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军旅史话丛书所邀请的执笔者都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不光拥有着独到的眼光,史料的富矿,而且密切关注着最新的发现和成果。他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更为客观的视角,更为广阔的胸怀,来重现这支伟大军队的历史。书中有不少资料和研究成果都是首次披露。更有很多有益的辨析和真知灼见。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军衔史话》。
目录
序篇
第一章 我军对军衔制的首次尝试
一、等级制度在红军中的发展
建军之初的军事共产主义
粗略的待遇等级区分
开始在高级干部中实行津贴制度
全军开始实行津贴制度
“高薪族”最高可拿百元津贴
二、红军改编:换帽徽勉为其难,戴军衔遥遥无期
由改编引起的新问题
“纸上谈衔”以应急
“空头军衔”的有趣回忆
三、第一次正式部署军衔制,历时三年而未果
雷厉风行的开端
“马拉松”式的军衔评定
历时三年未果的原因
四、从毛泽东参加八路军少校的追悼会说开去
授予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军衔称号
王明戏称“一门两中将”
“感情上难以接受”的上尉衔
佩戴苏军军衔符号的中国军队
用军衔符号“瞒天过海”
第二章 短暂的二次评衔:因和平而来。随内战而去
一、为在国民党“国防部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再次评衔
二、评衔工作因战火而自动终止
三、部分单位自行建立过等级制度:“我们是革命的等级”
四、临时授予少数人员军衔称号
授予彭真、陈云等六人将校军衔
授予军调部工作人员军衔称号
第三章 漫长而曲折的军衔制准备工作
一、“台阶工程”为军衔制的大厦筑底
是直接评定军衔还是先评定级别
建立“宝塔”形的等级体系
几类特殊人员的评级
军队级别功能被弱化
二、首次立法与两次延期
未最终成形的一部军衔制度立法文件
评衔工作两次延期
三、评衔工作再启动
“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苏联顾问的“保密”与“苏式”军衔
四、规范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编制为将官军衔的职务
编制为校官军衔的职务
编制为尉官军衔的职务
五、关于军衔的授予、升降、剥夺
首次评定军衔的标准
军衔的晋升
军衔的降级和剥夺
六、制定军衔的标志符号
军官军衔肩章
军官和士兵军衔领章
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
七、准备实授时再生变化
毛泽东说“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
未设置兵种元帅
准尉:1955年军衔家族中的“黑户”
不设准将设大校: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家
第四章 新中国开国将帅和校尉官诞生纪事
一、获得军衔称号相当不易
六类人如愿以偿
五类人遗憾终身
1952年评定的级别是决定军衔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是准兵团级,为何只有一人评为上将
揭开“少将标准”的神秘传闻
二、对特殊人员的特殊政策
妇女干部获军衔称号者寥寥
兼军队职务者“评而不授”的计划落了空
转到地方工作的军队高级指挥员评衔内幕
国民党起义和解放军官的军衔授予
对其他特殊人员授予军衔的规定
三、军衔授予:国庆六周年前后展开
元帅军衔的酝酿和确定
将官名单的最后敲定和排序
校尉官军衔的审批程序有所简化
隆重庄严的授衔仪式
在异国他乡举行的授衔仪式
四、有关授衔的两则释疑
林彪的元帅军衔还算不算
钱学森有没有“中将军衔”
第五章 授衔中的让衔佳话
一、元帅让衔: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徐向前: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罗荣桓:“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
彭德怀:我够不上元帅
叶剑英:恳求“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
二、大将让衔: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许光达:“降衔申请”言辞恳切
徐海东:对授大将“感到有愧”
三、让上将衔:徐立清的“两个金豆的含量不一般”
四、中将让衔:孔庆德说“能授予校官就不错”
五、少将让衔:我们没有权利向党争名争利
李逸民:大度不争衔
白志文:评个少将就应该知足了
颜文斌:伸手向组织要是不光彩的
肖选进:大校军衔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至高荣誉
……
第六章 军衔制度从取消到恢复
第七章 新军衔的实施
第八章 从“文职将军”和“航天将军”谈起
第九章 士兵新军衔制的两度变迁
