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 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家电行业
- 造纸印刷
- 纺织服装
- 食品饮料
- 酒店餐饮
- 物流与供应链
- 展会
- 生活用品
- 航海/船舶
- 传媒
- 水产/渔业
- 畜牧
- 公共安全/安全评价
- 林业
- 园艺
- 农作物
- 化学工业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轻工业/手工业
- 零售业
- 水利工程
- 日用品
- 农业工程
- 系统集成
- 冶金工业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社会学
- 武器工业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原子能技术
- 实验
- 家居行业
- 文化创意
- 船工业技术
- 航空/航天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矿业工程
- 交通运输
- 旅游娱乐
- 室内设计
- 工业设计
- 其他
作者: 李本乾[等]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由四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绪论部分,即第一章;第二板块是 现状分析,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三板块是媒介经济对国民经 济影响研究,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四板块是对策与建议,包 括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第一章研究了数字化时代媒介经济的特征。在以往的传媒经济研究中 ,研究者对媒介经济的概念莫衷一是,从而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造成 了一定的混乱。因此,本书将媒介经济划分为三个层次:微观层面上狭义 的媒介经济指大众传媒经济,中观媒介经济扩展到电信产业,而宏观媒介 经济将传媒硬件设备包含其中。三个层面媒介经济的共性是围绕着媒介而 展开的各种经济,但个性在于各个层面媒介的具体含义不同。三层次媒介 经济的划分意义,既划清了三者之间的界限,又承认了它们之间客观的有 机联系。 第二章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主要对美国 、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产业 数据进行了分析。所收集数据具有新、系统、全面的特点,譬如,收集到 的美国日报的数据最早是1994年,而最新已收集到2008年,并且几乎收集 到美国各类媒介历年数据,因而本章数据翔实、结论可靠,比较系统、准 确地描绘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媒介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本章主要特 色如下: 首先,运用SPSS准确地绘制了各个国家各类媒介产业发展的图像。通 过这些图像不仅可以直观地发现各类媒介产业的发展趋势,而且也可以在 国际媒介产业的坐标中把握中国媒介产业的位置。 其次,发现了报纸发行与广告之间的消长效应。随着网络的发展,一 些业内人士预言报纸即将消亡。然而,从日本、欧盟,以及美国1940~ 2008年报纸产业数据显示: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报纸的发行量的确呈现下 滑趋势,但报纸广告总体上并未随之同步下降,至少报纸广告收入还处于 历史较好水平上。与此同时,报纸定价上扬也会增加一定的发行收入。为 此,单纯从报纸发行量下滑来断言报纸“消亡”有失偏颇。事实上,报纸 发行量下滑趋势与报纸定价上涨、广告收入增长趋势呈现一定的消长效应 。再次,观察到美国报纸产业发展的几个转折点。从美国报纸近60年的发 展数据中,研究者观察到美国报纸发展的几个转折点:自20世纪40年到70 年代末,美国报纸不论日报数量还是发行量都呈现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 然而,在进入80年代后,美国晚报、日报数量及发行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早报、周报发行量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星期天报发行量又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增长趋势转向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报纸发行量整 体呈现下降趋势。 复次,计算出美国杂志收入良好的均衡结构。不论从杂志数量还是从 发行量来看,美国杂志都处于或接近历史最高纪录,其杂志发行收入占总 收人的45%左右,从而降低了杂志对广告的依存度。由此可见,美国杂志 发行与广告收入保持了比较良好的均衡结构。 最后,呈现了美国电视强劲的发展势头。尽管受网络的严重冲击,但 美国电视产业不论在家庭日均电视收视时间还是在电视广告收入上,总体 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事实上,2006年创造了71905百万美元的历史最高纪 录。不仅如此,而且电视占广告市场份额逐步增大。由此可见,在网络化 时代,电视仍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三章分析了中国媒介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本章运用实证 方法,对我国传媒集团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了分析。譬如,通过 计算市场绝对集中率、赫芬道尔指数(H、N),得出我国媒介产业的区域集 中度偏高而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的结果,进而从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分析 了我国媒介市场差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行业进入壁垒市场化问题进 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媒介产业的政策法律壁垒在逐步降低,而资本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不断提高。这些措施对于实现我国传媒产业结构转换,提高 传媒产业运行效率,促进产业集中,提高规模效益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和指导意义。类似地,还分别分析了我国媒介产业的市场行为、绩效的特 征。 第四章研究了中国媒介产业竞争力评价。首先,通过突破性、常规性 以及参考性三大类9项子指标体系,在中观和微观层次设定中国媒介竞争力 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中国媒介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譬如,打破传媒产 业用人的玻璃天花板——政府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传媒产业的管理经 营效率——传媒集团方的行动力,以及科学制定传媒集团发展战略——个 体决策方的实战能力。其次,对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竞争力提升的实证分析 。 第五章媒介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本章旨在揭示媒介经 济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高度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分析了媒介经济 对GDP的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对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的 分析,指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在优化美国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高度 化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2001年美国八类传媒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66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传媒业不失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 一条有效途径。