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 项 “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结果
大国崛起
作者: 唐晋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经验或教训? 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Outline of history
作者: (英)赫伯特·乔治·韦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著;梁思成等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是畅销全球的世界史名著,叙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直到第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想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是一本饶有兴味的书。韦尔斯并不受历史教科书程式之类的约束,对历史上一些繁复的王朝盛衰、将相荣辱,有时只用寥寥几笔,略加勾划;有时则一笔带过,存而不论;有时他也对某些情节着力渲染,细加描绘。读了此书后,可以知道亚力山大和他父亲菲力浦的争吵,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和罗马大将凯撒和安东尼的恋爱故事;也可以了解穆罕默德于六二二年如何逃往麦地那,罗伯斯庇尔怎样被人送上了断头台。威尔斯以文学家的手笔从地球史写到人类史,从人类如何产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结束,述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Caliphate:its rise,decline and fall
作者: (英)威廉·穆尔(William Muir)著;周术情[等]译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原名《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衰落和灭亡》。7世纪初,阿拉伯人走出贫瘠的家园,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扩张行动。伴随着哈里发国家的建立、扩张、鼎盛直至衰亡的历史进程,穆斯林创立了囊括西起大西洋、东到印度洋辽阔疆域的庞大帝国。作者以大量的古代阿拉伯史料为基础,或以主要政治事件,或以主要战役,或以主要哈里发,或以历史人物为专题,提供了阿拉伯帝国如何在各地实现统治,伊斯兰教如何被推至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阿拉伯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政治、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影响等史实。本书史料丰富,语言通俗,是研究阿拉伯帝国史、中东史的宝贵资料。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
作者: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著;姚燕译
简介:本书解释了各文化在其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区域中的本质和真实情况。由此,我们也看清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里,一切都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历时已久的种种价值实际上是应当被质疑的。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图景,栩栩如生,思想丰富,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人类历史的道路,这条道路引领我们从原始文化走向亚洲发达文化,到欧洲古文化,最后到近代。 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文化史解释各文化在其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区域中的本质和真实情况。由此,我们也看清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里,一切都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历时已久的种种价值实际上是应当被质疑的。韦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图景,栩栩如生,思想丰富,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人类历史的道路,这条道路引领我们从原始文化走向亚洲发达文化,到欧洲古文化,最后到近代。它的轨迹蜿蜒,追寻着作者的一句话:“以往是现在的明镜,而现在则是焚毁以往的木柴。二者相加,经过诠释,便为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打开了认识的途径。”更多>>
拜占廷帝国bai zhan ting di guo
作者: (南)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Geory Ostroyorsky)著;陈志强译
简介:本书原名《拜占廷国家史》,1940年出版发行后,旋即引起学术界巨大的兴趣,被一致认为是奠基性著作。作者以条理清晰、逻辑性极强的记叙,追录了拜占廷帝国千余年历史发展的线索。他在注重政治发展的同时,还特别关注机会、经济、精神和宗教生活,并勾画出这个帝国与古典文化的联系,以及它以地当时和后代欧洲及近东地区历史的深刻影响。本书观点的新颖,资料合理的安排,对拜占廷国家发展史的观察方法,以这种方法对拜占廷史上经济、社会、行政、军事、教会、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变化及其外部影响的考察受到特别的推崇。作者在资料使用 上的准确性,在介绍外国学者观点时的客观性,其叙述的紧凑和文辞上的简约优雅,都受到赞誉。
战地记者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 (美)路易斯·L. 辛德编;黄文范译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收录了105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报道。本书的目的,“在 于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报道,特别着重战地的报道。”作者大都是 当时身历其境的专业新闻记者。书中材料多半辑自美国的报刊,但也选辑了 一些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日本报纸上的报道,以显示对某一特殊史实 的双方观点,使“一条新闻的两面”能对照以观,更显出编者的法眼与慧心 。 本书中所收集的作品中,有一小部分并非出于新闻记者之笔,而是当时 最负盛名的作家,像海明威、史坦贝克、毛瑞斯、欧文萧、萨洛扬、斯特恩 ,以及剧作家艾金逊、布朗等人的杰作。 书中所选各篇报道,依编年次序排列,也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用 一种合理、连续、叙述的体裁,来表现出二战全部的情节。二战中几乎所有 决定性的大事都包括在本书之内。同时,本书也选用了某些次要的事件,因 为有一些优秀的记者当时在场进行了报道,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各篇报道之前,都各有一段“前注”,提供报道的背景,指出它在历 史中的地位,以便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更多>>
人民出版社,200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