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3 项 “[美]托尼·朱特”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Post 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
作者: (美)托尼·朱特(Tony Judt)著;林骧华,唐敏等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10
简介: 汉娜·阿伦特在1945年曾说过:“邪恶的问题将成为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生活的根本问题——就像死亡成为上一次战争之后的根本问题一样。”而占主导地位的战后欧洲史书的内在主题,却是用一种自怡自乐的甚至抒情的方式来尝试叙述1945年之后欧洲复苏、像凤凰一般再生的故事。 托尼·朱特坦率地提供了一种对晚近历史的个人解说,填补了上述主流叙述的空白。他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战后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面貌,描绘了人在这段风诡云谲的历史中的活动轨迹。这是长期以来笼罩在沉默里和不在场的故事。现在,作者说:“到了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6年3月
简介: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尼•朱特的绝唱,它以朱特的个人经历和研究兴趣为线索编织出一部20世纪的智识思想史。20世纪是作为一个理念的时代出现的,在朱特与蒂莫西•斯奈德的一系列长谈之中,朱特精到地解释了这些理念以及它们政治许诺的危险之处。他复活了那些思想和思想家,指引我们穿越那些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论辩。随着对那些被遗忘的观念的重访和对时髦思潮的仔细检视,20世纪的轮廓得以浮现。朱特和斯奈德将我们深深地带入他们的分析当中,使我们犹觉置身其中。我们开始意识到现在对于过去的责任,以及历史视角和道德考量在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革中一直所具有的力量。 在对20世纪最好的智识生活的恢复和示范中,本书敞开了一条通往21世纪道德生活的道路。这是一部关于过去之书,但也是关于我们应为之努力的未来的一份申辩。 “托尼·朱特作品”系列还包括《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论欧洲》《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等。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简介:《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分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卷一《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内容简介:1945年至1953年,美苏对峙,冷战来临。铁幕落下,东西方阵营的对立,成为之后数十年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要格局。战争改变了一切,欧洲靠外人获得解放,不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命运。欧洲从政治和地理上分裂了。在西欧,过渡政府举行了新的大选。民众内心渴望正常化,远离过分自信的政治教条。强调社会和道德改良的基督教民主党,在美国的帮助下掌控了政治权力。实施马歇尔计划加速了欧洲的重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提升了经济一体化,成立“北约”则将美国拉入欧洲防御体系……各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盟与合作奠定了欧洲复兴的基础,也使得欧洲成为美苏交锋的前沿。另一方面,斯大林在东欧广泛建立起苏联可以信赖且不会威胁其安全的政府。东欧诸国纷纷卷入逮捕、清洗和审判的旋涡,都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都进行“经济改革”并实施“五年计划”,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复制品国家”。美苏两国掀起文化战争的波澜,欧洲的文化也分裂了。是否支持苏联,或者是否反共,成为划分东方和西方、左翼和右翼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深深地刻入欧洲的文化知识生活。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12
简介: 本书是一部西方当代思想学术研究的著作。大陆已引进作者的《责任的重负》《战后欧洲史》,国内的读者和知识界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已不陌生。这本书是托尼·朱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他在罕见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禁锢中,口述完成这些文章,陆续发表在《纽约书评》上,最后结集成此书。”我被疾病囚禁,时不时就有越狱获得自由的冲动,所以要说给别人听。””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它会把我碾碎至死,但我不知道那天何时降临。”
Reappraisals:reflections on the forgotten twentieth century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3
