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2 项 “(美)宇文所安著” 相关结果
Chinese Literary Theory: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riticism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简介: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早期文本 第二章《诗大序》 第三章曹丕《典论论文》 第四章陆机《文赋》 第五章刘勰《文心雕龙》 第六章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第七章诗话 第八章严羽《沧浪诗话》 第九章通俗诗学:南宋和元 第十章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与《诗经》 第十一章叶燮《原诗》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作者: 【美】宇文所安 著,陈引驰,陈磊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3-1
简介: 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学“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诗的写作已有15年。鉴于中唐文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并不像前两部一样是完整的专著,是“诗歌史”,而是由七篇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具有文学史性质,但本身并不构成一部文学史;而由于中唐文学在风格、主题及处理的范式上远较初、盛唐复杂,且诗歌、传奇及非虚构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适宜称为“中唐诗史”。但这些论文却透过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文体来探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与文化史或社会史等更大的领域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唐“文学文化”的一副气质独具的概貌。 简言之,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的开端。他这样解释:“中唐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又是一个新开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来的诸多现象,都是在中唐崭露头角的。在许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两百年后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仅数十年前的盛唐诗人。”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唐意味着“中世纪的终结”。
Borrowed Stone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田晓菲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简介:这套书可能会加深我们100年来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它的学术水准也再次提醒:我们在现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过去那些粗蛮古朴、很快就将被中华文明所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高度发达的、必将对我们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也正因为这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古老的中国警句便仍然适用,我们可以借别人的眼光来加深自知之明。 本书所选的十七篇文章,论述范围从上古文本如《诗经》、《左传》延伸到“五四”时期对文学史的重写以及当代的全球主义,就如何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历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g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简介: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而且被视为诗歌个性的两种对立典范。但是,同时代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白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本质和程度。 《初唐诗》《盛唐诗》三联版序言 英文版的《初唐诗》和《盛唐诗》大约是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出版的。那时的中国古典文
Late Tang: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827-860)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钱彦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简介: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是宇文所安的最新力作。 在以“学术散文”的方式串联中唐文学文化史的尝试之后,《晚唐诗 》貌似又回到了传统的文学史架构,以对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新颖而 精审的解读,来勾勒处于中唐余韵中的晚唐诗歌,如何在“回瞻”与“迷 恋”中既实践着独立的诗歌“写作”,又恰如其分地记录了大唐王朝逐渐 解体过程中文人们的体验、情感和他们视野中的世界影像。而对当时诗歌 语境和手抄本文化的揭示和强调,又使《晚唐诗》的文学史视野别具怀抱 ,从而对重新理解晚唐的文学文化乃至社会和历史转型饶富启示。 晚唐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宇文所安以他一贯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富有 魅力的文风所写就的这部新著《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相信会比前几部书更吸引人关注。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s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陈小亮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简介: 《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象)》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继《初唐诗》、《盛唐诗》文学史研究之后,经十年孕育而成的第一部非系统处理的诗歌理论力作。原书虽出版较早,但其中仍可以见出许多他后来发展的文学观念。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象)》中,宇文所安提出了中国“非虚构”诗学传统这一重要命题,并做出了全面阐发、论述。套用费罗诺萨发现中国文字是诗歌的理想语言的句式,可以说,宇文所安发现非虚构诗学传统中的中国诗歌是理想的诗歌,它来自自然的多样性,是对西方文学传统中的诗歌作为神性的诗人创造的第二自然的颠覆。阅读中国诗歌须放弃将诗歌作为语言结构进行分析的观念,而应栖居于同时代诗歌语境中聆听真实的声音。
Making of earl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胡秋蕾,王宇根,田晓菲译
简介:《宇文所安作品系列: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展现了文学研究不那么可爱的一个方面:研究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出来,组合为一个美丽的整体。……“西方”学者和东亚学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即将文本当作其创作时刻的本来状态对待。但在理解早期诗歌中没有比这更加误导的观念了:早期诗歌是一个存在于复制状态中并通过复制而为我们所接受的诗歌系统。知道和传播诗歌的人、表演诗歌的乐师以及后代的抄写者和文学选集的编者都会对它们进行复制。而在复制的时候,所有这些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改动文本。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改动的痕迹常常十分明显,诗歌的扩张和缩短都有较大的自由度。
追忆
作者: (美)宇文所安 著;郑学勤 译
简介: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初唐诗
作者: (美)宇文所安 著,贾晋华 译
简介: 本书为宇文所安的成名作,1977年初版以来便在汉学界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很大,至今仍是一本独树一帜的断代文学史。作者率先将初唐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并开掘了此后唐诗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其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启发良多。 作者从文学史的角度,系统性地处理了从南朝宫廷诗到盛唐诗之间近百年(618年-约713年)的初唐诗歌,它的历史定位,它的经验、规律与轨迹。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到沈佺期、宋之问;从宫廷诗的惯例到律诗、古体诗的逐步成熟;从时代氛围、宫廷政治到文化生活对诗歌写作的影响,作者一一细梳了夹处于强大的宫廷诗传统和潮流下的初唐诗人们如何既利用、完善又对立与突破既有的诗歌规范,从而缓慢地向盛唐诗过渡与迈进。
Making of earl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tephen owen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简介:本书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上力图描述和复原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建构过程。所谓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大致是指汉魏时期来源不能确定的、共享的诗歌创作实践,主要集中于五言诗,这一诗歌共有一些主题、话题、描写的顺序、描写的公式和一系列语言习惯,它包括一大部分无名氏乐府。作者认为,一般文学史上对汉魏诗的权威而稳定的叙事实际上是齐梁时期在对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复制”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并非古典诗歌本身,而是诗歌文本的历史变形和其“内在运作机制”,目的是打破对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刻板固化的文学史认知,探寻原本修辞等级低俗的诗歌如何被保存下来,并成为“古典”。
晚唐
作者: 【美】宇文所安 著,贾晋华,钱彦 译
简介: 宇文所安唐代文学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本书对晚唐诗的风格、形式和意蕴的变化有独到的阐释,对李贺、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诗歌有不同于前人的精审解读。而且基于在中唐余韵影响下晚唐独特的社会文化状况和历史地位,作者在本书中有不同于前三部的对文学史的新叙述,如更加注意文本是如何保存下来和如何在当时流传的,诗的写作与在当代的流传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有当时的诗歌与盛唐诗歌之间、与宋代诗歌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等等。
Mi-Lou:poetry and the labyrinth of desire
作者: (美)宇文所安著;程章灿译
简介:《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对欲望诗歌的研究不是一种专门家的分析,而是一次穿透到诗歌表达之深层内心的富有冒险性和想象性的尝试。这项研究的风格不是冷静的、客观的,而是严肃认真之中,见出专注投入,轻松嬉戏之时,充满深湛之思;它不是用专门术语层层包围、处处设防,而是敞开的、直截了当的、激动人心的……论述精微,而出以奇妙的热情与罕见的明晰。宇文所安的风格是这样一种风格:敢于冒险,让你屏息聆听。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3-1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