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
作者: 陈子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陈子善先生以发掘、考证史料而知名。本书中所辑文章,多是近年来他在鲁迅、胡适、郁达夫、张爱玲等作家研究领域的史料新发见。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是“鲁迅及其文坛友人”“胡适、新月与京派”“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旧派’作家二三”“序跋及其他”,作者从这几位作家与同代人间的交往及书信往来等角度切入,从细节开始,考证史实,辨析文献,描画出一幅幅文学史内外的新现场。
【目录】
鲁迅及其文坛友人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钱玄同日记(3)
新见鲁迅致郁达夫佚简考(12)
关于鲁迅致陶亢德函及其他(19)
鲁迅书赠清水安三字幅考略(25)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本(35)
左联·郁达夫·《北斗》(47)
《京报副刊》的诞生及其他(63)
重说《论语》(78)
读《萧红书简》札记(89)
1936年12月2日(89)
萧红与郁达夫(91)
巴金三题(93)
一篇谈话录(93)
说“巴”和“金”(95)
“现在我可以抬起头来了”(97)
钱君匋与《钱君匋艺术随笔》(100)
胡适、新月与京派
《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序(109)
重说《新月》(120)
沈从文书缘
【精彩文摘】
萧红与郁达夫
上篇考证萧红1936年12月2日而不是11月2日在日本东京日华学会听取了郁达夫演讲《现代中国文坛概况》,萧红当天致萧军信中说郁达夫“看人还不讨厌”。短短六个字,道出了萧红对郁达夫的印象,颇有趣。而郁达夫当时是否知道听众中有一位萧红?则已不可考。
萧红萧军1934年11月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分别以小说《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登上文坛。但萧红与海上文坛的交往并不多,除了鲁迅夫妇,以及与鲁迅熟悉的黄源、黎烈文、胡风、孟十还等位,她与其他前辈和同辈作家几无往来。郁达夫当时定居杭州,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经常拜访鲁迅,1936年春又南下福州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他与萧红在沪期间没有交集,完全在情理之中。
然而,历史还是安排了郁达夫与萧红的一次成功的合作。1938年底,郁达夫远涉重洋,到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副刊《晨星》,大力宣传抗日。此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三周年,作为鲁迅的好友,郁达夫计划在《星洲日报》上推出一系列回忆和研究鲁迅的文字以为纪念。他想到了时在重庆的萧红,特地向萧红约稿。萧红怀着对鲁迅的深深敬意,写下了后来广为传诵的《鲁迅先生生活散记》寄给郁达夫。这篇回忆录很长,连载于1939年10月14日至20日《星洲日报·晨星》。