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 项 “元稹撰” 相关结果
元氏长庆集
作者: (唐)元稹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简介:
元稹集
作者: (唐)元稹撰;冀勤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1982,2000重印)
简介:元稹(公元七七九——八三一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他生于长安,自幼丧父,家庭贫因,随母刻苦自学,十五?昝骶及第。唐憲宗元和?,举制科,封策第一,穆宗时,曾任宰相数月,后历任同州,,赵州刺史,武昌军節度等職,大和五年,以暴疾卒于武昌任所,时年五十三岁. 元稹的一生,经历了德宗、顺宗、穆宗、敬宗、文宗六個朝代。他与白居易是诗歌唱和的好友,也是新乐府军動的介道者和加者.他们的诗歌风格相近,世稱元白.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作者: 周蒙,冯宇主编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简介: 片断: 杜甫 杜甫(712—770),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京 兆杜陵为其郡望,襄阳乃其祖籍。杜甫出生于“奉儒 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 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同其 时代之兴衰密切相关。青年时代经过前后三次,历时 十年的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 第。天宝六载(747),应制举,又落第。自天宝五载 赴京求仕,困居长安十年之久。天宝十载,曾献《三 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至天宝十四载十 月,始授河西县尉,不受,旋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 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至 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肃宗凤翔行在,授左拾 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 功参军。次年七月,弃官携家入蜀,卜居成都草堂。广 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聘杜甫为节度使署参 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永泰元 年(765)春夏之交,离成都,寓居夔州(今四川省奉 节县)近二年。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 江陵,又转公安、岳阳,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五年 冬,病殁于由长沙至岳阳舟中。生平详见元稹撰《杜 工部墓系铭》,及新、旧《唐书》本传。杜甫现存诗歌 1440余首,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 际而创作。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之诗歌内容,全 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故被誉之为“诗 史”。在诗歌艺术上,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 求工,众体兼备,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 “律切精深”的艺术风格。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 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 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诗人以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 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对 杜诗之整理编纂、系年、分类、评点、注释、研究,历 代学者用力至勤,著述浩繁。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 集》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而流布最广之注释本, 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整《杜诗详注》、杨伦 《杜诗镜铨》等。《全唐诗》编为19卷。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 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刊元微之文集[再造善本]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4
简介:本书为唐诗人元稹的文集。元稹(779~831)唐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其早期的文学观点与白居易相近,为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作者之一。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揭露,但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语言的通俗流畅上都不及白居易。
唐段氏墓志:初拓本
作者: 白立献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2010
简介:本书收录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撰写的段氏墓志图文,该碑书法精妙,当代书法家沈鹏先生、徐无闻先生均有题跋,是书法爱好者较好的临习范本。
元氏长庆诗集:廿八卷
作者: 元稹撰
出版社:世界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
元微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中华书局,1982,2000重印)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4
河南美术出版社,2010
世界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