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首次系统介绍了议价理论,并运用理论对中国二元就业体制下工资和就业的议价进行了效率考察,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并得出政府对国有企业工资和就业的管制是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以及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的有效性必须以放松管制为条件的重要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经济意义。
目录
序言
主要符号
1 导论
1.1 内容提要及相关文献的回顾
1.2 本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议价理论:对于方法的研究
2.1 议价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发展
2.2 公理性的议价理论
2.3 战略性的议价理论
2.4 公理性议价模型和战略性议价模型之间的关系
3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Ⅰ):一般市场经济体制
3.1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工资和就业议价
3.2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工资和就业议价
3.3 工资和3 工资和就业议价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4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Ⅱ):东欧转轨经济
4.1 东欧国家的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
4.2 议价和政府工资总额控制:模型分析
4.3 经济转轨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5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Ⅲ):中国转轨经济
5.1 中国就业体制转轨的起点:计划就业体制
5.2 中国转轨时期的二元就业体制
5.3 职工(工会组织)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作用
5.4 国有企业工资和就业的决定:一个议价的视角
6 中国工资和就业管制下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6.1 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演变
6.2 国有企业2 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就业议价模型
6.3 二元就业体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差异
6.4 比较静态分析
6.5 经验观察和证据
6.6 二元就业体制下的经济效率
7 结论与政策含义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含义
7.3 若干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主要符号
1 导论
1.1 内容提要及相关文献的回顾
1.2 本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议价理论:对于方法的研究
2.1 议价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发展
2.2 公理性的议价理论
2.3 战略性的议价理论
2.4 公理性议价模型和战略性议价模型之间的关系
3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Ⅰ):一般市场经济体制
3.1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工资和就业议价
3.2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工资和就业议价
3.3 工资和3 工资和就业议价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4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Ⅱ):东欧转轨经济
4.1 东欧国家的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
4.2 议价和政府工资总额控制:模型分析
4.3 经济转轨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5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Ⅲ):中国转轨经济
5.1 中国就业体制转轨的起点:计划就业体制
5.2 中国转轨时期的二元就业体制
5.3 职工(工会组织)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作用
5.4 国有企业工资和就业的决定:一个议价的视角
6 中国工资和就业管制下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6.1 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演变
6.2 国有企业2 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就业议价模型
6.3 二元就业体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差异
6.4 比较静态分析
6.5 经验观察和证据
6.6 二元就业体制下的经济效率
7 结论与政策含义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含义
7.3 若干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对中国二元就业体制的效率考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