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 项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相关结果
见证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始末
作者: 金圣基主编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简介: 农民儿子毛泽东,一身布衣,进了京城,他凝视着红墙金瓦的金銮殿,告诉周恩来,我们也要建一座人民自己的“豪华客厅”! 周恩来欣然领命。李瑞环、张百发们一双双巧手,铸就了人民大会堂的恢宏气度。于是,人民大会堂与新中国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见证领袖与人民在这里成就辉煌,也经受考验。
长征行
作者: 石仲泉著
简介: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您要知道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吗?您要感受红军长征的悲壮历程吗?您要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吗?您要探究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吗?您要破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谜团吗?著名学者石仲泉的《长征行》告诉您: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 7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利用五六年的时间,重走了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全部长征路及红二十五军的部分长征路,对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本书记述了沿途的民风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特产等,汇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贵图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
作者: 力平, 余熙山, 殷子贤著
简介: 这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史,本书是参阅已有著述和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根据当年的原始文电和材料,以及近年来党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记叙,力求史事的准确性,并对过去存有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阐述或补遗。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继向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埋头苦干,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奇迹般地开创出新的局面。这十年的历史证明: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由一个远离中国的国际指挥中心来指挥中国革命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十年中,党在指导思想上虽然几度犯过“左”的错误,但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阶段。这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回顾、学习的一段历史。
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
作者: 常敬竹著
简介:本书是《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该丛书共分七册,约150 万字。分别记叙红军领袖、著名将领、重大战役、杰出女性、少数民族、红 军中的外国人以及政治斗争等方面许多动人的故事。热情讴歌了红军指战员 在跨越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中所表现的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大无畏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丛书以长征历史为主 线,从几个重要方面反映红军长征的事迹,并利用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资料 ,比较全面、准确、具体地再现了长征历史的面貌;由于采用纪实性写作手 法,内容生动,既体现了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套红军长征历史的通俗 读物。
长征中的著名将领
作者: 朱少军,王晓阳著
简介: 《征程军魂:长征中的著名将领》是《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该丛书共分七册,约150 万字。分别记叙红军领袖、著名将领、重大战役、杰出女性、少数民族、红 军中的外国人以及政治斗争等方面许多动人的故事。热情讴歌了红军指战员 在跨越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中所表现的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大无畏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丛书以长征历史为主 线,从几个重要方面反映红军长征的事迹,并利用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资料 ,比较全面、准确、具体地再现了长征历史的面貌;由于采用纪实性写作手 法,内容生动,既体现了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套红军长征历史的通俗 读物。
告别西柏坡走进中南海的中共领袖
作者: 何虎生编著
简介:1949年3月的一天,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西柏坡的周围高射炮瞄准了 天 空,以防敌机来犯。同时,中国共产党几乎所有的党政军高级首长都云集于 此, 聆听他们的领袖毛泽东描绘新中国的蓝图。共产党人就要离开农村进城了。 1.1 西柏坡群贤毕至 西柏坡是一个小山村,位于河北平山县境内,距离石家庄近200华里。 它 依山傍水,滹沱河水从村前急促地流过。沿着举滹沱河西上,就是魏魏的太 行 山脉,顺河东下,则是著名的华北大平原。 从自然条件上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落后闭塞的乡村,但中国革命赋予 它 伟大的历史意义。1947年6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进驻于此,进行 中 央委托的工作,对外称“工校”。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 时 离开陕北杨家沟,从吴堡川口渡过黄河也来到此地,中共中央便设在这个小 村。 从此,这个小山村成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总指挥部,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村,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 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是共产党自抗日战争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中央 全 会,也是解放战争期间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 会议开始之前,各地区各战场的党政军首长,都陆续到达西柏坡。其中 有 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贺龙、邓小平、李先念、王震、习仲勋 等。 他们有的乘火车到了石家庄,然后换乘汽车再到西柏坡,有的则是直接乘车 汽 车抵达。 这次聚会有着振奋人心的热烈场面。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军政首长一个个 都 兴高采烈,眉开眼笑。长期的战争环境使这些亲密的战友、同事很难见面, 久 别重逢的喜悦表现在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间。他们也为战争的胜利而由衷地高 兴: 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打了三个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150多万人, 解 放了半个中国。 西柏坡这个弹丸之地一下子迎来了几乎全部中共高层精英,显得有些拥 挤。 来开会的中共领导人一般都是好几个人住在一个屋里,住宿条件很差。但这 些 领导人早就参观过中共五大书记的简陋住房,纷纷表示: “毛主席还住那 么一 个小平房,我们这样住,也就很好了。这比在长征路上露宿和在战壕里睡觉 , 已经强百倍了。” 与那些住在深宅大院、锦衣玉食的国民党将领相比,共产党军队的领袖 们 是多么的质朴和爽快啊!就是这些睡大铺的“老粗”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打 败了 衣冠楚楚的国民党将军,把蒋介石赶上了长江! 在会前 的几天里, 来开会的领 导同志们还 接受了身体 检查 ……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