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季羡林学术论文集,从十六个方面讲述了季羡林先生对佛教思想的研究,包括佛教的起源、佛教的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和影响等等,还讲到了中国佛教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如玄奘和法显,也讲到了两本有影响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和《六祖坛经》,本书充分发挥了作者在语言学上的优势,极力还原佛教的原貌,厘清世人的误解。
目录
第一讲我和佛教研究 / 001
第二讲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 009
一、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 010
二、当时思想界的情况 / 013
三、佛教的起源 / 016
第三讲论释迦牟尼 / 025
一、释迦牟尼的名字 / 026
二、释迦牟尼的家族 / 027
三、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 / 028
四、释迦牟尼的生平 / 029
五、原始佛教的教义 / 035
六、释迦牟尼的说法方式 / 037
七、释迦牟尼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 040
第四讲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 043
第五讲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 / 079
一、问题的提出 / 080
二、佛典中对于提婆达多的论述 / 087
三、论述中的矛盾 / 099
四、我的看法:几点结论 / 108
第六讲浮屠与佛 / 119
第七讲再谈“浮屠”与“佛” / 137
一、“佛”字对音的来源 / 138
二、从“浮屠”与“佛”的关系推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 / 143
第八讲法显 / 155
一、晋宋时期佛教发展情况 / 156
二、法显的生平和活动 / 158
三、结语 / 174
第九讲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 183
第十讲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 191
第十一讲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 209
第十二讲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 227
第十三讲关于玄奘 / 237
一、玄奘的家世 / 239
二、西行求法前在国内的学习准备阶段 / 240
三、西行求法的动机 / 241
四、在印度的活动 / 245
五、回国后的情况 / 248
六、在佛教哲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 252
七、翻译印度因明可能产生的影响 / 254
第十四讲关于《大唐西域记》 / 261
第十五讲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 / 285
一、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 287
二、佛典中的“黑”与“白” / 290
三、《列子》与佛典 / 293
第十六讲佛教的倒流 / 307
补充 / 350
第二讲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 009
一、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 010
二、当时思想界的情况 / 013
三、佛教的起源 / 016
第三讲论释迦牟尼 / 025
一、释迦牟尼的名字 / 026
二、释迦牟尼的家族 / 027
三、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 / 028
四、释迦牟尼的生平 / 029
五、原始佛教的教义 / 035
六、释迦牟尼的说法方式 / 037
七、释迦牟尼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 040
第四讲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 043
第五讲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 / 079
一、问题的提出 / 080
二、佛典中对于提婆达多的论述 / 087
三、论述中的矛盾 / 099
四、我的看法:几点结论 / 108
第六讲浮屠与佛 / 119
第七讲再谈“浮屠”与“佛” / 137
一、“佛”字对音的来源 / 138
二、从“浮屠”与“佛”的关系推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 / 143
第八讲法显 / 155
一、晋宋时期佛教发展情况 / 156
二、法显的生平和活动 / 158
三、结语 / 174
第九讲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 183
第十讲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 191
第十一讲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 209
第十二讲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 227
第十三讲关于玄奘 / 237
一、玄奘的家世 / 239
二、西行求法前在国内的学习准备阶段 / 240
三、西行求法的动机 / 241
四、在印度的活动 / 245
五、回国后的情况 / 248
六、在佛教哲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 252
七、翻译印度因明可能产生的影响 / 254
第十四讲关于《大唐西域记》 / 261
第十五讲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 / 285
一、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 287
二、佛典中的“黑”与“白” / 290
三、《列子》与佛典 / 293
第十六讲佛教的倒流 / 307
补充 / 350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