简介: ★ 重要著作,可靠译本:本书被《福布斯》评价为“思考20世纪政治、外交、社会与文化历史的最伟大的著作”。作者托尼?朱特是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译者林骧华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外语学科总监,曾翻译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等著作。 ★ 对20世纪世界的广阔、深刻的思考:托尼?朱特以其标志性的锐利和活力,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策,从全球化的经济到对大屠杀的记忆。 ★ 面向未来的备忘录:重新评述一个动荡世纪不该被遗忘的知识分子、思想与历史事件。向我们揭示在“制造神话”战胜“理解”、“否认”战胜“记忆”的过程中,真正的历史在多大程度上被遗弃了,而那些被遗忘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的今天,对于我们的未来。
作者: [美]托尼.朱特 著,王晨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4-10-1
简介: 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什么是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统一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翻开托尼·朱特《论欧洲》,更新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 欧洲,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进程,正以毫不声张的方式重塑着现代世界。目前,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或潜力的政治实体只有三个:美国、中国和欧盟。有乐观者声称,21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 但对于欧洲的未来,托尼·朱特持审慎的态度,甚至自称为“欧洲悲观论者”。通过明晰、理智和优雅的文字,他将这块曾经分裂的大陆视为一个变化中的整体,梳理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脉络。他认为,西欧战后复兴和重新崛起的有利形势将永远不会重现;而接纳梦想“回归欧洲”的东欧诸国,给不再繁荣的欧洲带来沉重的负担;失业、老龄化、移民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正在加剧,并到处掀起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浪潮;作为欧洲政治安全阀的社会福利体系压力倍增,面临崩溃的危险…… 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洞见,他指出,“欧洲”理念越来越浮夸和违背历史事实,欧洲已陷入自我边缘化的境地;欧盟只有对欧洲的前景做出恰当的评估,正视未来危机的征兆,停下扩张的脚步,完善“现实存在之欧洲”的制度,才可能走出困局。 清醒、坦率且极具说服力,托尼·朱特对欧洲历史图景的还原和未来前景的分析发人深省,因而深受欧洲领导人重视。对希望洞悉未来世界格局的读者而言,《论欧洲》不可忽略;而对急于应对社会变革挑战的读者来说,《论欧洲》不可不读。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4-10-1
简介:《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分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卷一《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内容简介:1945年至1953年,美苏对峙,冷战来临。铁幕落下,东西方阵营的对立,成为之后数十年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要格局。战争改变了一切,欧洲靠外人获得解放,不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命运。欧洲从政治和地理上分裂了。在西欧,过渡政府举行了新的大选。民众内心渴望正常化,远离过分自信的政治教条。强调社会和道德改良的基督教民主党,在美国的帮助下掌控了政治权力。实施马歇尔计划加速了欧洲的重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提升了经济一体化,成立“北约”则将美国拉入欧洲防御体系……各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盟与合作奠定了欧洲复兴的基础,也使得欧洲成为美苏交锋的前沿。另一方面,斯大林在东欧广泛建立起苏联可以信赖且不会威胁其安全的政府。东欧诸国纷纷卷入逮捕、清洗和审判的旋涡,都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都进行“经济改革”并实施“五年计划”,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复制品国家”。美苏两国掀起文化战争的波澜,欧洲的文化也分裂了。是否支持苏联,或者是否反共,成为划分东方和西方、左翼和右翼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深深地刻入欧洲的文化知识生活。《战后欧洲史》卷二《繁荣与革命1953—1971》内容简介:随着斯大林的逝世、朝鲜战争的结束和柏林墙的出现,欧洲逐步进入政治稳定状态,迎来经济的繁华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让西欧各国头疼的大事,不是防范野心勃勃的莫斯科,而是各国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欧洲帝国撤离原有的殖民地,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却也促使它们专注于本土事务。大多数的欧洲人远离了全面运动型的政治,关注的不再是革命的希望和经济的绝望,而是政府能否提供完善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主流政党则强调政治改良和责任分工,尽力避免导致国家分裂的意识形态争论。