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7 项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 相关结果
My fashion odyssey of 25 years
作者: 王丽仪(Janice Wong)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
简介: 《時尚風雲25年( 1987-2012)》是被譽為「香港首位真正時裝權威」的作者王麗儀自大學畢業後踏足時尚行業的25周年紀念作,也是她的時尚奧德賽漂流記──與逆境搏鬥, 孤獨地追尋夢想,重新發現自己,並見證著中外時尚圈的風雲變幻,潮流的興衰更替。本書告訴你一切你想知道關於中外時尚圈的真實故事 。由1980年代中期國際時尚雜誌中文版和高端大品牌陸續進入香港後,象徵東西方時尚直接接軌,作者通過她的親身經歷,呈現時尚產業和媒體的不同發展歷程、潮流的轉變。她 並娓娓道來成長路上的時尚淵源、事業的甘苦、奮鬥和夢想、最難忘的中西交流經驗,以及與中外權力大腕的關係、設計師的往來互動、國際超模、香港明星和名人合作的掌故點滴等。25年的時尚歴程,也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梁启超家书选辑
作者: 梁启超著;林洙编
简介: 本書由梁思成的夫人林洙女士所編,精選梁啟超四百多封家書中的九十六封,內容主要涉及修身養性、治學方法。不同於中國家書的傳統說教及規勸,任公時而是慈祥的父親,時而是朋友,時而是老頑童,家書以一種積極樂觀、開放誠懇的態度與孩子溝通,小事、家事、天下事毫不隱晦,視野開闊,別有見地,注重道德教育,對子女以及國家的濃濃愛意溢於言表,不用說在一百年前的中國,即便是在當代,很多父母也殊難做到。本書可說是提升個人修養以及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教類)的必讀之物。
死在香港,流眼泪
作者: 陈晓蕾主编;陈晓蕾,苏美智著
简介: 本書,關乎所有人。每一個人,都會面對死亡,身邊也總有死亡在發生。我們用了相當多時間和力氣去活得好,鮮有想到死得好,才是一生。關於死亡,有人認為是禁忌,絕口不提,當有天真正面對死亡時,卻束手無策。過世的人甚麼都不必再理會,在世的人,該如何好好活下去?《死在香港》一共分兩冊:《見棺材》和《流眼淚》,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大量人物訪問、政策探討、資料分析,各自又有兩部份主要內容。《流眼淚》第一部份關懷喪親家屬,香港每年超過四萬人死亡,專家估計大約兩成的親友在一年半後依然抑鬱,然而急趕的社會容不下這份傷痛,尤其喪父的中港兒童、嬰兒夭折的媽媽、喪偶獨居長者,更需要支援。香港每年也大約有一千人自殺,當中主要是長者!第二部份探討醫療和社福制度處理死亡的不足,死在醫院、死在院舍、死在家裡……如何能安樂地,好死?三位作者皆是記者出身,一年來四出採訪長生店、殯儀館、紙紥鋪、進殮房、出墳場,訪問各行關於殯儀殮葬的人及喪親者、協助者,以自身體會及經歷呈現香港的死亡現況。
好味
作者: 陈晓蕾著
简介: 就如陳惜姿所形容,曉蕾有時也會發嬌嗔,說自己其實不只懂得寫環保,大家都忘了……被定形為環保作者,對曉蕾實有一點點的不公平。除了調查報道、環保報道等議題,曉蕾還擅長寫人的故事,這點在她以往幾本著作中早露端倪。曉蕾的新作,重點在於人、味。書中五十六篇文章,五十六位主角,借曉蕾的筆各自道出對味道:潮洲菜炒薄殼對張曼娟有「不能再吃」的情意結;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原來會撿掉在地上的食物吃;葉漢華鏡頭下街貓口中的雞頸是難得的大餐;石祐珊自小便懂得家燕媽媽,並一直守護著媽媽。其餘的故事主角還包括,陸離、施永青、葉澍堃、陳淑莊、葉劉淑儀、趙式之、藍奕邦、盧凱彤、岑寧兒、江獻珠、歐陽應霽、蔡珠兒、謝寧、楊崢、甘仔神父、吳方笑薇、白雙全、素黑、JOHN HO、江康泉、李香蘭、張虹、楊天經等。
港漂十味
作者: 吕大乐主编
简介: 這是本講香港的書,講述者是不是香港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這是部紙上的紀錄片,記錄下十個在香港生活的內地人的聲音。他們大多是從香港的大學畢業,又以專才身份留下工作,然後展開生活。漂在香港,他們有的紮下了根,有的還在逐波而行,各有喜與愁。他們有人第一眼就愛上香港,視香港為家;有人狠狠打拚,白手起家拚出一間自己的公司;有人經逢歧視,發現與香港保持距離更好一些;也有人看到香港發展的瓶頸,最終選擇帶著在香港練就的本領北上施展抱負。身份、機遇、家庭、生活壓力,他們一關關渡過,成為十個真實故事,十段香港生活,十種滋味。他們講普通話,他們來自內地,他們生活在香港,他們都是普通人。
改革放言录
作者: 胡德平著
简介:
夫妻档
作者: 啡白著
香港短篇小说选.2006~2007
