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合唱教程
作者: 廖乃雄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年11月
简介:
合唱是集体歌唱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着这个集体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取向的总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集体(团队)、一个时代的精神及其音乐的艺术成就。合唱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为此,近现代音乐教育把合唱及其水平视作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具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力与可塑性,尤其在其音响和力度的幅度上比重唱更进一步,从而有着其他声乐形式体裁难以比拟的优势。歌唱教学在通过学习重唱一合唱去发展歌唱技艺的同时,还必须学习、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以及全人类在合唱艺术上的造诣,实现民族化与多元化的结合,因为整个人类积累和创造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合唱文献,值得每个民族继承和发展。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自1999年建系以来,重唱一合唱作为主课之一、作为音乐实践的主要内容,一直在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全体学生均必须参加重唱一合唱的训练与实践。本书编者每年回国讲学,向学生提供各种中外重唱一合唱曲目,并把~Nz-作视作音乐教学改革的任务与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为系统的教材建设进行的一项实践和积累。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已积累的中外重唱一合唱曲为数不少,但未免有芜杂的缺陷。为此,有必要从中选取部分,按其形式、内容以及教学项目,加以比较系统的归类和编辑,以满足本系今后教学以及外校教学的需求。当然,本书仅是本系这些年所涉及的重唱一合唱部分内容的体现,绝不足以代表重唱一合唱教材或文献应有的全貌,不论从内容、形式和类型来说,都只能说是挂一漏万。由于本系男声不足以与女声构成平衡,所以本系的合唱队以女声为主,从而本书的重唱一合唱也以女声为主要对象,而纯男声的重唱一合唱较少,但这并不妨碍可以将书中许多有可能改变的重唱一合唱曲,按其音乐特性改由男声去唱。
本书中除一小部分系原作外,更多的是改编曲,除特别署名外,均由编者改编,一般不一一署名,唯有由本人创作或填词者方加以署名。同样,外国作品中的中译歌词均由编者译配,也不再署名。有少数重唱一合唱曲配有钢琴或奥尔夫乐器伴奏,也系编者所写,在不具备这些乐器的地方,也可以略去这些伴奏,进行无伴奏的清唱。无伴奏的重唱一合唱往往更具有训练意义,更适合于从难从严的歌唱教学目的,并且能充分发挥人声的纯净以及纯律的优美效果。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以本民族为主,但同时也力图实现民族化与多元化并行不悖的原则。为此,每项内容经常按中外两个部分分别编排。由于卡农的形式和体裁是歌唱教学与实践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和手段,既富有训练价值,又易于演唱,所以列为专项(第二册)。本书内容主要基于中外民歌,其次是中外乐歌。乐歌与民歌相对,既有创作歌曲的含义,也有更进一步加以艺术化处理的意思,例如本书第五册中的《高原情歌》基于十二首民歌,但加以乐歌式的展开和处理,从而在音乐表现方式和难度上已不同于一般的民歌改编,而已近乎是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