政治稳定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欧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60年代,战后的人口爆炸成为引发社会、文化动乱的导火索。青少年仿效美国的消费方式,将几乎一无所知的美国看作自己的未来。时装、大众文化、性,甚至被浪漫化的“毛主义”,成为新一代与其祖父母时代一刀两断的方式。终于,法国爆发“五月风暴”,“1968年革命”席卷欧洲大陆。在斯大林逝后,东欧诸国以微妙的方式试图摆脱苏联的掌控。新上台的赫鲁晓夫小心翼翼地进行“有控制”的改革,尝试在不损害体制的前提下,和斯大林时代划清界线。但这场非斯大林化运动,在东欧激起要求变革的呼声。对大多数东欧人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失去了它曾经有过的激进向前的、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成为必须忍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布拉格之春、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转向以及诸国内政的改革,成为东欧未来变局的远方鼓声。60年代在世界各地悲惨谢幕。《战后欧洲史》卷三《大衰退1971—1989》内容简介:20世纪70年代,战后欧洲的经济繁荣热潮退却了。美国单方面废除布雷顿森林协定,稳定世界金融秩序的美元固定汇率制度被埋葬,欧洲货币汇率随之浮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增长率下降接踵而至,同时还伴随着大范围的工人失业和社会不满。西欧的政治图景开始分裂,左翼和右翼主导的整体格局,被“单一议题”政党和运动打破。一些社会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女权运动、环境保护主义组织与和平运动等新政治团体,利用舆论将社会情绪转化为政治行动。到70年代末期,欧洲社会开始觉察到其福利国家体制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撒切尔夫人倡导的私有化浪潮,在80年代冲破西欧海岸,并在接下来的10年里席卷了整个大陆。欧洲战后数十年以来的社会民主共识被彻底改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蹒跚而行,经济衰退,民生困顿。新的反对运动在布拉格和华沙蓬勃发展,持不同政见人士选择从个人权利、公民自由等议题切入,终结了苏维埃政权对话语权的垄断。通过环境污染等切身议题,知识分子消除了社会公众的冷漠和恐惧,逐渐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为了拯救自己的共产主义,逐渐摆脱了对东欧诸国的监督。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欧洲共产主义政权在1989年轰然倒台。旧秩序迅速、平静且和平地终结了,留下四分五裂的大陆。《战后欧洲史》卷四《旧欧洲新欧洲1989—2005》内容简介:1991年,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的东欧举步维艰,面临着艰难的经济转型和民主过渡。经济上,这些自由市场的新信徒推行私有化政策,原本想要使公民人人成为资本家,将国家带出经济的泥潭。结果却是,公共机构分崩离析,公有资产被权力者据为己有。政治上,循环再生的“共产党员们”到处与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结盟,痛苦的大众被抛向社会边缘。东欧,在欧洲的大门外张望,极力想重返“欧洲”——为了获得援助,实现经济现代化,或者是为了防止退回“民族共产主义”,稳定国内政局,都必须同“欧洲”捆绑起来。繁荣的西欧又一次面对它的孪生兄弟东欧。“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谁是欧洲人?什么是欧洲?欧洲人想让欧洲成为什么样?繁忙的公路网络、便捷的铁路系统、流行的英语,促进了欧洲内部更密集的交流。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欧元和欧盟正式将欧洲凝聚为一体,一个真正完整的欧洲正在形成。欧洲不再只是地理的概念,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把欧洲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种与“美国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欧洲模式。欧盟没有取代传统的边界意义上的国家。随着时日渐长,繁复的议程、民主的缺失、大国的操控,使这个超国家组织越来越难激起欧洲民众的热情。外来移民的增加,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新右翼党派如虎添翼,整个欧洲可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紧张气氛中。如果欧洲的爱国之心能够突破自我的局限,像海涅所说的理想的法国式爱国主义那样,展开双臂去拥抱整个文明世界,也许欧洲能成就另一番新局面,21世纪将可能是属于欧洲的世纪。这是欧洲的机会,也是欧洲的挑战。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6年5月
