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the Spoiled Child to New Citizen:Studies on Chinese Only Children
副标题:无
作 者:风笑天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153979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这个世界大国之一,发生了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是改革开放,二是人口控制。二十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已使整个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口控制也有效地降低了中国人员的增长率。而在这二者共同的背景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特别是其中的独生子女们,也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发现,“这一代人与我们小时候大不相同”,人们担心,“这一代人能否承担起国家的重任”。
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代新人?正确的认识方式是将他们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事实上,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中国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新人,具有以往任何一代中国人都不曾有过的成长经历。他们产生和成长的这二十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建设发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也最为多元化的二十年。
客观条件的不足和欠缺使得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相反地学到了更多,也得到更多的锻炼,能力也更强。
各种“课外班”那种专业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占去了儿童在社会教育其他形式中进行社会化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身上留下某种欠缺的痕迹。
目录
前言:一代新公民
一、个性特征与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随着年龄和社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3~18岁这一年龄段中,二者之间的差异大体呈现出“年龄越小差异越大”的趋势,而在城市和农村这两种不同的社区中,则呈现出“农村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比城市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更大”的特点。
个性品质:小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人格物质:高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及其教育
5~12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社会交往能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究竟有没有差别
二、社会化发展
家庭规模的变小、家庭结构的简化、居住形式的改变、学校教育的扭曲、大众传播媒介的扩张,构成了一代独生子女特定的社会化环境。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父母认识上偏重依赖性而忽视独立性、教育中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培养目标上偏重眼前而忽视长远,给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带来一定影响。
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
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现状
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家庭因素
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
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过程及其结果
上海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
三、大学中的独生子女
四、独生子女家庭
五、独生子女与中国社会
附录
一、个性特征与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随着年龄和社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3~18岁这一年龄段中,二者之间的差异大体呈现出“年龄越小差异越大”的趋势,而在城市和农村这两种不同的社区中,则呈现出“农村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比城市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更大”的特点。
个性品质:小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人格物质:高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及其教育
5~12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社会交往能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究竟有没有差别
二、社会化发展
家庭规模的变小、家庭结构的简化、居住形式的改变、学校教育的扭曲、大众传播媒介的扩张,构成了一代独生子女特定的社会化环境。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父母认识上偏重依赖性而忽视独立性、教育中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培养目标上偏重眼前而忽视长远,给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带来一定影响。
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
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现状
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家庭因素
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
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过程及其结果
上海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
三、大学中的独生子女
四、独生子女家庭
五、独生子女与中国社会
附录
From the Spoiled Child to New Citizen:Studies on Chinese Only Childre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