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花鸟鱼虫册
作者: 齐白石绘画;汪亓撰文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0
简介:《齐白石花鸟鱼虫册》内容简介:民间收藏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与其实际地位相符的重视,以至大众普遍认为精美的藏品大都收藏在博物馆和国家收藏机构。其实不然,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文物就脱离不了和民间收藏的深刻渊源。以书画为例,属清宫旧藏的精品很多是清乾隆内府《石渠宝笈》著录的藏品,表面看来这些国宝是乾隆皇帝以帝王势力毫不费力搜罗而来的,实际上却有很大一部分是梁清标、安岐等几个民间收藏家对明末散佚书画珍品鉴定收藏的成果积累。及至近代,如果没有张伯驹、孙瀛洲、陈万里等收藏大家的出现,中国的很多宝物恐怕摆脱不掉或流散海外、或毁于动乱的命运。正是有他们对大量散佚文物的保护和其后向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捐赠,才使今天的我们有幸一睹这些艺术瑰宝的庐山真面目。又何止故宫一地,中国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都是通过民间渠道保存延续下来的。
中国的民间收藏历史源远流长。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根据现有资料,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明清时期的鉴赏和收藏人群范围已经超出了士大夫阶层,新兴的市民阶级开始不甘落后的步入收藏者的行列。自此打破士族垄断的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收藏开始兴盛,藏品丰富、藏者甚众的现代民间收藏初现端倪。
民间收藏活动日渐活跃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当今社会的收藏人群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集结自身微薄之力,引导整个民间收藏有了可喜的发展,转向更具内涵的层面:许多民间研究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民间研究性的专家群体开始形成;收藏家根据多年的收藏实践和深入研究,敢于突破旧束缚,提出新观点,使一些传统观念受到冲击,造就了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的新文化理念;大量收藏者以收藏文化为己任,抢救了许多可能外流的珍贵文物,还不断办展览、办博物馆、开研讨会,这些文物在他们手中不再是单纯有价值的文化遗存,更是教育群众、传承历史的教具。单从这几点看来,出版书籍来鼓励和宣传民间收藏就极富意义。
为人所知的民间收藏精品数量往往只是实际数量的冰山一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古墓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盗,而国家发掘不足古墓总数的百分之五,加上抢救性发掘也不足总数的百分之十。其中的很多器物,如出土玉器等,是不可能全部人间蒸发的;由此可知,有多少稀世珍宝流落民间或国外。试想我们的学术研究仅以博物馆藏品为根据,不仅论据不充分,研究也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