第十章 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帅
附录一 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将人员名单
附录二 黄埔军校出身和出国留学的我军将帅
后记
第一章 我军对军衔制的首次尝试
一、等级制度在红军中的发展
建军之初的军事共产主义
粗略的待遇等级区分
开始在高级干部中实行津贴制度
全军开始实行津贴制度
“高薪族”最高可拿百元津贴
二、红军改编:换帽徽勉为其难,戴军衔遥遥无期
由改编引起的新问题
“纸上谈衔”以应急
“空头军衔”的有趣回忆
三、第一次正式部署军衔制,历时三年而未果
雷厉风行的开端
“马拉松”式的军衔评定
历时三年未果的原因
四、从毛泽东参加八路军少校的追悼会说开去
授予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军衔称号
王明戏称“一门两中将”
“感情上难以接受”的上尉衔
佩戴苏军军衔符号的中国军队
用军衔符号“瞒天过海”
第二章 短暂的二次评衔:因和平而来。随内战而去
一、为在国民党“国防部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再次评衔
二、评衔工作因战火而自动终止
三、部分单位自行建立过等级制度:“我们是革命的等级”
四、临时授予少数人员军衔称号
授予彭真、陈云等六人将校军衔
授予军调部工作人员军衔称号
第三章 漫长而曲折的军衔制准备工作
一、“台阶工程”为军衔制的大厦筑底
是直接评定军衔还是先评定级别
建立“宝塔”形的等级体系
几类特殊人员的评级
军队级别功能被弱化
二、首次立法与两次延期
未最终成形的一部军衔制度立法文件
评衔工作两次延期
三、评衔工作再启动
“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苏联顾问的“保密”与“苏式”军衔
四、规范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编制为将官军衔的职务
编制为校官军衔的职务
编制为尉官军衔的职务
五、关于军衔的授予、升降、剥夺
首次评定军衔的标准
军衔的晋升
军衔的降级和剥夺
六、制定军衔的标志符号
军官军衔肩章
军官和士兵军衔领章
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
七、准备实授时再生变化
毛泽东说“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
未设置兵种元帅
准尉:1955年军衔家族中的“黑户”
不设准将设大校: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家
第四章 新中国开国将帅和校尉官诞生纪事
一、获得军衔称号相当不易
六类人如愿以偿
五类人遗憾终身
1952年评定的级别是决定军衔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是准兵团级,为何只有一人评为上将
揭开“少将标准”的神秘传闻
二、对特殊人员的特殊政策
妇女干部获军衔称号者寥寥
兼军队职务者“评而不授”的计划落了空
转到地方工作的军队高级指挥员评衔内幕
国民党起义和解放军官的军衔授予
对其他特殊人员授予军衔的规定
三、军衔授予:国庆六周年前后展开
元帅军衔的酝酿和确定
将官名单的最后敲定和排序
校尉官军衔的审批程序有所简化
隆重庄严的授衔仪式
在异国他乡举行的授衔仪式
四、有关授衔的两则释疑
林彪的元帅军衔还算不算
钱学森有没有“中将军衔”
第五章 授衔中的让衔佳话
一、元帅让衔: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徐向前: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罗荣桓:“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
彭德怀:我够不上元帅
叶剑英:恳求“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
二、大将让衔: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许光达:“降衔申请”言辞恳切
徐海东:对授大将“感到有愧”
三、让上将衔:徐立清的“两个金豆的含量不一般”
四、中将让衔:孔庆德说“能授予校官就不错”
五、少将让衔:我们没有权利向党争名争利
李逸民:大度不争衔
白志文:评个少将就应该知足了
颜文斌:伸手向组织要是不光彩的
肖选进:大校军衔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至高荣誉
……
第六章 军衔制度从取消到恢复
第七章 新军衔的实施
第八章 从“文职将军”和“航天将军”谈起
第九章 士兵新军衔制的两度变迁
第十章 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帅
附录一 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将人员名单
附录二 黄埔军校出身和出国留学的我军将帅
后记
军衔史话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