作者: 潘步钊编
屋邨岁月邻里之情
作者: 张帝庄著
北漂十记
作者: 卢燕珊编
简介: 我們找來10位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讓他們說出自身的經歷及體驗。他們為何會移到內地生活及工作?為何選擇留低?怎樣跟生活、工作、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或單位磨合?如何反思香港價值,以及香港人的角色?這是了解當代香港,以及當代中國現況的必讀物。
Hong Kong talks music
作者: 于逸尧著
简介:十二位创作人以不同方法走不同路径,将心中理想的音乐精神和面貌体现,以构建出香港的流行音乐全景。
图说中国百年
作者: 王煦等著
简介: 1911年到到2011年,中國走過了整整一百年。這曲折而激盪的,中國社會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巨變?本書用三百多幅珍貴的歷史影像,從衣食住行直觀而生動地展現了一百年來普通中國人生活的變化,用生活的細節印證時代的滄桑巨變,通過具體的人、物、事,追溯那豐富多彩又撲朔迷離的變革歷程。
Shanghai love:courtesans, intellectuals, & entertainment culture:1850-1910
作者: (美)叶凯蒂著;杨可译
简介: 這是一本西方學者寫中國的書,也是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它考察了清朝末年上海娛樂業的興起,及其在社會變遷中所發揮的作用。作者以深入而獨到的論述,對視覺文本的精彩解讀,和大量文字材料的細密梳理,探尋了上海妓女、文人及城市現代性之間的相互影響,細描了中國近代娛樂業的興起以及它在巨大的時代變遷中所發揮的作用。這一切說明,人與環境的無心組合,創造出了中國第一個多文化的現代都市——上海。作者還在書中提出一個新穎的觀點,即是租界的名妓推動了現代性的產生,她們不是男人眼中「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行動者」,是學會了西方生意經的第一代女商人。另外的一個主角,城市知識份子,是參與制造她們的人,他們搞排行榜,印海報,製造新聞,排花榜(與選秀、選美相仿),跟當下的娛樂產業也頗有相似之處。
与中国有关:建筑/设计/艺术
作者: 《domus国际中文版》编辑部,一石文化编
简介: 20世紀末,中國經濟起飛,進入了超速城市化的年代,高樓大廈紛紛取代了舊城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城市換上了名為「現代化」的新衣,然而在一片繁華的背後,卻茫茫然彷彿迷失了方向。在這個激烈變化的階段中,中國建築需要的是一種沈澱,一種整理。本書收錄了19篇專業性的深度訪談,當中包括來自大陸、台灣、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多位知名建築師,話題圍繞中國建築教育,主流、實驗、社會建築,城市保護與再生,亞洲建築與亞洲性,國際建築師與中國,藝術與設計等多方面,在中國城市化超速發展的現實中,尋找建築設計的另一種可能性。
简明香港近代史
作者: 萧国健著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作者:
Arch. touch
作者: 建筑游人著;陈润智,建筑游人摄影
Lady Victoria Jubilee Lo
作者: 梁雄姬著
先秦史传散文新读
作者: 何福仁著
书法是万人的艺术
作者: 海上雅臣著;杨晶,李建华译
朝鲜闻见录
作者: 胡成著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 迟福林主编
日本妖怪奇谭
作者: 王新禧著
六字气诀:原理与练习
作者: 黄汉立著;萧若碧整理
第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作者: 高尚全主编;成思危等著
中国读本
作者: 苏叔阳著
Vanishing architecture:selected images of Hong Kong 1880s-1990s
作者: 郑宝鸿编著
死在香港,见棺材
作者: 陈晓蕾主编;陈晓蕾,周榕榕著
决定权力分裂的三大战役
作者: 徐枫主编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feasible choices of China
作者: 韦森著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地方道教变迁
作者: 黎志添主编
真正的北极和你想像的不一样
作者: 王建男著
阎惠昌传
作者: 阎惠昌口述;周光蓁著
旭日东升的大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