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科研项目“诉讼原理研
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被国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
全国法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其特点是:1.三大诉讼共同原理研究在全国尚
属首次。2.标志着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学从注释法学走向理
论法学。3.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4.本书首次提出了诉讼文化
、诉讼人权、诉讼认识论、诉讼价值、诉讼法律移植、诉讼透明等一系列
新概念。5.本次修订,吸收了6年来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诉讼原理界定
第二节 推进诉讼法学的发展,必须研究诉讼原理
第三节 诉讼原理概述
第四节 如何学习诉讼原理
上篇:诉讼文化、诉讼价值与人权
第一章 诉讼文化
第一节 诉讼文化的一般理论
一、文化、法律文化、诉讼文化
二、诉讼文化的特征
三、诉讼文化的结构
四、诉讼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演进
五、解读诉讼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之比较
一、追求“无讼”与实现“正义”——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一
二、“程序化”与“非程序化”——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二
三、伦理性与宗教性——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三
四、封闭性与开放性——诉讼文化的特性差异之四
第三节 我国诉讼文化演进之研讨
一、诉讼文化落后导致制度设计的虚置——演进之必要性分析
二、诉讼文化演进的历史动力——演进之可行性分析
三、诉讼文化演进的难点
第四节 我国诉讼文化的建构
一、对诉讼功能的认识
二、对诉讼价值的认识
三、对诉讼国际标准的认识
四、对“认识论”的认识
五、其他诉讼观念的转变
第二章 诉讼仪式与诉讼本质
第一节 诉讼本质问题的探讨路径
第二节 文化仪式的社会功能
一、放纵与克制之间的文化仪式
二、仪式化生活何以有必要
三、文化仪式与社会控制
第三节 仪式化的诉讼
一、仪式与诉讼的共通性
二、雅典的民主制与诉讼
三、古罗马审判的程式化
四、神判
第四节 权力的“合法化”与酷刑——欧洲
第五节 仪式、诉讼与政治权威
一、诉讼仪式的神圣性
二、诉讼仪式与君主独断的权威
三、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与诉讼
第六节 回归诉讼的本质:我国诉讼现代化的障碍与出路
一、专制传统和人治意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障碍
二、庄严法律程序,确立法律权威:中国法治的出路
第三章 诉讼价值
第一节 关于诉讼价值范畴的若干理论预设
一、诉讼及其基本结构
二、诉讼价值主体、价值关系及其结构
三、诉讼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四、诉讼价值的类型
第二节 程序公正
一、程序公正的历史观念
二、程序公正的基本标准
第三节 实体公正
一、实体公正与结果主义价值论
二、实体公正的判断标准
第四节 诉讼效益
一、诉讼效益的内涵
二、诉讼效益的实现模式
第五节 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一、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第六节 诉讼价值在中国的实现
一、确立程序公正对实体公正的优越地位
二、确立程序公正对诉讼效益的优越地位
三、确立诉讼权对审判权的优越地位
四、中国的司法改革与程序意识的觉醒
第四章 程序正义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程序正义观的历史
一、程序正义观的起源
二、程序正义观的演进
第三节 程序正义问题的产生
一、权利面临被剥夺的危险
二、权利具有重要性
第四节 程序正义的一般要求
一、裁判者的公正性
二、关于获得审判的机会
三、判决理由
四、形式正义
第五章 诉讼人权
第一节 诉讼人权的概念和性质
一、诉讼人权的概念
二、诉讼人权的性质
第二节 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
一、以诉讼的方式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二、广义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
三、狭义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
四、诉讼人权保障与国家专门机关及诉讼各方的关系
第三节 诉讼人权保障的内容
一、提起和参与诉讼的权利
二、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三、民事诉讼人权保障
四、行政诉讼人权保障
第四节 完善我国诉讼人权保障若干问题研究
一、诉讼人权保障与法制的关系
二、诉讼人权保障与诉讼文化
三、诉讼人权保障与错案赔偿制度
四、诉讼人权保障的若干问题
中篇:诉讼认识与诉讼行为
第六章 诉讼认识
第一节 诉讼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一、诉讼认识主体
二、诉讼认识客体
第二节 诉讼认识的本质属性
一、诉讼认识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认识
