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
简介:美育要实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就必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更好地认识美与创造美。那末,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呢?
要认真学习一些美学理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他还指出:“无论对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会没有标准和方向,就无法正确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对事物作出理性判断。审美虽是一种情感活动,但情感不是孤立抽象的东西,它总是受一定的理性思维所影响的,问题在于受什么样理论的影响。现在有些人盲目崇洋迷外,把“洋”的东西全当成是美的,这就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美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但一定要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对于外国时髦的东西,必须作具体分析。也有些人对美具有猎奇心理,片面追求与众不同,把所谓“奇”与“怪”的东西都当成美,结果适得其反,常常闹出许多笑话。美学理论之重要,就在于它能指导人的实践行动,使人有了理性的标准,给人以力量。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所以,一个人对劳动的态度,实际上决定着他的审美情感。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好逸恶劳,就不可能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去进行创造的少女的美,比起一个游惰度日的少女来,要瑰丽得多,深刻得多。游手好闲是美的大敌。……如果你希望美——你就得忘我地劳动,直至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创造者、一名能手,成为自己理想事业的主人;直至你的眼睛,由于感受到人的最大幸福一创造的幸福,而放射出激情的光彩。”审美教育只有与劳动相结合,着眼于建立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从劳动中认识人生的价值与创造的幸福,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会有真正好的效果。
美与丑是相斗争而发展的,因此,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仅要努力学习一切美好的东西,而且,同时要注意消除和批判丑的东西。这就要做很细致的思想启发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要善于运用美丑比较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有具体的深切体会。有个中学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有一位顽皮的学生在洁白的教室墙壁上画了一个异常难看的“猪八戒”。那天上课的时候,虽然同学之间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可老师却并没有立即给以批评。她理解这是些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天性中还存在着好出风头,并不奇怪。在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她告诉同学们说,为了迎接新生入学,使同学们有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忙了好几天,还专门粉刷了墙壁。你们看,我们这个教室的墙壁多光亮呀,只可惜这幅“猪八戒”的画画得实在不是地方,为什么不画在黑板上呢?!这样的批评,不仅使那个画画的学生很受教育,而且使全班同学受到了启发,使大家认识到美的环境要靠大家来共同创造,共同爱护,一个人不能随心所欲。后来这个班再也没有发生乱涂墙壁的事。
审美观的教育要注意提高人的审美理想。据报载,近几年常有个别青年为筹办婚事一心追求豪华的场面,而自己并不富裕,于是铤而走险,去偷盗而触犯了法律,在结婚的前夕被关进了牢房。这里面也有一个审美观的问题,真正的爱情与幸福并不决定于优越的物质生活,最重要的还在于情感与性格的和谐一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唯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敏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确实,高尚纯洁的爱情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由于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深厚的情爱,物质生活差一点是不会在意的,有时反而会激励人前进。在生活中,对外形美,也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因为爱一个人意味着要把两个生命结合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这就不是仅靠外形美所能维持的,更重要的还是要志同道合,心心相印。黑格尔说:“爱情要达到完满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一个人的外形美毕竟是暂时的,俗话说“好花能有几日红!”柏拉图就说过:“所谓卑鄙的对象就是上文所说凡俗的情人,爱肉体过于爱心灵的。他所爱的东西不是始终不变的,所以他爱情也不能始终不变。一旦肉体的颜色衰谢了,他就高飞远走,毁弃从前的一切信誓。但是钟爱于优美心灵的情人却不然,他的爱情是始终不变的,因为他所爱的东西也是始终不变的。”一个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人,他们懂得自爱,也很懂得尊重他人。即使自己生得很美,也决不会去卖弄风骚。在爱情问题上,追求那些表面的东西,朝三暮四,只顾个人的一时满足,到头来都是要自食苦果的。
审美观教育就是要密切结合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培养人们美好的生活情趣,帮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说,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会堕落成动物。人只有同时善于自己造就自己,才会生活得更有意义。
如果从中国近代美育历史发展的进程来说,梁启超的作用是最早的。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在清末,梁启超就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出发,热情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与艺术,写了许多论著。梁启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美育”这一科学概念,但他一生很重视艺术的审美教育,认为情感与趣味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他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在压服淘汰下去。咽
