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Case studies
副标题:无
作 者:李明辉,陈玮芬主编
分类号:
ISBN:978986017037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書為「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研究計畫」第二次小型研討會論文集,本次會議就儒學詮釋的個案進行方法論的探討與反省,譬如《春秋》經傳、《易經》詮釋、歷代儒者對特定經典的詮釋等。 內容包括倫理神話的形構--以《毛詩鄭箋》的詮釋體系析論經學運作的形式與意義、從「知行合一」到「體知」--杜維明與王陽明溝通、轉化理論比較、論荀子對「性善說」的看法、孔門三傑的思想史形象--顏淵、子貢和子路、劉蕺山對《大學》「格物」的詮釋、Within the Tension of Freedom and Determination: The Gongyang zhuan'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等8篇中英文論文。
目录
導言 李明輝
論荀子對「性善說」的看法 何淑靜
孔門三傑的思想史形象—顏淵、子貢和子路 陳少明
倫理神話的闡釋—以《毛詩鄭箋》的詮釋體系試探經學運作的形式與意義 陳志信
儒學思想中的「純粹」觀—朱熹論虛、靜與私 信廣來
劉蕺山對《大學》「格物」的詮釋 林月惠
從「知行合一」到「體知」—杜維明與王陽明溝通、轉化理論比較 丁為祥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分離問題的現象學與歷程哲學之解決 吳汝鈞
Within the Tension of Freedom and Determination: The Gongyang zhuan’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Joachim Gentz
論荀子對「性善說」的看法 何淑靜
孔門三傑的思想史形象—顏淵、子貢和子路 陳少明
倫理神話的闡釋—以《毛詩鄭箋》的詮釋體系試探經學運作的形式與意義 陳志信
儒學思想中的「純粹」觀—朱熹論虛、靜與私 信廣來
劉蕺山對《大學》「格物」的詮釋 林月惠
從「知行合一」到「體知」—杜維明與王陽明溝通、轉化理論比較 丁為祥
關於現象與物自身的分離問題的現象學與歷程哲學之解決 吳汝鈞
Within the Tension of Freedom and Determination: The Gongyang zhuan’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Joachim Gentz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Case studie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