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導言
上篇 經義折獄與儒家法學
第一章 春秋折獄的當代詮釋9
壹、序說10
貳、春秋折獄盛行的時代背景12
參、春秋折獄的幾個研究面向24
肆、結語27
第二章 兩漢春秋折獄案例探微31
壹、序說32
貳、董仲舒春秋折獄案例32
參、董仲舒以外的春秋折獄案例59
肆、結語96
第三章 春秋折獄的方法論與法理觀99
壹、緒言100
貳、董仲舒的折獄方法論100
參、春秋折獄與法律的儒家化107
肆、春秋折獄論評113
伍、結語129
第四章 春秋折獄「原心定罪」的刑法理論131
壹、前言132
貳、刑法史上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論爭134
參、公羊學派影響下春秋折獄罪刑適用的特色145
肆、春秋折獄罪同異論的理論基礎與方法160
伍、結語171
下篇 唐律法意與儒家倫理
第五章 唐律中的禮刑思想177
壹、序說178
貳、禮本刑用思想的形成與時代背景179
參、禮本刑用觀的確立及其具體內容186
肆、禮本刑用觀的基本精神與特質195
伍、禮本刑用觀評述202
陸、結語212
第六章 唐律中的不應得為罪213
壹、引言214
貳、不應得為罪的歷史淵源及其理論基礎215
參、《唐律》不應得為罪的義理與實際220
肆、從近世刑法原理聯想《唐律》不應得為罪241
伍、結語255
第七章 唐律責任能力的規範與理論261
壹、緒說262
貳、責任能力在刑法史上的發展263
參、《唐律》關於老小疾病的規定及其實例272
肆、《唐律》責任能力的理論基礎286
伍、《唐律》責任能力的影響及其演變290
陸、結語296
第八章 唐律輕重相舉條的法理及其運用299
壹、序說300
貳、傳統中國舊制中的比附302
參、《唐律》輕重相舉條釋義及其運用308
肆、輕重相舉條的法理性質辨析319
伍、結語333
第九章 唐律與龍筋鳳髓判339
壹、前言340
貳、張鷟《龍筋鳳髓判》其人其書342
參、《龍筋鳳髓判》判詞問目的真實性問題348
肆、《龍筋鳳髓判》案例解析舉隅354
伍、《龍筋鳳髓判》的評價371
陸、結語381
結論385
上篇 經義折獄與儒家法學
第一章 春秋折獄的當代詮釋9
壹、序說10
貳、春秋折獄盛行的時代背景12
參、春秋折獄的幾個研究面向24
肆、結語27
第二章 兩漢春秋折獄案例探微31
壹、序說32
貳、董仲舒春秋折獄案例32
參、董仲舒以外的春秋折獄案例59
肆、結語96
第三章 春秋折獄的方法論與法理觀99
壹、緒言100
貳、董仲舒的折獄方法論100
參、春秋折獄與法律的儒家化107
肆、春秋折獄論評113
伍、結語129
第四章 春秋折獄「原心定罪」的刑法理論131
壹、前言132
貳、刑法史上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論爭134
參、公羊學派影響下春秋折獄罪刑適用的特色145
肆、春秋折獄罪同異論的理論基礎與方法160
伍、結語171
下篇 唐律法意與儒家倫理
第五章 唐律中的禮刑思想177
壹、序說178
貳、禮本刑用思想的形成與時代背景179
參、禮本刑用觀的確立及其具體內容186
肆、禮本刑用觀的基本精神與特質195
伍、禮本刑用觀評述202
陸、結語212
第六章 唐律中的不應得為罪213
壹、引言214
貳、不應得為罪的歷史淵源及其理論基礎215
參、《唐律》不應得為罪的義理與實際220
肆、從近世刑法原理聯想《唐律》不應得為罪241
伍、結語255
第七章 唐律責任能力的規範與理論261
壹、緒說262
貳、責任能力在刑法史上的發展263
參、《唐律》關於老小疾病的規定及其實例272
肆、《唐律》責任能力的理論基礎286
伍、《唐律》責任能力的影響及其演變290
陸、結語296
第八章 唐律輕重相舉條的法理及其運用299
壹、序說300
貳、傳統中國舊制中的比附302
參、《唐律》輕重相舉條釋義及其運用308
肆、輕重相舉條的法理性質辨析319
伍、結語333
第九章 唐律與龍筋鳳髓判339
壹、前言340
貳、張鷟《龍筋鳳髓判》其人其書342
參、《龍筋鳳髓判》判詞問目的真實性問題348
肆、《龍筋鳳髓判》案例解析舉隅354
伍、《龍筋鳳髓判》的評價371
陸、結語381
結論385
Han-Tang legal system and confucianism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