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艺术

副标题:无

作   者:李心峰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59898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艺术基础理论研究和艺术学学科建设,有关论文影响深广。本书收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近30年有关艺术基础理论和艺术学方面的主要论文,按内容分为六辑:一、艺术新状态与新格局,描述新时期我国艺术格局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艺术所呈现的新状态;二、艺术本质与功能,是对艺术理论核心问题艺术本质与功能的新思考,包括对通律论这一艺术学根本道路以及艺术学方法论的探讨;三、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学、艺术史哲学,是对构成艺术学的三大支柱即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的元科学研究;第四、五、六辑分别集中探讨了艺术学中三大重要分支学科:比较艺术学、艺术类型学和民族艺术学。本书所收论文上及20世纪80、90年代、下至21世纪00、10年代,见证了我国新时期艺术理论和艺术学的发展历程,成为该时期我国艺术理论与艺术学所走过道路的一个缩影。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艺术新状态与新格局
  开放的艺术
  艺术格局新变的理论启示
  文学还是艺术的中心吗
  新时期美术思潮寻踪
  戏剧艺术对文学性的轻忽
  更好的艺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第二辑  艺术本质与艺术功能
  艺术本质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的本质
  再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的本质——兼与邵建同志商榷
  也谈超越他律与自律——一种“通律论”的设想
  通律论的艺术学研究
  艺术功能的独立性与开放性
第三辑  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学、艺术史哲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应做的几项工作
  艺术理论与中国当代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的整理与建构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导言
  在精神生活语境中观照艺术——艺术研究文化视角之我见
  艺术学研究“田野方法”随感
  艺术理论应关注艺术语境研究——《艺术语境研究》序
  艺术批评:艺术审美理想的调节机制
  艺术批评的“接受”及其分类艺术批评的描述、解释与规范——一种元批评学的构想
  艺术史哲学初探
  20世纪中国艺术史哲学研究
第四辑  比较艺术学
  比较艺术学:艺术世界系统联系之“桥”
  比较艺术学的功能与视界
  比较艺术学:现状与课题
  比较艺术学在今日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比较研究的崭新收获——几种比较艺术学新著评介
第五辑  艺术类型学
  什么是艺术类型学——艺术类型学研究之一
  艺术的几种主要分类——艺术类型学研究之二
  艺术风格:作为类型学现象——艺术类型学研究之三
  试论艺术的逻辑分类体系
  艺术的自然分类体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
  艺术类型学视野中的摄影文学
  《艺术类型学》简介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艺术类型学研究
第六辑  民族艺术学
  民族艺术学试想/民族艺术学再谈
  “西方的”不等于“世界的”——关于“民族艺术”的一点思考
  人类艺术基因库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中国20世纪学术视野中的“民族艺术”
代跋:加强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艺术学家李心峰访谈(庞维天)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开放的艺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