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

副标题:无

作   者:樊崇义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59911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一本探讨视听资料基本理论并将该理论应用于诉讼实践的著述。内容上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不仅从证据学意义上探讨了“视听资料的概念”“视听资料的收集”“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视听资料的运用”等程序性内容,而且从实际性出发,对视听资料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分别作了深入的论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视听资料的称谓与概念
一 关于称谓问题的争论
二 关于概念问题的争论
第二章 视听资料是高精尖技术证据时代的标志
一 视听资料的证据特征
(一) 视听资料与待证事实的关系
(二) 视听资料的反映性
(三) 视听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二 视听资料的高技术特征
(一) 视听资料具有高度的物质依赖性
(二) 视听资料具有便利高效性
(三) 视听资料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
(四) 视听资料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
三 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种类的区别
(一) 视听资料不同于书证
(二) 视听资料不同于物证
(三) 视听资料不同于人证
(四) 视听资料不同于鉴定结论
第三章 视听资料的分类
一 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子计算机贮存资料、运用其他技术设备取得的信息资料
(一) 录音资料
(二) 录像资料
(三) 电子计算机贮存资料
(四) 运用其他技术设备取得的信息资料
二 执法机关制作的视听资料和公民制作的视听资料
三 合法视听资料和非法视听资料
四 公开制作和秘密制作的视听资料
五 原始的和复制的视听资料
六 直接的和间接的视听资料
七 作为案件事实要素的视听资料和作为案件证明手段的视听资料
第四章 视听资料的制作与收集
一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原则
(一) 及时原则
(二) 准确原则
(三) 全面原则
(四) 合法原则
二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规律
(一) 证据易于灭失的
(二) 证据无法当庭出示的
(三) 案件当事人或证人不愿当庭作证的
(四) 被告人以刑讯逼供为借口当庭翻供的
(五) 照片不足以反映事实的全面情况的
(六) 采取其他侦查方法未能取得效果以及经验表明必须将高科技成果运用于侦查的
三 视听资料的制作和收集主体
四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具体程序
(一) 视听资料的制作和收集要求
(二)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立法设计
第五章 视听资料的审查和判断
一 视听资料的审查原则
(一) 排斥原则
(二) 客观真实原则
(三) 体系原则
二 视听资料的审查
(一) 审查视听资料的来源
(二) 审查视听资料的制作、收集过程
(三) 审查视听资料的技术因素
(四) 审查视听资料的内容
(五) 审查视听资料的关联性
三 视听资料的审查方法
(一) 检验法
(二) 辨别法
(三) 鉴定法
(四) 比对法
第六章 视听资料在诉讼中的应用
一 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一) 在立案中的运用
(二) 在侦查中的运用
(三) 视听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
(四) 视听技术在审判阶段的运用——电视直播法庭审判,间接实现审判公开
(五) 视听技术在执行中的运用——电子监控
二 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三 视听资料在行政诉讼中的意义
(一) 视听资料在行政诉讼中有重大作用
(二) 有关组织、个人应积极提供视听资料
四 视听资料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一) 建立情报信息网
(二) 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城市交通
五 视听资料在诉讼中应用的深远意义
(一) 视听资料的特殊证明力为诉讼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手段
(二) 视听资料便于收集、保存和使用,促进侦查取证手段的科学化
(三) 运用视听资料随时再现的特点,来分析案情,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四) 确定视听资料在诉讼中的地位,可以使司法机关由消极地追诉犯罪,制裁违法,转变为积极地预防犯罪和减少纠纷
(五) 视听资料为诉讼证据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六 视听资料在我国诉讼中运用的现状及思考
(一) 视听资料运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二) 对策思考
第七章 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研究
一 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
二 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明力
(一) 一概排除说
(二) 真实肯定说
(三) 区分说
(四) 线索转化说
(五) 排除加例外说
第八章 录音资料
一 录音资料的概念
二 录音资料的本质特征
三 录音检材和录音样本的采集
(一) 录音检材的采集
(二) 语声样本的采集
(三) 注意事项
四 对录音资料真伪性的鉴定
(一) 审听法
(二) 图谱分析法