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的教育作用呢?梁启超认为“情感教育的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尤其是小说。他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他认为小说对人的情感影响有“四种力”,即“熏”、“浸”、“刺”、“提”。就是说,通过小说的渲染,可以使读者“入而与之俱化”,达到某种顿觉,从而成为一种力量。梁启超还认为“美”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他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中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这种观点也是很有见解的。梁启超的美育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但他并没有能够建立自己的美育理论体系,而且,由于他从改良主义出发,把艺术的作用夸大
到决定一切的地步,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体育在创造人体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就在于促进健康。一个人健康才会富有生气和活力,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也才能给人以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对于人,最亲切最可爱的莫过于人和人的生活。现在,让我们看看所谓‘美’,人的‘美姿’这东西,我们将看到,我们在人的身上发现美的,就是把愉快的、丰富的、充沛的生活表现出来的一切。”又说:“凡是我们发现具有生的意味的一切,特别是我们看见具有生的现象的一切,总使我们欢欣鼓舞,导我们于欣然充满无私快感的心境。”
社会美育的特点,是由社会生活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面对全体社会成员。家庭美育与学校美育,它们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只是社会的某一部分人,并且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社会美育则不同,它的教育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并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通过社会的各种社会文化设施与社会生活,对人进行审美教育。而且,这里没有专门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实际上每一个有生活能力的人,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例如当你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现在公共场合,风度又是那样的文雅得体,不仅你个人感到很精神,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一种美感,这本身对人对己无疑也体现着一种审美教育。相反,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举止轻浮,行为丑陋,这只能给人一种丑的感觉。所以,社会美育决不只是政府与有关教育、文化部门的事,而且也是大家的事。当然,政府与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同时,每一个有觉悟的社会成员,也要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美好行为,维护社会上一切美好的东西。这样的社会,美育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社会美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这是从总体上讲的,但在一些具体的社会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上,又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这是由于社会成员在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准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有许多设施与活动,只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才会产生相应的效应。例如有些文化宫内,既有众人活动的场所,同时又辟有少年活动室,青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这样就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审美需要。有些有特定内容与情节的电影,成年人可以观看,但对少年就不适宜,放映时也应该明确加以限制,而不应只考虑经济收益,这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总之,社会美育要面向社会全体成员,但在具体实施中,又要考虑到社会成员的不同特点,才能使社会美育呈现多样性,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的前进。
第二,表现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社会美育不仅在教育的对象上具有广泛性,而且在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方式上也具有最大的广泛性。这是因为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采的。社会的各种文化设施,诸如影剧院、文化宫、博物馆等;社会的各种自然景观,诸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风景游览区等;以及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等,无不体现着人的情感与智慧,从而也都可以给人以美育。所以,不可以把社会美育只看成是社会艺术教育,这是远为不够的。社会艺术教育当然也很重要,但它毕竟是社会美育的一个部分,而并非是全体。事实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美育的功能,问题在于人们能否从审美方面加以挖掘与体验。人生也要有点超脱精神,才能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美。林中的小溪淌着潺潺流水,不少人从这里走过,熟视无睹,可是对贝多芬来说,却触动了灵感,成为乐章创作的源泉。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光用眼睛去看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心灵去体验,才会相互撞击,而发出美妙的光辉。英国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英国苏格兰著名诗人拜伦在泰晤士河岸散步,看到了一个落水的大富翁被救,一个穷人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跳到汹涌的河里把他救上岸来,但这个吝啬鬼只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小的铜钱,表示酬谢。周围的许多行人看到富翁这种丑恶的样子非常气愤,有人主张重新把他抛回河中去,让他淹死,可是拜伦立刻上前阻止了。“请把这个可怜的人放下吧,因为他自己很清楚他的价值几何”,诗人说。拜伦的话使众人从这件事中受到活生生的教育。愈是财主愈吝啬,这是他们丑恶本质所决定的。而人的美德是不能以金钱为标准的。社会美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人进行审美教育,既要注意运用美的事例,也要注意运用丑的典型,才能使人从正反两方面,看得更清楚,有更深的体会。所以,讲美育也不能消极地回避丑,而是要善于利用丑来更好揭示美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