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 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结果
Economic geography: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
作者: 皮埃尔-菲利普·库姆斯(Pierre-Philippe Combes),蒂里·迈耶(Thierry Mayer),雅克-弗朗索瓦·蒂斯(Jacques-Francois Thisse)著;安虎森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经济地理学》是一本在空间经济学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目前为止最全 面、最新的教科书。皮埃尔-菲利普?库姆斯等著的《经济地理学:区域和 国家一体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介绍了最新的研 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 一体化》也是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应用计量经 济学等领域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并为就职于政府部门的经济学家 提供资源。 尽管商品、知识和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但为什么经济活动空间分 布仍很不均匀且总是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实体中?《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 家一体化》利用最前沿的经济理论解释了这一问题。《经济地理学:区域 和国家一体化》详细讨论了有关聚集经济的实证研究,并以此补充了理论 分析;同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读者展示了分析空 间差异的独特视角。本书揭示了区位持续影响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以 及经济一体化把全球经济转变为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的经济空间 的主要机制,而大都市区是商品、技术和信息的交换最频繁的地区。《经 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检验了空间经济演化趋势,并把这种趋势 与其他主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联系起来。
Study guide to accompan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8e
作者: 琳达·戈德堡(Linda Goldberg),迈克尔·克莱因(Michael Klein),杰伊·香博(Jay Shambaugh)编;于丹等译
简介: 由琳达·戈德堡和迈克尔·克莱因编写的《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8版>学习指导》是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配套的教辅用书。章节结构与教科书相对应,每章主要包括: 内容概要。帮助读者复习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并将该内容与教科书中其他章节以及这些理论与现实世界的情况联系起来加以论述。 关键术语。要求读者给出关键术语的定义,以考查读者对章节内容的理解程度。 复习题。要求读者对一些问题求解,以提高读者使用重要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并在全书最后给出了每章复习题的参考答案。 教科书的参考答案。《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第8版>学习指导》在每章最后,给出了教科书中部分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作者: 罗伯特·C.芬斯特拉(Robert C. Feenstra),艾伦·M.泰勒(Alan M. Taylor)著;张友仁,魏立强,谢杰等译
简介:本书深刻洞悉了国际宏观经济领域的变化和争议。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芬.C.芬斯特拉所提供的分析方法与全球经济大事密切相连。本书核心章节主要关注理论,而随后的章节则把理论应用于分析过去和现在的主要政策问题。
英文共同题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作者: 保罗·R. 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 Obstfeld)著;黄卫平等译
简介: 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是 一本经典的国际经济学教科书,它深刻洞悉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 最新变化和争议,在内容安排上既包含国际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又重视长 期以来作为学科核心的传统理论与见解。本书配有大量的案例、专栏和图 表,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读者不需要具备广泛的经济学背景,只要 学过经济学原理,就很容易理解。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在以下几个方 面提出了其他作者没能系统论述的新观点: 1.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 2.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 3.政治学与贸易政策理论; 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5.世界资本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6.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国际贸易部分(第2~11章),下 册是国际金融部分(第12~22章),两部分自成体系,便于读者根据需要 自行选择阅读。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作者: 罗伯特·J. 凯伯(Robert J. Carbaugh)著;刘兴坤,刘志彬,李朝气译
简介: 本书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充实,尽可能地反 映新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融入新的理论动态和现实例证。本书逻辑清晰 、结构顺畅、论述简洁、案例丰富,理论、政策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帮助学 生学以致用,全书讲述了国际经济学领域的五大热点问题:经济活动的全球 化问题,自由贸易和生活质量的关系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争端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性贸易协定解读的贸易自由化问题以及 作为主要货币的美元的作用和地位问题。本书采用了大量与现实经济问题紧 密相关的案例,如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恐怖主义对全球 经济的冲击、美国的农业补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美元的升值 与贬值等。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具备经济学基本原理知识基础的经济学专业、财经 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MPA、MBA学员,以及教师选作教材或参考 书之用,也可供从事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理论研究人员参考。
世界经济史
作者: 高德步,王钰著
简介: 《世界经济史(第3版)》是一部世界经济通史。考察的是从农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史,使读者对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同时,本书是一部世界经济史,分别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中心。 《世界经济史(第3版)》认为世界经济史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同时,人类的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过程。因此,还必须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世界经济史(第3版)》分为三部分,共六篇,第一篇和第二篇是传统社会的世界经济史,反映16世纪以前的世界经济;第三篇和第四篇是现代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史,反映的是16世纪到19世纪世界经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第五篇和第六篇是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实际上是现代化完成后的世界经济,即现代世界经济。其中的篇章安排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经济史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的理解。 在第三版中主要修订的部分是第四篇,补充了工业革命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简介: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8版)》由保罗?R?克鲁格曼和茅瑞斯?奥 伯斯法尔德所著,是一本经典的围际经济学教科书,它深刻洞悉了国际贸易 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变化和争议,在内容安排上既包含国际经济学的最新 进展,又重视长期以来作为学科核心的传统理论与见解。《国际经济学(理 论与政策第8版)》配有大量的案例、专栏和图表,注重理沦在实践中的应用 。读者不需要具备广泛的经济学背景,只要学过经济学原理,就很容易理解 。本书的新颖之处在r,它在以下几个方而提出了其他作者没能系统论述的 新观点: 1.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 2.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 3.政治学与贸易政策理论; 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5.世界资本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6.国际要素流动。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是国际贸易部分(第2~11章),下册是国际金融 部分(第12~22章),两部分自成体系,便于读者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阅读。
Lords of finance: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
作者: (美)利雅卡特·艾哈迈德(Liaquat Ahamed)著;巴曙松,李胜利译
简介: 《金融之王》一本介绍国际金融界大佬在大萧条中的群像著作。本书由 利雅卡特?艾哈迈德所著,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和 中央银行如何根据巴黎和会的安排,重建金融体系,并由此引发了20世纪30 年代那场世界性的“大萧条”的故事。全书围绕英、美、德、法四个主要发 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展开,他们手握重权,力图重塑世界繁华;又个性鲜 明,不少人盲目自信,最终饮恨沙场,把世界推入金融危机的深渊。本书角 度独特,不仅如一部优美的传记,情节引人入胜;又如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经 济金融史。
Globalization paradox: democra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作者: (美)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著;廖丽华译
简介: 近年来,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将全球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人们开始思索,全球化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全球化真的有利于世界的发展,能够实现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吗?《全球化的悖论:什么样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才最有意义?》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全球化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推动全球化的方法,错的是我们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每个国家都各有其特点,适用于某一国家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想要用一种方法在各国实现全球化是不可能的。此外,一味地拒绝全球化,各国之间会存在难以逾越的壁垒,不利于各国共同发展;而过分推崇全球化,会将某个地区的危机无限放大,最终变成世界性的灾难。所以,《全球化的悖论:什么样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才最有意义?》要告诉我们的是: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恰当的方法推动全球化;要推行适度的全球化,充分发挥出全球化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