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副标题:无

作   者:芦恒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978937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在追问“东亚社会的协调发展建基于何种公共性”这一基本问题基础上,将东亚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视为东亚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将中国社会学者较少关注的“韩国社会转型”作为反思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框架,通过审视两者的发展困境及其超越经验,认为“公共性”与“社会发展”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皆为共生互促的关系。

目录

导 言/1
  一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1
  二 公共性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5
  三 韩国社会的公共性危机与社会发展反思/16
  四 东亚社会发展的“韩国视角”及其独特性/25
  五 对中国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的有益启示/29

第一篇 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性危机及其社会后果
第一章 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公共性危机/37
  一 政府主导的压缩式现代化:韩国社会自主空间扩大的外在推动力/37
  二 韩国的第一次公共性危机与公民社会发展/40
  三 国家与社会的“双缺失”与第二次公共性危机/49
第二章 公共性危机与青年“工作贫困”的社会风险/66
  一 “工作贫困”释义与内在逻辑/66
  二 国家公共性弱化与韩国的新型贫困/68
  三 贫困的蔓延:青年工作贫困的结构性特征/73
  四 青年“工作贫困”衍生的社会风险/76
  五 公共性何以可能:对中国的有益启示/82
第三章 公共性危机与“房地产阶级社会”/87
  一 韩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房地产发展的规律与逻辑/87
  二 “房地产阶级社会”的形成与阶层定型化社会/89
  三 “国家公共性的回归”与房地产阶级社会的治理良策/91
  四 “房地产阶级社会”的理论意义/92
  五 对中国的有益启示及进一步讨论的问题/95

第二篇 韩国社会发展的反思与公共性重建
第四章 发展主体的反思与“东亚”的回归/105
  一 近现代韩国的东亚意识/105
  二 “东亚的回归”与发展的反思/108
  三 韩国学术界内部关于“东亚论”的争论与回应/117
  四 东亚视角的再认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120
第五章 东亚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124
第六章 公共性的东亚比较与均衡式公共性探索/131
  一 东亚三国的公共性差异/131
  二 韩国“均衡式公共性”的探索/133
第七章 公共性的“日常生活视角”与底层的真实表述
    ——以韩国经济增长时期的底层女工为例/138
  一 韩国的女性工人与快速现代化/139
  二 寻找真实的工人:“女性”与“日常生活”的反思性意义/140
  三 女工日常生活文化与阶级认同/146
  四 底层的真实叙述与底层研究/150
  五 结语/153
第八章 东亚新发展主义与公共性的宽恕意识/154
  一 从“东亚模式”到“东亚新发展主义”/154
  二 东亚新发展主义与公共性的宽恕意识/156

第三篇 中国社会的相同困境与公共性重建
第九章 工作贫困与公共性的中国式反思/166
  一 中国“工作贫困”趋势/166
  二 “工作贫困”的治理与内在逻辑/171
  三 “工作贫困”的中国式解读与反思/173
第十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棚户区的形成与公共性危机/179
  一 棚户区释义与公共性逻辑/180
  二 边缘区域的改造与公共性构建/182
  三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棚户区化”过程与“公私两无”困境/187
  四 均衡性公共性与实践模式/190
第十一章 “单位人再组织化”与衰败单位社区公共性重建/193
  一 衰败单位社区治理的诸多困境/193
  二 衰败单位社区自救与“单位人再组织化”/197
  三 “单位人再组织化”模式的公共性重建功能/200
  四 “单位人再组织化”模式的限度/202
  五 衰败单位社区治理和公共性构建的路径选择/204
第十二章 城市棚户区改造后的公共性重建与“优势治理”/206
  一 棚户区改造后的公共性危机/206
  二 城市棚户区与单位社会的“历史传统”/208
  三 棚户区的“优势治理”与“公共性重建”/210
  四 结论/216
第十三章 农村内生性志愿力量与新乡土公共性/217
  一 公共精神:缺失与传统根源/217
  二 传统农村社会管理缺陷与内生性志愿力量的现实意义/219
  三 内生性农民志愿者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220
  四 “政经德善,多元协治”的农村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构想/223
  五 多元协治新型乡土公共性的成效/225
  六 多元协治的新型乡土公共性的社会治理意义/228
  七 结语/229
第十四章 “屌丝”现象与中下层网民的网络生活公共性/231
  一 网络社会与“屌丝”群体/231
  二 公私关系与中国式网络社会的生活公共性/233
  三 公私转化与网络生活公共性的内在机制/236
  四 讨论与结语/257
第十五章 “流动公共性”与“老漂族”的精准治理/260
  一 引言/260
  二 “流动公共性”的内在属性及其必要性/261
  三 “老漂族”类型划分及其动态转换/265
  四 “老漂族”的不同需求与精准化治理/269

结 语/274
参考文献/279
后 记/295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