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5 项 “刘白羽[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刘白羽著;佘树森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
简介:在刘白羽看来,散文也像一座浑然的雕塑,散文家同样是肩负着自己创造的地球而前进的人。从三十年代中期,他在《中流》上发表《关于长城的回忆》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时代曾将他召唤到报告文学的行列,尽管他也从事过小说创作,但是,他最为喜爱,并为之孜孜探求与潜心创造的,还是散文。自1958年至1988年间,形成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红玛瑙集》、《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1989年以来,他又坚持文艺随笔的写作,抒发其对艺术与人生的感悟。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是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学馆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收刘白羽的散文37篇,其中包括《日出》、《红玛瑙》、《长江三日》等名篇。在刘白羽看来,散文也像一座浑然的雕塑,散文家同样是肩负着自己创造的地球而前进的人。从三十年代中期,他在《中流》上发表《关于长城的回忆》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时代曾将他召唤到报告文学的行列,尽管他也从事过小说创作,但是,他最为喜爱,并为之孜孜探求与潜心创造的,还是散文。自1958年至1988年间,形成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红玛瑙集》、《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1989年以来,他又坚持文艺随笔的写作,抒发其对艺术与人生的感悟。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是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学馆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收刘白羽的散文37篇,其中包括《日出》、《红玛瑙》、《长江三日》等名篇。在刘白羽看来,散文也像一座浑然的雕塑,散文家同样是肩负着自己创造的地球而前进的人。从三十年代中期,他在《中流》上发表《关于长城的回忆》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时代曾将他召唤到报告文学的行列,尽管他也从事过小说创作,但是,他最为喜爱,并为之孜孜探求与潜心创造的,还是散文。自1958年至1988年间,形成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红玛瑙集》、《芳草集》、《海天集》、《秋阳集》等;1989年以来,他又坚持文艺随笔的写作,抒发其对艺术与人生的感悟。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是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学馆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收刘白羽的散文37篇,其中包括《日出》、《红玛瑙》、《长江三日》等名篇。
作者: 刘白羽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简介:刘白羽,1916年生。北京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国务院文化副产品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部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风风雨雨太平洋》;长篇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腊叶集》、《唐诗风貌》等。 本书主要辑纳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散文名篇,分卷出版,每卷约十五万字。其编辑体例,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按历史阶段分卷,现代部分和当代部分则按人分卷。读者可从中欣赏不同作家的创作风采,总览中华散文发展的全貌。
作者: 刘白羽著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2005
简介: 阅读《老兵大家丛书》,可以看出,这些大多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白发老者,字里行间跳动的是青春之火,笔端流淌的是军旅之情。他们对属于自己的青年的那段日子是那样珍视,他们提起穿军装的年月永远是那样心潮澎湃。虽然同为散文随笔,但风格却各有不同,刘白羽的隽永,林非的质朴,李国文的睿智,邓友梅的平和恬淡,柳萌的率真真切……然而,通观丛书,有一点又是他们相同的,那就是对军旅岁月倾诉的都是那样无比真切的情感。无论是写战地风采,还是绘边塞风情,是叙战友情怀,还是赞故乡明月,作品中涌动的都是军人情怀。正如赵大年、邓友梅所言,生命的七八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穿军装的经历。军营培养了个性,学会了真诚,军营,给人血气方刚的品格,教会人在困难面前一往无前的冲突。或许正是因为人生有这样一段军旅岁月,在此后的生活中,尽管有许多坎坷,许多逆境,他们都挺直腰杆走过来了,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走出了人生的辉煌,许多逆境。所以,当他们以《老兵大家丛书》之名将自己的经历诉诸文字时,比平生创作任何一部大书都来得认真执著。生活故事、人生体验,在他们笔下娓娓道来,读之启人心智,催人奋进,十几部作品,如十几部教科书,向读者诉说着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