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09 项 “中央” 相关结果
Crowd:The study of popular mind
作者: (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著;冯克利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简介: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 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本书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本书还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作者: 杨奎松(青石)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话过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库…… 本书根据大量有关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到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是鲜为人知的。当这些触目惊心又“似曾相识”的历史卷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复兴之路
作者: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编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三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复兴之路》按照这一主旨,沿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展开叙述。其中,上篇和中篇记叙1840年至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之间的史事,下篇叙述十七大之后至今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重大而典型的事件,如北京奥运会、中共十八大召开、习近平视察深圳等。《复兴之路》由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栏目组与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共同撰稿,史料翔实可靠,语言深沉优美,配以珍贵稀有的图片,全方位展示了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复兴的恢弘历史画卷。
Collection of Deng Xiaoping’s Original Handwriting.4
作者: [邓小平书];中央档案馆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简介:2004年7月隆重推出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中央档案馆编辑,中国档案出版社、华宝斋和大象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手迹选》已经隆重发行。该书以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为主线,从中央档案馆馆藏中精选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有代表性的珍贵手选296件,包括文电、批示、题词、题字、书信等。多数手迹系首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献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毛泽东传
作者: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建国后的文稿,讲话和谈话记 录;中共中央文件和有关的会议记录。还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 等报刊资料;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回忆录 和对他们访问的记录。 本书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翔实可据的信史。
邓小平画传:1904~1997
作者: 刘金田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简介: 《邓小平画传》图文并茂,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全书约30万字,收入1266幅图片,其中许多图片是首次公开发表,还收入了邓小平同志的部分手迹和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加上翔实的图片说明,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同志伟大光辉、波澜壮阔的一生。 《邓小平画传》设置了“在法兰西的艰苦生活”“战斗在太行山上”“千里跃进大别山”“领导全面整顿”“伟大的历史转折”“主持起草历史决议”“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两大问题”“南方谈话”“退休生活”等88个章节和56个故事,展示了邓小平同志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学、党建等方面作出的伟大贡献,特别是着重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阐发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 [
毛泽东传:1949~1976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简介: 《毛泽东传(1949-1976)》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逄先知、金冲及主编,共43章、130万字。它根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力求向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翔实的信史。 《毛泽东传(1949-1976)》的编写,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建国后的大量文稿、讲话和谈话记录,中共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还利用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等资料,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回忆录和对他们访问的记录。 毛泽东传的建国前部分已于1996年8月出版。这次出版的是毛泽东传的建国后部分,书中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艰辛努力和历史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不讳言他的失误,并对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他作出决策的思考过程、失误原因,作了客观的叙述。它的出版,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决策的过程,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发展和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 吕学静编著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简介: 《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立足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新动向和成果,分别对德国、美国、瑞典、英国、法国、加拿大、智利、日本、新加坡、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详尽的阐释,介绍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对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饶有特色的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等也进行了较大篇幅的论述,同时还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改革的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还分析了某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章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及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总结,综合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启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当代各国社会制度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瞩目和重视。
江泽民同志理论论述大事纪要[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闰韵等主编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简介: 内容提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 彻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在全党 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大量富有 成效的工作。同时,在领导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进程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 展变化和我们面临的新情况、 新任务,深刻地总结经验,积 极地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创造 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 论。本书以资料汇辑的形式, 初步反映了这方面的理论成 果。它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的重要资料书,对研究党史和 当代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作者: 易中天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最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 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 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 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毛泽东诗词欣赏
作者: 周振甫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0
简介:《毛泽东诗词欣赏》内容简介: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注释说,已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选》(以下简称《诗词选》)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集》(以下简称《诗词集》)。先就《诗词选》说,这个选本的好处:一、是注明诗词的创作年份,有的还注明创作月份,可以从中考究创作时的背景。二、对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都作了说明,更有助于对诗词的理解。三、对有的词,还引了“作者自注”,由作者自己来说明词的主题思想,避免误解。再看《诗词集》,在《诗词选》收诗词五十首外,再加收十七首,共收诗词六十七首。分为正编四十二首,副编二十五首。正编都经作者校订定稿,除《贺新郎·别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贺新郎·读史》三首是在作者逝世后由中共中央于1978年9月决定发表的。这些诗词是作者的上乘之作,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诗人的历史地位。副编二十五首诗词,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由作者反复修改或审定的,二是没有再修订的。
Biography of Mao Tse-Tung
作者: (英)迪克·威尔逊(Dick Wilson)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简介: 《毛泽东传(最新全译本插图珍藏版)》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 逊撰写的毛泽东传记。作为全球毛泽东研究领域里最权威、最畅销的作品 之一,《毛泽东传(最新全译本插图珍藏版)》采取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 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 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 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最新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 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毛 泽东传(最新全译本插图珍藏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 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
南怀瑾选集.第一卷[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南怀瑾著述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南怀瑾先生是台湾的著名学者,现居香港。他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人文精神的弘扬,博学多识,著述等身。在中国经历了十七年过左的文化方针与文革的破坏之后,现在的南怀瑾热是非常值得人深思和欢喜的。本书是一本南怀瑾的传记,我们从书中要读的不只是一个智慧老人的一生,还有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近乎疯狂的热爱。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邓小平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