五 对录音内容的审查判断
(一) 对录音内容的听觉分析
(二) 对录音内容的视觉检验
六 两大法系有关录音资料的立法及学说简介
第九章 录像证据
一 录像技术在诉讼中的运用
二 录像证据的概念和范围
三 录像证据的法律地位
四 录像证据的证据能力
五 录像证据的证明力
第十章 电子数据(EDI)证据
一 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
二 电子数据证据的特点
三 电子数据证据的证据价值及证据效力
四 各国及国际法中的EDI证据规则
(一) 英美证据法
(二) 法国证据法
(三) 国际组织与EDI的证据问题
五 电子数据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 定案的证据必须确实可靠
(二) 全面地使用证据
(三) 审查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
(四) 审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内容
第十一章 电子监测问题研究
一 电子监测的概念
二 电子监测的技术分类
(一) 以通信的类型为标准,可划分为以数字通信为对象的电子监测和以模拟通信为对象的电子监测
(二) 以网络的类型为标准,可划分为针对公开网的电子监测、针对专用网的电子监测,或者分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计算机和个人之间的数据通信
(三) 以监测对象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
(四) 以实施监测的信息网络控制层次为标准进行划分
(五) 以监测方法进行划分
三 电子监测的法律分类
(一) 电子监控
(二) 电子识别
(三) 电子侦收
(四) 通讯监听
(五) 秘密录音、录像
四 国外有关电子监测的立法、学说及实务
(一) 通讯监听的概念
(二) 通讯监听的分类
(三) 通讯监听的适用条件
(四) 通讯监听的适用程序
(五) 通讯监听的监督制约机制
(六) 通讯监听中受侦查人权利的保障
五 国外有关监听证据效力的立法规定
(一) 美国
(二) 德国
(三) 日本
六 我国有关通讯监听的理论和立法
第十二章 计算机证据初探
一 计算机证据的概念
(一) 将“计算机证据”等同于“计算机犯罪的证据”
(二) 将“计算机证据”界定为“与计算机相关的证据”(即Computer-Related Evidence)
(三) 将“计算机证据”界定为“计算机产生的证据”(Computer Generated Evidence)
(四) 将“计算机证据”视为“电子证据”、“电磁记录”或“电磁信息痕证”
(五) 将“计算机证据”视为“数字化证据”
二 计算机证据的种类与分类
三 计算机证据的特征
(一) 计算机证据是数字化证据,被修改后不留痕迹,这是计算机证据最本质的特点
(二) 计算机证据以高技术为依托,其记忆的精确性决定了其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三) 计算机证据具有易受破坏的特点
(四) 计算机证据具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五) 计算机证据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特点
(六) 计算机证据具有复合性的特点
四 计算机证据的证据能力
(一) 关于英美法系国家中计算机证据的可采性规定
(二) 我国计算机证据的证据能力
五 计算机证据的证明力
六 计算机证据的出示和质证
(一) 计算机证据的出示范围
(二) 计算机证据的出示方式
七 计算机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 对单个计算机证据的审查判断
(二) 结合全案其他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
八 网络犯罪对证据法的挑战
(一) 证据的收集问题
(二) 新型证据的问题
(三) 社会力量的配合问题
(四) 秘侦手段的运用问题
第十三章 关于证据材料视听化之研究
一 证据材料在侦查阶段的视听化
(一) 利用视听资料收集和固定证据
(二) 建立视听化的犯罪信息资料库以比对证据
(三) 采用视听技术收集常规侦查方法难以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 采用视听技术用于勘验、检查、搜查、起赃过程
(五) 采用视听技术记录讯问过程
二 证据材料在起诉阶段的视听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出庭支持公诉
(一) 理论及现实依据
(二) 表现形式
(三) 作用
(四) 关于进一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出庭支持公诉的几点思考
三 证据材料在审判阶段的视听化
(一) 证人证言视听化,缓解证人出庭难问题
(二) 庭审进行全程录像或电视直播,间接实现审判公开
第十四章 视听技术手段及其运用
一 夜视技术
(一) 夜视仪与夜视技术
(二) 主动红外夜视仪
(三) 微光夜视仪
(四) 热释电夜视仪
(五) 光机扫描夜视仪
(六) 微光电视
二 声纹技术
(一) 声纹技术概述
(二) 声纹鉴定仪器及工作原理
(三) 声纹技术的应用
(四) 声纹鉴定证据的采纳
三 录音技术
(一) 录音技术概述
(二) 磁录音技术设备
(三) 录音工作原理
(四) 录音技术的侦查应用
(五) 反窃听方法
四 录像技术
(一) 录像技术概述
(二) 磁录像技术设备
(三) 录像系统工作原理
(四) 录像技术的侦查应用
五 计算机技术
(一) 计算机技术的侦查应用
(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刑事技术工作中的应用
(三) 计算机对法律运用的辅助
六 激光技术
(一) 激光技术概述
(二) 激光的产生
(三) 激光器
(四) 激光技术的侦查应用
第十五章 视听资料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一 我国当前关于视听资料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
二 国外关于视听资料的立法规定
三 关于我国视听资料的立法设计
第十六章 科学证据的回顾与前瞻
一 科学证据的发展历史
二 “科学证据”对现代诉讼的影响
(一) 证据审查手段的变革
(二) 案件审判方式的改革
(三) 审判法官素质的变革
(四) 诉讼法学研究的变革
三 迎接科学证据时代的挑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