简介: “二战”之后,法国知识分子在欧洲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托尼•朱特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就分析了这个知识分子圈最大的冲突:如何回应共产主义的许诺及其背叛;以及在面对斯大林领导下的前苏联、共产主义的新东欧及法国本身的伪善时,如何维系对激进理念的坚持。 朱特向我们展示了,这批处于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战后为某些“作秀式审判”辩护,如何忽视共产主义背后的暴政和恐怖,甚至向民众传播苏联式道路是通往解放的必经之路的理论。此外,本书还对当时知识分子间逢场作戏、争权夺利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描绘。其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时髦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和波伏娃,还涉及到了重要的天主教哲学家、中立的报界人士、文学批评家和诗人等。 虽然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但它并不是一部叙述史,而是始终以知识分子独立性这一命题为线索,是一本表达朱特对知识分子角色和责任理解的文集,是一份关于战后法国知识界的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托尼•朱特作品”系列还包括《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论欧洲》《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记忆小屋》(待出)《重估价值》(待出)《事实改变之后》(待出)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3
简介: ★ 重要著作,可靠译本:本书被《福布斯》评价为“思考20世纪政治、外交、社会与文化历史的最伟大的著作”。作者托尼?朱特是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译者林骧华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外语学科总监,曾翻译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等著作。 ★ 对20世纪世界的广阔、深刻的思考:托尼?朱特以其标志性的锐利和活力,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策,从全球化的经济到对大屠杀的记忆。 ★ 面向未来的备忘录:重新评述一个动荡世纪不该被遗忘的知识分子、思想与历史事件。向我们揭示在“制造神话”战胜“理解”、“否认”战胜“记忆”的过程中,真正的历史在多大程度上被遗弃了,而那些被遗忘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的今天,对于我们的未来。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Blum, Camus, Aron, and the French twentieth century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7
简介: 随着20世纪的结束,当法国仍然受困于政治和道德堕落的沉重记忆——这种堕落分裂了国家,给它与自己晚近的历史之间留了一个暧昧不清的关系——的时候,人们可以全面地认识莱昂·布鲁姆、阿尔贝·加缪和雷蒙·阿隆的价值——因为他们不能被轻易纳入20世纪法国公共和知识分子生活的传统叙事。正如朱特这项研究的结论所示,他们不单代表了自己时代的思想和政治文化中独特的、令人憬悟的一种声音,还代表了现代法国社会和思想史中很多最优秀、最持久的东西——过去是,如今也是。 托尼·朱特有关三位已逝的伟大法国人的论文触及了我们时代思想和道德的全貌。在当前文化战争的甚嚣尘上的声浪之中,朱特理性的声音穿透那些胡言乱语,犹如一把穿透黄油的刀。 ——欧仁·韦伯(Eugen Weber) 朱特点出的这几位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也都是活动家,不像我们后来的学者只摆弄语词。他描写这些人的笔触优雅,充满有根有据的自信。 ——赫伯特·R.洛特曼(Herbert R. Lottman) 莱昂·布鲁姆、阿尔贝·加缪以及雷蒙·阿隆,三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布鲁姆是个世纪末的美学家,在20世纪的前50年里当上了法国非共左翼力量的精神和政治领袖。加缪以小说《局外人》和《鼠疫》拥有遍及全世界的成千上万读者,他是抵抗运动的一员,是1945年后法国知识界的个中翘楚,直至1960年因车祸英年早逝。阿隆,两次大战之间在法国一代知识精英中与让-保尔·萨特齐名的人物,是一位政治理论家、媒体评论人和共产主义的批评者,为当代法国自由思想的复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责任的重负》中,托尼·朱特对这三人的作品和公共活动进行了独到的、新颖的再解读,指出他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点。从某重要的意义上说,这三人都是“局外人”。布鲁姆和阿隆是犹太裔,而加缪成长于法属阿尔及利亚。他们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热烈的、时而暴力化的论战的焦点,都饱受法国政界与知识界、左翼和右翼主流的攻讦和误解。尽管他们的出身、关怀和观点迥异,但他们都是正直的人,都严肃地对待自己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远远躲开时尚与流俗。只是到了晚年(对布鲁姆和阿隆而言)或死后(对加缪而言)才开始受到尊重和敬仰——为他们的勇气和见解,为他们长期的边缘化地位以及激起后又被静静忘却的敌视。 所以,尽管他们的创作和生活往往与法国政治和思想主潮背道而驰,但现在却有可能理解他们的楷模意义。……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简介:《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分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卷二《繁荣与革命1953—1971》内容简介:随着斯大林的逝世、朝鲜战争的结束和柏林墙的出现,欧洲逐步进入政治稳定状态,迎来经济的繁华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让西欧各国头疼的大事,不是防范野心勃勃的莫斯科,而是各国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欧洲帝国撤离原有的殖民地,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却也促使它们专注于本土事务。