作者: 中央纪委研究室编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1993.9
简介:本书摘录了邓小平1975年以来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并选编了其建国17年来的有关重要著述等。
Read Jiangzemin
作者: 汪新[等]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6
简介: 迎着新世纪的金色曙光,伴随着十六大的胜利闭幕,“三个代表”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被郑重地书写在了党的旗帜上,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引领中国共产党人乘风扬帆、破浪前进的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走在世界前列,不能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为赢得在国际舞台上的比较优势展开的激烈竞争也在日益加剧。我们还看到,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不仅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而且还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进展,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样化,既给我们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从未遇到过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要加快发展,以较快的速度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魄力和能力是不行的。如果说,把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翻身、当家作主,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闯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靠的是邓小平理论;那么,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领航。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和创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 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早在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即已蕴含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萌芽。在党的十五大上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实为后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端。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高州视察时的讲话中所阐述的五个始终,即,党必须“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则已初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几天后,还是在广东考察期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准确地表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此后,在2001年建党80周年纪念讲话、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报告,终使“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一代领袖,江泽民同志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力开拓,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把邓小平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第二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江泽民同志治党、治国、治军的鲜明特色。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创新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论断、新的理论,比如,关于党的建设上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关于从严治党、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建设上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思想,关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上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进步的思想;关于经济建设上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打得赢、不变质”、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想;关于在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布局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严密体系和丰富内涵,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中国顺利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巧妙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克服世界经济低迷带来的影响,顺利将香港、澳门收回到祖国怀抱,胜利地申办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成功地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社会高度稳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获得极大的改善…… 这一切,归功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率领下的团结奋斗,也归功于江泽民同志身体力行和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十六大选出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正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继续努力开拓奋进。经过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尤其是前不久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和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远景,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实现伟大前景的伟大进程中,了解和理解我们事业指导理论、指导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理解和学习人民领袖的立场观点、思维方法,学习和掌握他们擘划治国治党治军方略、为民执政的领导艺术,对于我们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更好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思考,《读懂江泽民: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研究》的著者们潜心收集和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梳理和理性分析,最终用两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研究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的理论读物,令人可喜。 书稿写成后,我粗粗读了两遍,感到《读懂江泽民: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研究》立意新颖,叙述全面,文笔流畅,集理论性、史实性于一体,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功实践的介绍。读来深入浅出、有文有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事例解析,堪称颇为耐读。因之,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和青年学生。 相信这《读懂江泽民: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研究》,对我们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治党治国方略会有所帮助、有所裨益。
毛泽东
作者: (美)施拉姆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译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1987
简介:
作者: 赵大义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简介:20年后的1937年,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一切结果都在这位24岁的师范 生的预料之中。 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局动荡,群魔乱舞,一些先进分子积极探求救国之 路。许多人认为,共和制之所以不能存固,关键是没有对旧思想、旧文化、 旧道德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的救国斗争所以屡败,是因为国民对之“若观 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显然,这些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思想、 文化和道德领域,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如何改造国民性?毛泽东认为 : “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的觉悟。”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 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伦理学、哲学人手”。因为哲学便于 研究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为之行。”这样 ,就把改造哲学、伦理学,同改造民质、改变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在对事物的认识中,毛泽东注意把握“本原”或“大本大原”。意思是 ,对事物一定要抓住他的根本,根本抓住了,枝叶之事会迎刃而解。正是从 这一根本意义出发,毛泽东提出了救国救民的根本方略:“今日变法,俱从 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政、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 。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 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 心其有不动者乎?天卞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 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这是1917年8月13日,毛泽东给黎锦熙的信中所阐发 的令人所启之理。黎氏收到此信后,颇为感慨,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得 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1917年,才思出众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三字繁写为28 笔画)署名,公开发表平生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全文7000余字 ,由杨昌济推荐,刊登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 此文论述了体育同国力、同锻炼个人意志和胆识之间的关系,可见毛泽 东思考问题的广阔和独特。文章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正向和逆向的逻辑思考 脉络:一个是国力——武风——体质——体育。这显然是逆向逻辑思考。文 章中指出:国力之弱,武风不振,民族体质日趋轻细,这是甚可忧之现象, 所以要提倡体育锻炼。另一个是体育——武勇——意志。这是正向思考问题 的逻辑。他指出:一个人没有强壮的身体,就会缺乏勇毅的精神,缺少抵抗 力和坚韧性,学问、事业的成就会大受影响。“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 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邓小平理论简明读本
作者: 李忠杰,张峰[主编]
简介:本书用系统的理论,精神通俗的语言,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重大的意义,是各级干部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本很好的教材与读物。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人民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
大象出版社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中华书局,2010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