其次,对媒介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进行了分析。经过 数据计算,2006年我国传媒业对第三产业、GDP的贡献率分别仅达到3.69% 、1.45%;2006年全国广告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0.7460%,对第三产业的 贡献率才达到1.895822%。由此可见,通过传媒业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空间巨大但基础太低。 第六章媒介经济对未来我国经济贡献的回归分析。建立各类媒介、广 告,以及第三产业和GDP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未来我国各类媒介收入、广告 收入,以及第三产业和GDP的变动趋势。通过计算预测出未来我国媒介收入 、广告收入及其对第三产业、GDP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尽管未来五年我国 媒介经济收入总额仍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其对第三产业、GDP贡献率的增 长乏力,尤其是我国广告业将从保持多年的高增长率向GDP增长率逼近。对 此研究者对我国广告的发展趋势的解释是,近三十年我国广告业的高速发 展,并非广告业发展成熟的表现,而是我国改革开放前被遏止的广告业“ 饥饿”能量的一种释放。目前,这种“饥饿”能量已消耗殆尽,广告业开 始回归到常态发展阶段,即增长率将在GDP增长率上下徘徊。为此,以现有 的体制、机制常规发展,通过广告、媒介经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其贡献 将十分有限。 第七章分析媒介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本章从媒介经济对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媒介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以 及媒介经济对我国微观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别揭示了传媒 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事实上,传媒经济的动态发生过程和组 织过程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效应不仅表现在传媒产业对 我国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作出的直接贡献,而且表现在传媒经济对我国经济 增长方式的影响上。报告从宏观视角出发,分析探讨了传媒经济在促进我 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经济供需转化效率、减少道德风险、促进经 济信息化和知识化以及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中的独特作用。 第八章对中国媒介产业投融资政府决策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由于传媒 业在我国始终受到国家政策的诸多严格限制,因此,它已成为中国改革开 放中尚未开发的最后一块敏感的处女地;然而,在全球化条件下,其对内 对外开放将是必然的趋势。为此,首先,运用博弈研究方法分析了在封闭 环境和开放环境下其开放的必然性;其次,对于不同的投资主体的资金分 配决策问题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最后,对于中国传媒业政府决策提出了建 议,认为完善传媒业资本市场、健全法律法规、注意内外有“别”是政府 决策的主流趋势。 第九章对中国媒介产业规制的政策选择进行了思考。传媒产业一方面 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特征,另一方面又承担塑造意识形态的社会责任和政 治责任,其产业规制在各国有较大差别。本书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对传媒 产业规制的主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规制对象、规制原则 和规制途径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产业规制进行系统思考,提出了媒介产 业资本结构政策、媒介产业组织政策、国际竞争策略、人才政策、技术政 策选择,以期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第十章提出了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战略及措施。首先,提出了政府媒 介管理体制“三步走”的改革思路。在分析我国现行的政府传播管理体制 后,作者指出现行的以行业为标准划分的政府媒介管理体制,其弊端之一 是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其二是割裂了产业链之间的 有机联系,难以发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规模效应。为此,提出了政府 媒介管理体制“三步走”的改革思路,即第一步将国家新闻出版、国家广 播电视电影及互联网管理职能加以整合,组建大媒介、大传播的政府管理 机构;第二步将大媒介、大传播政府管理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整合,组建 大文化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加强媒介、传播与创意等内容产业的联系;最 后实现大文化与信息产业的整合,以实现传播的“软件”与“硬件”的整 合。鉴于第三步相对比较遥远,故对第一步机构设置标准提出了一些具体 建议,譬如,一级指标是整合现有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 管理部门,二级指标对事业与产业的性质进行分类,三级指标划分淡化行 业标准而强化价值链或产业链关系,最后一级指标可考虑行业特征。 其次,构筑了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所谓我国传媒经济发展 的系统工程,就是在产业发展基础的支撑下,通过识别我国传媒业发展的 优势,建立其发展的支撑体系,进而通过锻造媒介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 式发展,最终达到传媒中国、知识中国、信息中国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 ,在产业发展基础层面上,要充分利用我国媒介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和社 会环境,抓住奥运和数字媒介技术发展的机遇,发挥大国比较优势;在产 业发展优势层面上,要发挥国际传媒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与国内大市场优 势;在媒介经济发展支撑系统层面上,要加强四大中心的建设,即建设国 际传媒人才中心、国际传媒融资中心、国际传媒机构交流中心、国际传媒 信息中心;第四个层次是传媒经济集群体系,其中包括四大基地的建设, 即将我国创建为国际传媒创作策划原创基地、传媒内容产业生产基地、传 媒产业经营贸易基地和传媒产业服务消费基地;最后是产业发展的目标层 次,即通过传媒产业的发展以及其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传媒中国 、知识中国、信息中国”的战略目标。 再次,在对中外传媒产业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书首先揭示了我国传 媒产业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提出了传媒产业占GDP比重的 四个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传媒产业的思路,并对其发展路 径进行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