大多数的欧洲人远离了全面运动型的政治,关注的不再是革命的希望和经济的绝望,而是政府能否提供完善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主流政党则强调政治改良和责任分工,尽力避免导致国家分裂的意识形态争论。政治稳定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欧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60年代,战后的人口爆炸成为引发社会、文化动乱的导火索。青少年仿效美国的消费方式,将几乎一无所知的美国看作自己的未来。时装、大众文化、性,甚至被浪漫化的“毛主义”,成为新一代与其祖父母时代一刀两断的方式。终于,法国爆发“五月风暴”,“1968年革命”席卷欧洲大陆。在斯大林逝后,东欧诸国以微妙的方式试图摆脱苏联的掌控。新上台的赫鲁晓夫小心翼翼地进行“有控制”的改革,尝试在不损害体制的前提下,和斯大林时代划清界线。但这场非斯大林化运动,在东欧激起要求变革的呼声。对大多数东欧人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失去了它曾经有过的激进向前的、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成为必须忍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布拉格之春、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转向以及诸国内政的改革,成为东欧未来变局的远方鼓声。60年代在世界各地悲惨谢幕。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简介:《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分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卷三《大衰退1971—1989》内容简介:20世纪70年代,战后欧洲的经济繁荣热潮退却了。美国单方面废除布雷顿森林协定,稳定世界金融秩序的美元固定汇率制度被埋葬,欧洲货币汇率随之浮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增长率下降接踵而至,同时还伴随着大范围的工人失业和社会不满。西欧的政治图景开始分裂,左翼和右翼主导的整体格局,被“单一议题”政党和运动打破。一些社会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女权运动、环境保护主义组织与和平运动等新政治团体,利用舆论将社会情绪转化为政治行动。到70年代末期,欧洲社会开始觉察到其福利国家体制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撒切尔夫人倡导的私有化浪潮,在80年代冲破西欧海岸,并在接下来的10年里席卷了整个大陆。欧洲战后数十年以来的社会民主共识被彻底改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蹒跚而行,经济衰退,民生困顿。新的反对运动在布拉格和华沙蓬勃发展,持不同政见人士选择从个人权利、公民自由等议题切入,终结了苏维埃政权对话语权的垄断。通过环境污染等切身议题,知识分子消除了社会公众的冷漠和恐惧,逐渐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为了拯救自己的共产主义,逐渐摆脱了对东欧诸国的监督。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欧洲共产主义政权在1989年轰然倒台。旧秩序迅速、平静且和平地终结了,留下四分五裂的大陆。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4-9-1
简介:《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分卷内容简介:《战后欧洲史》卷四《旧欧洲新欧洲1989—2005》内容简介: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的东欧举步维艰,面临着艰难的经济转型和民主过渡。经济上,这些自由市场的新信徒推行私有化政策,原本想要使公民人人成为资本家,将国家带出经济的泥潭。结果却是,公共机构分崩离析,公有资产被权力者据为己有。政治上,循环再生的“共产党员们”到处与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结盟,痛苦的大众被抛向社会边缘。东欧,在欧洲的大门外张望,极力想重返“欧洲”——为了获得援助,实现经济现代化,或者是为了防止退回“民族共产主义”,稳定国内政局,都必须同“欧洲”捆绑起来。繁荣的西欧又一次面对它的孪生兄弟东欧。“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谁是欧洲人?什么是欧洲?欧洲人想让欧洲成为什么样?繁忙的公路网络、便捷的铁路系统、流行的英语,促进了欧洲内部更密集的交流。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欧元和欧盟正式将欧洲凝聚为一体,一个真正完整的欧洲正在形成。欧洲不再只是地理的概念,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把欧洲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种与“美国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欧洲模式。欧盟没有取代传统的边界意义上的国家。随着时日渐长,繁复的议程、民主的缺失、大国的操控,使这个超国家组织越来越难激起欧洲民众的热情。外来移民的增加,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新右翼党派如虎添翼,整个欧洲可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紧张气氛中。如果欧洲的爱国之心能够突破自我的局限,像海涅所说的理想的法国式爱国主义那样,展开双臂去拥抱整个文明世界,也许欧洲能成就另一番新局面,21世纪将可能是属于欧洲的世纪。这是欧洲的机会,也是欧洲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