任
(一) 定义
(二) 细化
1 定性信息
2 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
3 不确定事件
4 可读性
5 未来预测
二 内幕交易
三 委托授权书的征集说明
[判例]费特诉利斯科
[要览]
[分析]“简单明了”等于“不打自招”?
第六章 内幕交易和反欺诈条款
一 反欺诈条款
(一) 短线交易
1 管理人员
2 短线交易
3 利润
4 由谁索赔?
(二) 10b——5规则
1 内容重要、语言混乱
2 细节分析
3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重唱
4 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之分
(三) 内幕交易
1 内幕知情人的定义
2 填补普通法的空白
3 第16(b)节与10b——5规则之间的区别
二 个人诉讼权利
三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
(一)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二) 会计事务所推动下的产物
(三)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的目的
(四) 《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的主要内容
[判例]美国诉奥海根
[要览]
[分析]“窃取理论”——10b反欺诈条款的延伸
第七章 操纵市场
一 发行阶段
(一) 稳定价格
1 证交会网开一面
2 对稳定价格的限制
3 价格也有稳定不住的时候
(二) 热门证券
二 回购
三 收购竞标
四 “到底要不要禁止市场操纵行为”?
[判例]美国诉莫尔海伦
[要览]
[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美国市场操纵行为
第八章 兼并收购——授权委托书之战
一 股东、董事相互攻坚的利器
二 法律
(一) 州法律
1 形式
2 有效期
3 可撤销性
4 不可撤销授权委托书
(二) 联邦证券法
1 授权委托书
2 授权委托书的征集
3 授权委托书陈述
4 股东名单
5 股东的建议
三 授权委托书的欺诈
(一) 默示民事诉讼权利
(二) 重大
(三) 因果关系
(四) 明知
[判例]维吉尼亚州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诉桑迪伯格
[要览]
[分析]功亏一篑——股东在14a——9规则项下索赔的障碍
第九章 公开收购要约
一 什么是收购要约?
(一) 特殊的“要约”
(二) 判例规则
1 威尔曼检验标准
2 汉森检验标准
(三) 对价
二 公开收购要约的当事方以及相邻关系
(一) “三国四方”
(二) 公开收购要约与私下交易
(三) 5%的临界点
三 《威廉斯法》以及证交会的相关规则
(一) 最佳价格规则
1 第三方发出的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公开收购要约
(二) 所有持有人规则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三) 按比例收购规则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四) 公开收购要约的有效期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五) 退出公开收购要约的权利
1 第三方公开收购要约
2 目标公司公开收购要约
五 出现虚假陈述怎么办?
(一) 目标公司股东
(二) 被挫败的公开收购要约发出人
(三) 其他公开收购要约人和目标公司
六 州法律
七 美国特色
(一) 美国之外比较低迷
(二) 公开收购要约在美国为什么大行其道?
1 公司股票流通量增加
2 靠正常股票分红得利太慢
3 公开收购要约的攻防技术日臻完善
4 公开收购要约较征集委托授权书更加便捷、经济
5 人们观念的改变
[判例]证交会诉卡特·哈维莱·哈勒公司
[要览]
[分析]“三要三不要”——“公开收购要约”活的灵魂
第十章 自我监管组织
一 名词的差异,理念的差异
二 谁是监管组织?
(一) 纽约股票交易所
(二) 全美证券营销商协会
(三) 律师协会
(四) 会计协会
三 如何自我监管?
四 自我监管的难题
(一) 诉讼
(二) 仲裁
五 自我监管向何处去?
(一) 超级自我监管组织
(二) 自我监管好不好?
[判例]杰伯隆诉添惠
[要览]
[分析]自我约束不等于作茧自缚——自我监管组织的规则并不是民事赔偿的法律依据
第十一章 中介机构和证券公司
一 谁是中介机构?
二 投资公司
(一) 定义
(二) 例外
(三) 投资公司的披露
三 基金
(一) 什么是基金?
1 基金是投资公司
2 什么是“基金单位”?
(二) 开放式基金好在哪里?
1 封闭式基金
2 开放式基金
3 开放式基金好在哪里?
(三) “苛券杂费”
1 申购费
2 退出附加费
(四) 管理费
1 管理费的额度
2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 《投资公司法》的修正
4 “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5 基金经理也有羞恶之心
(五) 基金的投资
1 按照投资类型的分类
2 基金止步的领域
(六) 基金好在哪里?
1 股市“稳定器”
2 高手理财?
3 散户少了几份乐趣
4 还是有风险
(七) 对基金的限制
1 更严格的披露
2 有利害关系的董事
3 管理层的雇佣合同
(八) 索赔
(九) 结束语
四 经纪人的规范
(一) 三级监管
(二) 经纪人的问题是跳槽问题
(三) 股民的抗争,股民的反抗
(四) “操守”如“抄手”
(五) 美国特色
五 投资顾问
(一) 适用范围较小
(二) 还是反欺诈,还是反内幕交易
六 证券分析师
(一) 分析师听谁的?
1 卖方分析师
2 买方分析师
3 独立分析师
(二) 分析师为什么这样火?
(三) “正晌午时分说话,谁也没有家”
1 “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正晌午时分说话,谁也没有家”
(四) “每逢大事有静气”
(五) 即使开了口,神仙难下手
七 稽查,稽查
(一) 宪法问题、行政法问题
(二) 《金融隐私权利法》
(三) 给股民的忠告
[判例]卢维诉证交会
[要览]
[分析]“一帮一,一对红”——投资咨询活动的定义
第十二章 责任
一 行政手段
二 民事责任
(一) 要害是侵权
1 疏忽过错责任
2 严格责任
(二) 与一般侵权责任的不同
(三) 依赖
(四) 证交会的民事起诉
(五) 违反法律的具体行为
1 发行
2 交易
3 反欺诈条款10b-5规则
4 内幕知情人交易
5 征集委托授权书
6 公开收购要约
三 刑事责任
(一) 《1933年证券法》
(二) 《1934年证券交易法》
(三) 重交易,轻发行
[判例]埃斯考特诉巴克里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要览]
[分析]对号入座——公司上市虚假披露后各类被告的责任
[判例]阿克尔曼诉羚羊公司
[要览]
[分析]因果关系——被告脱身的通道
附录:《法律词条解释》
后记
cPWx
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