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active pubilc art
作者: 颜名宏著
出版社:[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5](中华民国94年)
简介:以現在的表達方式呈現面前的真實
今日,在強調「公共性」的公共藝術中,與環境、民眾的配合及互動,已被視為是創作過程中必要的「介入」與「參與」。公共藝術不再是封閉的創作過程與形式,藉由開放空間的擴展與人群的加入,使創作者與參與者因為此種「相遇」而彼此交流,產生多元的新文化符號與意涵。
此種新的公共藝術類型,是以觀眾、關係、溝通和政治意圖等想法為主,它不在單一作品的是否完美,而是在於其「吸引多元群眾」並「統合」「集體共同歷史的價值」。
德國。紐倫堡市。日爾曼民族博物館。
地境藝術家Dani Karavan在新舊館之間道路設立一個結合藝術與建築的開放性公共藝術,他複製代表過去歷史與價值記憶的舊城門,並重新以現代極簡的水泥預鑄新門,安置在道路另一端,傳達兩端新舊門的意義:過去的歷史和當下的現在,並將30根柱子安排在兩門之間,柱面分別篆刻〈人權宣言30條〉,其中一根以樹木取代,象徵人與自然的關係,另外兩根則深埋地下,僅露出柱頂形成一個註記,當人們站上這平面註記時,同時也將自己化身為人權的柱身。
公共藝術不再是封閉的創作過程與形式,藉由開放空間擴展與人群加入,創作者與參與者因此相遇,彼此交流,產生多元新文化符號與意涵,意義不在單一作品是否完美,而在於其吸引多元群眾並統合集體共同歷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