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儒释道对魏晋玄学的理论建构均产生了影响,但三者的影响力度大不相同,其中儒道互补构成了玄学的理论主体。儒家伦理是士人的生命底色,而道家中的“黄老”与“老庄”作为最有活力的思想因素,居学术变革的主导地位。由于“黄老”道家已经将儒家伦理融入其中,因此从广义上说,魏晋玄学是“黄老”与“老庄”的融合;从狭义上说,则是黄老“因循”、“形名”,老庄“自然”、“言意”等思想要素与儒家伦理学说的融合。佛教译经则对玄学由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起了某种间接的刺激作用。
目录
导言
上篇
第一章 汉魏之际的思想变革
一 “黄老”复兴及其演变
二 “老庄”滥觞及融入主流
三 荆州官学的兴衰与特点
四 佛教译经与何晏《无名论》
第二章 正始玄学奠基人王弼
一 山阳王氏家族故里的文化地理
二 名理、本末与言意
三 《老子》、《周易》、《论语》新义
下篇
第三章 魏末政局与玄学退潮
一 思想史视野中的司马懿及其政变
二 钟会的学术与权术
三 “竹林七贤”考——从佛经“竹林”译名谈起
四 从《达庄论》到《大人先生传》
第四章 西晋玄学的复苏
一 司观炎与西晋前期玄、儒的升降
二 向秀《庄子注》新探
.三 西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的互动
第五章 玄学理论巅峰——郭象《庄子注》
一 从《庄子注》看《庄子序》的真伪
二 “自生独化”说与“性”本体论
三 历史哲学发微
四 郭象圣人论与心性哲学
主要参考书目
上篇
第一章 汉魏之际的思想变革
一 “黄老”复兴及其演变
二 “老庄”滥觞及融入主流
三 荆州官学的兴衰与特点
四 佛教译经与何晏《无名论》
第二章 正始玄学奠基人王弼
一 山阳王氏家族故里的文化地理
二 名理、本末与言意
三 《老子》、《周易》、《论语》新义
下篇
第三章 魏末政局与玄学退潮
一 思想史视野中的司马懿及其政变
二 钟会的学术与权术
三 “竹林七贤”考——从佛经“竹林”译名谈起
四 从《达庄论》到《大人先生传》
第四章 西晋玄学的复苏
一 司观炎与西晋前期玄、儒的升降
二 向秀《庄子注》新探
.三 西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的互动
第五章 玄学理论巅峰——郭象《庄子注》
一 从《庄子注》看《庄子序》的真伪
二 “自生独化”说与“性”本体论
三 历史哲学发微
四 郭象圣人论与心性哲学
主要参考书目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