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t intentions behind the semblance of "Douka":the language policy, modernization and identit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ruling period
副标题:无
作 者:陈培丰著;王兴安,凤气至纯平编译
分类号:
ISBN:978986173162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書主要是透過日治時期「同化」教育的分析──有關近代化論述和實際政策?容,以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繼而去探討近代臺灣人認同意識之?涵、特質及意義。
由於掣肘於「國體論」這個近代日本的政治文化,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中含有相當程度的近代性,以及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而根據「國體論」,臺灣人取得平等待遇的條件取決於「同化」教育的程度。因此為了爭取平等待遇,臺灣人以選擇性、自律性的態度積極去接受「同化」中的近代化,應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抵殖民。因為如此對應「同化」的方式,必然會壓縮到殖民差別統治的正當性,或動搖到「國體論」。
跳?出「漢賊不兩立」的傳統抵抗觀念,我們發現臺灣人在日治時期不斷圍繞著近代文明這個議題,與統治者之間產生賦予、接受、希求、拒?、自立、抑止的複?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統治者被迫不斷的調整其「同化」政策並大量普及教育機構。而在「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歷程中,臺灣人以機巧的抵抗方式達成了近代化。
不過臺灣人利用「同化」教育強烈追求近代文明的態度,相對的淡化了其保存或強調傳統文化的意願和形象。而透過如此的抵殖民過程和經驗,所形構出的漢民族共同體「想像」,成為戰後臺灣人認同意識的特質與基礎。
< TOP>
目录
Different intentions behind the semblance of "Douka":the language policy, modernization and identit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ruling period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