二、诉讼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认识
第三节 诉讼认知模式:证据的自由评价
一、证据评价的两种模式
二、自由评价模式的构成要素
三、自由评价模式的推理方式
第四节 诉讼认识结果:裁判事实的客观性
下篇:司法运行机制与法律移植
第八章 司法独立
第九章 司法透明
第十章 诉讼体系
第十一章 诉讼法律移植
第一节 诉讼原理界定
第二节 推进诉讼法学的发展,必须研究诉讼原理
第三节 诉讼原理概述
第四节 如何学习诉讼原理
上篇:诉讼文化、诉讼价值与人权
第一章 诉讼文化
第一节 诉讼文化的一般理论
一、文化、法律文化、诉讼文化
二、诉讼文化的特征
三、诉讼文化的结构
四、诉讼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演进
五、解读诉讼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之比较
一、追求“无讼”与实现“正义”——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一
二、“程序化”与“非程序化”——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二
三、伦理性与宗教性——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三
四、封闭性与开放性——诉讼文化的特性差异之四
第三节 我国诉讼文化演进之研讨
一、诉讼文化落后导致制度设计的虚置——演进之必要性分析
二、诉讼文化演进的历史动力——演进之可行性分析
三、诉讼文化演进的难点
第四节 我国诉讼文化的建构
一、对诉讼功能的认识
二、对诉讼价值的认识
三、对诉讼国际标准的认识
四、对“认识论”的认识
五、其他诉讼观念的转变
第二章 诉讼仪式与诉讼本质
第一节 诉讼本质问题的探讨路径
第二节 文化仪式的社会功能
一、放纵与克制之间的文化仪式
二、仪式化生活何以有必要
三、文化仪式与社会控制
第三节 仪式化的诉讼
一、仪式与诉讼的共通性
二、雅典的民主制与诉讼
三、古罗马审判的程式化
四、神判
第四节 权力的“合法化”与酷刑——欧洲
第五节 仪式、诉讼与政治权威
一、诉讼仪式的神圣性
二、诉讼仪式与君主独断的权威
三、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与诉讼
第六节 回归诉讼的本质:我国诉讼现代化的障碍与出路
一、专制传统和人治意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障碍
二、庄严法律程序,确立法律权威:中国法治的出路
第三章 诉讼价值
第一节 关于诉讼价值范畴的若干理论预设
一、诉讼及其基本结构
二、诉讼价值主体、价值关系及其结构
三、诉讼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四、诉讼价值的类型
第二节 程序公正
一、程序公正的历史观念
二、程序公正的基本标准
第三节 实体公正
一、实体公正与结果主义价值论
二、实体公正的判断标准
第四节 诉讼效益
一、诉讼效益的内涵
二、诉讼效益的实现模式
第五节 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一、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第六节 诉讼价值在中国的实现
一、确立程序公正对实体公正的优越地位
二、确立程序公正对诉讼效益的优越地位
三、确立诉讼权对审判权的优越地位
四、中国的司法改革与程序意识的觉醒
第四章 程序正义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程序正义观的历史
一、程序正义观的起源
二、程序正义观的演进
第三节 程序正义问题的产生
一、权利面临被剥夺的危险
二、权利具有重要性
第四节 程序正义的一般要求
一、裁判者的公正性
二、关于获得审判的机会
三、判决理由
四、形式正义
第五章 诉讼人权
第一节 诉讼人权的概念和性质
一、诉讼人权的概念
二、诉讼人权的性质
第二节 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
一、以诉讼的方式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二、广义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
三、狭义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
四、诉讼人权保障与国家专门机关及诉讼各方的关系
第三节 诉讼人权保障的内容
一、提起和参与诉讼的权利
二、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三、民事诉讼人权保障
四、行政诉讼人权保障
第四节 完善我国诉讼人权保障若干问题研究
一、诉讼人权保障与法制的关系
二、诉讼人权保障与诉讼文化
三、诉讼人权保障与错案赔偿制度
四、诉讼人权保障的若干问题
中篇:诉讼认识与诉讼行为
第六章 诉讼认识
第一节 诉讼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一、诉讼认识主体
二、诉讼认识客体
第二节 诉讼认识的本质属性
一、诉讼认识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认识
二、诉讼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认识
第三节 诉讼认知模式:证据的自由评价
一、证据评价的两种模式
二、自由评价模式的构成要素
三、自由评价模式的推理方式
第四节 诉讼认识结果:裁判事实的客观性
下篇:司法运行机制与法律移植
第八章 司法独立
第九章 司法透明
第十章 诉讼体系
第十一章 诉讼法律移植
Theory on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