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
作者: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3-1
简介: 《儒藏》精华编一六三册收书五种:《洙泗考信录》、《洙泗考信余录》、《孟子事实录》、《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 崔述(1740-1816),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府魏县人,著名辨伪学者。毕生致力于考辩经史,坚持''无征不信''的辨伪原则。其学在当时汉学家眼里只是旁门外道,既与其时儒学多不相容,又无益于科举,故在清代学术界没有产生很大影响。近世以来,随着疑古风气的盛行,声名大显。本册所收三种《洙泗考信录》、《洙泗考信余录》、《孟子事实录》即其代表著作。 《洙泗考信录》,四卷,考订孔子生平事迹。本次整理以道光四年陈履和在东阳重刻的定本为底本,校本有三种:太谷本(嘉庆二十三年,孔广沅刻于山西太谷,是最早刊刻的定本),《畿辅》本(光绪五年王灏翻刻东阳重刻定本,收入《畿辅丛书》),南昌初刻本(嘉庆二年陈履和刻于南昌,是崔述初稿,非定本),校点者为贾德永、樊东。 《洙泗考信余录》,三卷,辨证孔子弟子事迹。本次整理以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为底本,光绪五年王灏汇编《畿辅丛书》本为校本。校点者郎震。 《孟子事实录》,二卷,辨证孟子生平事迹及思想,附记孟子弟子。本次整理以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为底本,以《畿辅丛书》本为校本。校点者郎震。 江藩系清著名汉学家惠栋的再传弟子。清代汉学自顾炎武开山,阎若璩、胡渭奠基,惠栋开创,戴震集其大成之后,至乾嘉时期,已臻于极盛,学者无不靡然向风。但是,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总结,只有汪中曾说''国朝诸儒崛起,按二千余年沉沦之绪,通儒如顾宁人、阎百诗、梅定九、胡肋明、惠定宇、戴东原,皆继往开来者''(《汉学师承记》卷七),拟作《国朝六儒颂》,述其本末,后因病去世而未成。江藩起而继之,从本学派的视角出发,选择清初至乾嘉时期的汉学家,各个立传,详述其学行始末,揭橥其思想主张,列举其学术成就,撰《汉学师承记》八卷,附《经师经义目录》一卷。这部由汉学家自己撰写的学术史著作,通过对汉学家学术的记述和表彰,比较完整地勾勒了清代汉学发生发展的概貌。如惠栋三世传经,精研《易》学,首标汉帜,江藩对其推崇备至,盛称''本朝为汉学者,始于元和惠氏'',不仅于书中元元本本地记述了其思想主张、学术传承和治学成就,还特别表彰其对汉《易》的研究,使''汉学之绝者千有五百余年,至是而灿然复章矣''(《汉学师承记》卷二)。他如对汉学家一致遵循的由文字音韵训诂以寻求经书义理的治学宗旨,以及汉学家在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书中也予以了反复阐扬和详细记载。阮元称''读此可知汉世儒林家法之承授,国朝学者经学之渊源,大义微言,不乖不绝,而二氏之说亦不攻自破矣''(《汉学师承记序》)。 《国朝宋学渊源记》,清江藩撰。分南学和北学二卷、附记一卷,共三卷。阐述清代学者研究宋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关系,列述传记。对史乘有传或''从祀孔庙''的人物,则略而不载,传记重点放在''或处下位、或伏田间''的文人学者。但列传不多,记述简略,且时杂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